首頁 > 養生新聞 > 今日頭條 > 職場人普遍“心理缺氧”:倦怠、遇問題容易暴躁

職場人普遍“心理缺氧”:倦怠、遇問題容易暴躁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01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職場人普遍“心理缺氧”:倦怠、遇問題容易暴躁

職場人普遍“心理缺氧”

沒有氧氣,人類將無法生存。如果心靈失去氧氣,人又會變成什麼樣呢?小羅做主管多年,工作的周而復始讓他覺得自己像一口快要乾涸的枯井,時時擔心會被他人取代。久而久之,他不僅懶得說話,面對工作也感到說不出的倦怠,甚至不願和同事朋友溝通,一遇到繁瑣的問題便容易暴躁。無法改觀的生活狀態,讓他感到內心憋悶,透不過氣來。

這種“亞健康”的心理狀態,被形象地稱爲“心理缺氧”。以“厭職、厭倦和心理危機”爲主要症狀的“患病”人羣常感到身體疲勞、心理倦怠、情緒低落,認爲自己一事無成,有種強烈的危機感。人力資源機構“前程無憂”在全國發起了《你的職場是否“缺氧”》大型專題調查。結果顯示,高達96.82%的職場人正處於“缺氧”狀態。這種情緒上的“耗竭感”已漸漸成爲都市人的“流行病”。那麼,是哪些原因“抽走”了我們心裏的“氧氣”呢?

首先,複雜、不公平的人際關係導致了壓抑的人際氛圍,成爲“心理缺氧”的重要原因。其次,當面對競爭時,國人骨子裏的忍耐力,讓我們不斷承受壓力而忽視了對壓力的釋放。工作和生活的比重急劇失衡,也會導致情緒上的“耗竭”,造成心理缺氧。再次,“自我欺騙”心理使人們對不願面對的事,在潛意識中採取逃避心理,並從大腦中找出似乎“合理”的理由做藉口。

當你“心理缺氧”時不妨試試以下的調節方法:

首先,要把注意力放在自身的提升,爭取成爲無法被取代的人。外界因素無法改變,但自己卻是可以提高的,很多人的焦慮其實是來自“本領恐慌”,不妨利用業餘時間爲自己充充電,上些提升興趣能力的培訓班或心靈輔導課是不錯的選擇。其次,要用定力克服生活“瓶頸”期。感到“心理缺氧”,往往是生活遇到“瓶頸”的時候。要正面去解決問題,不能逃避。每當度過一個“瓶頸”期,內心會得到更快的成長。從另一個角度說,這也是難得的自我提升的機會。再次,要學會享受家庭和自我調整。“心理缺氧”的人,大多是將醒着的時間都貢獻給了工作。取消一些不必要的公務,抽空和家人去戶外郊遊、看場電影,或找朋友打場球、聊聊天……,都會給心靈帶來氧氣,讓情緒得到放鬆。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