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今日頭條 > 專家稱:環境交叉污染容易引發巧克力生蟲

專家稱:環境交叉污染容易引發巧克力生蟲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30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專家稱:環境交叉污染容易引發巧克力生蟲

巧克力作爲甜蜜幸福的代表,早已在國內消費羣體中擁有大量擁躉。然而,近年來各大品牌巧克力、特別是含有果仁的巧克力產品頻頻被曝出生蟲,衆說紛紜的解釋讓消費者心生疑慮。巧克力生蟲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麼?中國經濟網記者對此進行了深入調查。

記者查看近期新聞報道,發現許多品牌都曾“中招”:今年2月,《羊城晚報》報道廣州消費者在費列羅榛果威化巧克力中吃出白色蛆蟲;去年10月,《陝西都市頻道》報道當地好時杏仁牛奶巧克力生蛆蟲;此前,《大衆網》也曾報道濱州消費者在德芙杏仁巧克力裏發現活蟲。

究竟是哪裏出了問題,纔會使蟲子趁虛而入呢?記者連線中國焙烤食品糖製品工業協會副祕書長趙燕萍,爲大家解讀巧克力從生產源頭至消費終端所經歷的兩大環節——生產及流通。

產品生產是指從原材料投入到成品出產的全過程,通常包括從原材料採購、加工、製作、檢驗、包裝、運輸這幾個步驟;而當產品出庫後,就開始進入流通環節,主要包括倉儲、批發、零售環節,產品進入經銷商倉庫或零售賣場、上架銷售、消費者購買以及後期儲存都屬於流通環節。

果仁巧克力生蟲原因解析:

解析一:果仁含卵說法不科學

有一種說法在坊間廣爲流傳,稱果仁在加工前鮮果是在露天晾曬的,期間成蟲會將卵產於果仁內,由此種下了禍根。但專家表示,這種說法並不科學。果仁加工需經多道工序,原料含有蟲卵的可能性很小。中國焙烤食品糖製品工業協會副祕書長趙燕萍介紹說:“以目前市面上較流行的榛子巧克力爲例,帶苞榛子從樹上採摘下來,在晾曬脫苞後,要經歷篩選、脫殼、分級、高溫烘烤、包裝充氮氣等一系列工序,果仁儲存於充氮氣包裝的條件下,即使有漏網的蟲卵也是無法存活的。”

解析二:環境交叉污染危害大

那麼蟲害發生的原因是什麼呢?專家告訴記者,環境交叉污染是主要原因,果仁巧克力產品本身含有的高蛋白和特殊香味極易吸引其周圍環境中各種小生物。

“因此,果仁巧克力對環境的要求十分苛刻。目前許多有能力生產果仁類巧克力的廠家都具備了從原材料處理、產品生產到入庫貯存全程機械化、自動化的工藝,可以在生產過程中杜絕蟲害污染。”趙燕萍副祕書長介紹,“但果仁巧克力的這一特殊性對流通環節的儲存提出了很大挑戰。流通環節的儲存一旦把控不嚴,就容易在環境中發生交叉污染,引發蟲害。”

記者從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披露的信息瞭解到,空氣中蘊含着多種生物污染源,包括細菌、衣原體等微生物、寄生蟲、蟎蟲及生物體有機成分。由此不難發現,人們普遍認爲的乾淨整潔的環境其實暗藏殺機。

記者走訪北京幾家大型超市瞭解到,有部分超市因出於防盜的考慮,將果仁巧克力拆封後加入防盜條碼後再封裝銷售。“超市商場堆放着許多不同類別的商品,環境的潔淨度與工廠相差甚遠。”趙燕萍指出:“產品在這樣的環境下拆封再封裝肯定是不行的。新的封條是否符合原廠的密封要求也值得商榷。”

關於購買巧克力後的儲存方式,記者在超市裏隨機採訪了幾位正在選購巧克力產品的消費者。消費者李小姐認爲巧克力比較甜,買回去一般會慢慢吃。許多巧克力的保質期在一年左右,因此也不急着吃完。家裏一般會把巧克力和其他堅果類的點心一起放在茶几上,或者和餅乾、麪包或糖果茶葉等食品一起放在木質櫥櫃裏。辦公室白領張先生則表示,自己經常會在辦公室桌子上放幾粒巧克力,以便工作休息時當做零食。

對此,趙燕萍副祕書長提醒廣大消費者,要改掉將巧克力拆封後與其他食品一起貯存以及暴露於開放環境中的習慣,應儘快食用或者密閉儲存,降低交叉污染的風險。“有人認爲只要放置巧克力的檯面、櫥櫃乾淨就沒問題了,其實辦公室或家中發生交叉污染的概率十分高,而普通的儲存方式也無法達到原廠的密閉要求,這就增加了發生蟲害的風險。”

巧克力選購小貼士:

購買巧克力時,一定要在正規超市或是商場內選購原廠產品,正規渠道的原廠產品的每一個環節都按照標準操作並被嚴密監控,最大程度地杜絕了發生蟲害的可能性。同時,購買時應選擇生產日期近的產品,這樣的產品更新鮮。而購買後須儘快食用,如儲藏則應單獨密封儲存,但也不宜存放過久。

此外,專家提醒消費者保存普通巧克力也須謹記溫度、溼度兩大條件。巧克力產品最佳的儲存溫度是18—22℃,宜放在陰涼、乾爽、清潔的環境中,避免陽光直射。如條件允許,可放置在密封乾燥的容器中。夏季高溫時,可將巧克力放在冰箱的冷藏室,而非冷凍室。取出後最好待巧克力恢復常溫後再食用。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