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今日頭條 > “四高”飲食、熬夜、菸草、缺少運動都很傷血管

“四高”飲食、熬夜、菸草、缺少運動都很傷血管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71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四高”飲食、熬夜、菸草、缺少運動都很傷血管

“四高”飲食、熬夜都很傷血管

山楂、燕麥、黑木耳、茄子、紅薯、大蒜、洋蔥都是“血管清道夫”,平常可多吃。

健康的血管就像一條條暢通的水管,源源不斷地把新鮮血液輸送到身體各處,但不良生活方式,將水管腐蝕得鏽跡斑斑。

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院長朱國英說,一是長期高糖、高油、高脂、高鹽“四高”飲食,造成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血管管腔越來越窄,血流不暢;二是經常熬夜,身體會分泌腎上腺素等激素,導致心率加快、血壓升高,進而增加心血管系統的壓力。

三是菸草,它是心血管健康公認的大敵,菸草中的有害物質易誘發冠狀動脈痙攣,還會加快動脈粥樣硬化進程,形成血栓;最後是缺乏運動,運動有助於增加血管彈性,保持血管通暢,久坐懶動,血管內的垃圾就會逐漸累積,最後形成粥樣硬化斑塊。

朱國英說,年輕人血管應該富有彈性、光滑、通暢,而老年血管則相反,失去彈性後變得既脆又硬,血管內壁附着着如同黃色小米粥樣的斑塊,變得粗糙、擁堵。

血管老了最可怕的就是“堵”,當斑塊體積不斷長大,隨血流四處流動,對不同部位的血管發動突襲,堵塞冠狀動脈導致心絞痛與心肌梗死,堵塞腦血管可導致中風和癡呆,堵塞四肢血管可引起四肢疼痛,尤其是下肢的跛行等。

四大因素逼老血管引發血管堵塞

管住嘴邁開腿才能防止血管早衰

朱國英強調,包括血管早衰在內的心腦血管病,都是生活習慣病。簡單來說,防止血管早衰,一句話即概括:管住嘴、邁開腿。

飲食上,可以多吃點血管“清道夫”,如山楂、燕麥、黑木耳、金橘、茄子、紅薯、大蒜、洋蔥,它們能幫助疏通血管,保持血管壁的彈性。食醋能軟化血管、降低血脂。"四高"食物要少吃,多吃蔬果,保證均衡飲食。

運動不可少,世界衛生組織建議,18-64歲成年人,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活動,同時每週至少有兩天進行大肌羣參與的強壯肌肉活動。

如果斑塊過大,應在調整生活方式的基礎上,根據病情需要予以不同程度的治療。

1.最近情緒壓抑;

2.過於較真;

3.愛吃方便食品及餅乾、點心;

4.偏食肉類;

5.缺少體育鍛煉;

6.每天吸菸支數乘以煙齡超過400;

7.爬樓梯時胸痛;

8.手足發涼、麻痹;

9.經常丟三落四;

10.血壓高;

11.膽固醇或血糖值高;

12.親屬中有人死於腦卒中、心臟病。

測試結果:符合項越多,血管年齡越高。符合項在0-4項者血管年齡尚屬正常,符合5-7項者血管年齡約比生理年齡大10歲,達到8-12項者血管年齡約比生理年齡大20歲。

據瞭解,除了動脈硬化測定這種方法外,還有眼底鏡、CT、超聲和磁共振等方法可以判斷人的血管年齡。

武漢市中心醫院眼科博士李雙介紹,眼底血管是人體內部唯一肉眼可見的血管。通過十元一次且沒有創傷的眼底血管檢查,醫生可看到視網膜血管的硬化、堵塞和迂曲等情況,準確率達80%以上。

該院影像科主任醫師金朝林還介紹了另外三種判斷血管狀況的辦法。超聲:先進的血管內超聲,可以判斷血管的硬化程度以及硬化斑塊的性質,但屬於有創傷檢查,主要是用於檢查大血管;CT:特長就是看細節好,尤其是心臟CT,在造影劑的幫助下,甚至可以看到心臟的細微血管,瞭解血管硬化和狹窄程度,但侷限是很難判斷斑塊的成分和性質;磁共振:也可以判斷血管狀況。

眼下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廣州軍區武漢總醫院、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武漢市普仁醫院、武漢市漢陽醫院等各大醫院體檢中心,都有動脈硬化測定這種檢查方法,檢查一次百元左右。

判斷血管年齡查眼底便宜做CT直觀

武漢亞心心肺功能檢測中心主任劉鳴說,人體血管內的斑塊形成與血壓、生活方式、情緒、年齡等因素都有一定關係,但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就是血液中的脂質含量,如膽固醇、甘油三酯等。

5.18mmol/L是正常人血液內總膽固醇升高的邊緣值。對已患有冠心病或糖尿病的患者來說,這類人羣未來十年發生心血管意外(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的危險最大,膽固醇水平應低於正常參考值。具體而言,冠心病或者糖尿病患者,總膽固醇要控制在4mmol/L以內;如果是冠心病同時合併糖尿病或發生了心肌梗死的患者,總膽固醇要控制在3mmol/L以內。

他建議,55歲以上的健康人羣應每年至少檢測一次膽固醇,將總膽固醇水平控制在5.18mmol/L以下;冠心病、中風、高血壓患者則應每3—6月檢測一次。

相關閱讀:
>>28歲兒子血管老過老媽血管老化易患心腦血管病
>>心血管專家張曉星的“護心經”:少鹽少糖多走路
>>出現心絞痛牢記“三步曲”:心安靜、自救、求救
>>女人更年期之後“心”更脆弱需謹防心血管病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