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醫界要聞 > “西醫處方中藥”問題的背景、現狀、影響

“西醫處方中藥”問題的背景、現狀、影響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67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從6月份至今,有關西醫醫生的中藥處方權問題,引發了業界的廣泛關注和熱議,成爲了當前相當一段時間內的熱點和焦點。爲此,博主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這個問題進行梳理,以便給大家一個清晰的脈絡,幫助大家更好地瞭解和認識這個事件的來龍去脈以及相關影響。

“西醫處方中藥”問題的背景、現狀、影響

一、背景

1.衛健委對西醫開中藥處方做出了嚴格限制

2019年6月1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聯合發文《關於印發第一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化藥及生物製品)的通知》(國衛辦醫函558號),《通知》中的第三條明確規定,“西醫不能開具中成藥和中藥飲片,除非他按照要求進行了系統的中醫藥學習,並考覈合格”,如想開中成藥,需要“經過不少於1年系統學習中醫藥專業知識並考覈合格”。如還想開中藥飲片,需要“參加省級中醫藥主管部門認可的2年以上西醫學習中醫培訓班(總學時數不少於850學時)並取得相應證書”。根據這一規定,幾乎所有西醫師都無法再開具中成藥處方。

2.有關“西醫醫生的中藥處方權”新政策出臺的背景

主要有以下幾個觀點引發了業界的關注,推動了新政策出臺的重要背景。

(1)存在中藥不合理使用的情況。中成藥是根據常用的一些中藥方劑製成的,用藥需要辯證,而不是根據病名來治療。

有調查顯示,我國目前約有70%的中成藥是由綜合醫院的西醫師開出,西醫缺乏辯證,臨牀上不合理使用現象較爲突出,不合理使用率高達40%。西醫根本沒有資格開中成藥,中醫治病用藥與西醫有很大的差別,跨體系開藥,即西醫開中成藥、中醫開西藥,必然會造成大量的不合理用藥,中成藥不合理使用、濫用廣泛存在。

(2)西醫不合理使用中藥造成“醫保”資源極大浪費。有觀點認爲,中藥是輔助用藥,導致“醫保”費用增加。

(3)西醫使用中藥是因爲有利可圖。有人認爲,中成藥與暴利是可以劃等號的,中成藥藥價虛高,西醫開具中成藥,對於醫院和醫生來說,中成藥更賺錢。

(4)需要加強西醫師使用中成藥的培訓、考覈和管理。2019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日友好醫院保健部主任張洪春提出一則提案“關於加強西醫師使用中成藥的培訓、考覈和管理”。他認爲我國大量中成藥是西醫所開,但是絕大多數西醫不瞭解中藥的四氣五味、配伍和禁忌,不懂中醫辯證,多開和錯開非常普遍,辨證不正確出現不良反應或副作用,也浪費“醫保”基金。

4個月後,張洪春的這一提案正式被國家相關部門採納——7月1日,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印發《第一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化藥及生物製品)的通知》。

二、現狀

1.西醫使用中藥已有幾十年的歷史

在黨和國家大力開展中西醫結合政策的鼓勵和推動下,中西醫結合得到了快速發展。廣大西醫通過學習、長期臨牀實踐和大量的臨牀試驗研究,中西醫結合得到了良好的發展,通過中西醫結合,大大提高中西醫的診斷和治療效果,對保障基本醫療、提高臨牀療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多因素複雜疾病、慢性病、老年病、心血管疾病等疾病有突出療效。《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處方管理辦法》、《中醫藥法》的出臺更是對推動中西醫結合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現代醫學高度發達的今天,中醫藥學仍然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以西藥爲主,中成藥爲輔的治療方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健康中國建設當中,中國的政策就是中西並重。中醫和西醫各有各的長處,應該把兩者的優勢發揮出來,優勢互補,來解決疾病防治的問題,這是中藥的特色也是優勢。在我國的臨牀實踐中,以西藥爲主,中成藥爲輔的治療方案約佔臨牀治療方案的80%。據國家衛健委發佈的《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18年全國執業(助理)醫師共360.7萬人,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57.5萬人,僅佔整個羣體的15.9%。另有媒體報道:目前臨牀中超過七成中成藥由西醫所開。對多因素複雜疾病、慢性病、老年病、心血管疾病等疾病中西醫結合有突出療效。

3.在目前綜合醫院治療藥物比例裏中藥佔有四分之一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當中明確說明,中藥在健康中國當中,要在養生保健治未病當中發揮主導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療當中發揮協同作用,在疾病康復之中發揮核心作用。這三個作用實際包括了疾病的全部週期,從疾病預防、治療到康復,都要發揮中藥的作用。目前綜合醫院治療藥物比例,中藥約佔25%,其餘爲化學藥。

三、影響。

1.“一刀切”政策不符合國情

西醫不能處方中藥,“一刀切”政策不符合國情,會影響基本醫療,加大醫院管理成本,增加患者就醫負擔,加重看病難。中西醫結合治療約佔臨牀治療方案的80%,一旦西醫不開中藥,一定會影響基本醫療保障;醫院現有的中醫科室無法滿足患者需求,加重看病難,提高人力成本;醫院西醫爲了處方中藥都需要參加中醫知識的培訓,並給予考覈合格,在一定時間內,臨牀工作人員減少,醫院無法正常開展工作,醫院還要爲此支出大量培訓費用。患者就醫負擔增加,要分別掛號,爲了取高血壓、糖尿病、腦血管病的藥已經掛了三個號,取中藥又要再掛一個號。

2.加大了醫生的行醫難度,影響患者的中醫醫藥需求的滿足

西醫處方權的限制加大了醫生的行醫難度,也將嚴重影響廣大患者對中醫藥服務需求的可及性,影響中醫藥臨牀推廣、普及和應用。目前,基層醫療機構在人才、科室、設備配置還不完善,執行這一政策,必將加重這一矛盾計劃,影響基層基本醫療。醫改不能只測算醫保能節約多少開支,首先應考慮醫療需求、醫療進步和醫藥事業發展。

3.不利於中西醫結合、中醫藥與現代科學技術融合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中西醫並重,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是我國衛生與健康事業的顯著優勢”。西醫不能開中成藥,不利於中西醫結合、中醫藥與現代科學技術融合發展。中西醫結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政府長期實行的方針,中西醫結合是中、西醫學的交叉領域,也是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的一項工作方針。將傳統的中醫中藥知識和方法與西醫西藥的知識和方法結合起來,在提高臨牀療效的基礎上,闡明機理進而獲得新的醫學認識的一種途徑。

2017年7月1日施行的《中醫藥法》第三條規定,發展中醫藥事業應當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堅持繼承和創新相結合,保持和發揮中醫藥特色和優勢,運用現代科學技術,促進中醫藥理論和實踐的發展。國家鼓勵中醫西醫相互學習,相互補充,協調發展,發揮各自優勢,促進中西醫結合;在疾病的診治中,要由一個醫生開中、西藥,而不要看完了一個西醫後,又即去看另一箇中醫。中醫可以使用現代醫學設備、處方西藥,同樣,中醫也可以處方西藥,關鍵在於臨牀需要、臨牀效果。

4.對中醫藥產業造成致命打擊

目前中國中成藥行業進入較爲平穩的發展階段,中成藥銷售收入由2012年的4131億元增長至2016年的6700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爲12.9%。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此前預測,2018年中國中成藥銷售收入將突破8000億元。近年來我國中醫藥產業發展總體處於上升趨勢。此《通知》出臺,意味着中成藥的處方量在至少未來一年內面臨斷崖式驟降,對中藥企業必將遭受重創。

在《新藥品管理法》中的第十六條指出,國家鼓勵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傳統中藥研究方法開展中藥科學技術研究和藥物開發,建立和完善符合中藥特點的技術評價體系,促進中藥傳承創新。但是,當中藥企業在市場經營上遭受重創後,那些花費大量精力致力於中藥現代化發展、循證醫學研究、中藥國際化的企業將不在有實力與熱情去進行中藥科技研究與新藥研發。

總之,中醫藥的創新和發展不僅僅是理論的完善,更需要在臨牀實踐中廣泛應用。應鼓勵西醫多學習中醫理論,關於西醫不能開中成藥的提法不妥,不能在醫藥消費端設置障礙。一刀切政策,不符合中國臨牀實際,也不符合中西醫結合發展戰略,更與國家推動中醫藥現代化、國際化發展相矛盾。

因此,無論是患者的用藥需求,還是整個產業的發展都將受到不可避免的負面影響,必然引起醫院、患者、中醫藥行業的強烈反響和震盪,難以全面執行,需深入調研、謹慎決策、確保社會穩定。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