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健康科普 > 如何預防腦膜炎 都有哪些症狀

如何預防腦膜炎 都有哪些症狀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38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腦膜炎對於孩子來說是比較普遍的,很多孩子,只有一燒起來,就會出現各種症狀,所以,爲了孩子的健康,各位家長還是得多關心一下孩子了,那麼腦膜炎有什麼症狀,一般都有哪些危害,我們該怎麼預防和治療,這些一定要好好的看看,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如何預防腦膜炎 都有哪些症狀

腦膜炎有什麼症狀

1、高燒(40℃)、頸部僵硬、嚴重頭痛、食慾不振、意識不清、嘔吐、抽搐、倦怠、思睡、對光敏感、小血斑於皮、皮膚疹{由其在腋下、手、腳部位},這些腦膜炎的症狀,和感冒症狀雷同,常是引起誤診的原因。症狀的變化可能會在一至兩天發生,有些在數小時後即危及生命。

2、在嬰兒及新生兒,高燒、頭痛、頸部僵硬並非其典型的症狀,有時反而出現低溫的情形。這羣病人出現的症狀有:尖銳且持續的哭聲、不尋常的思睡、食慾很差、非常敏感、有些其囪門有膨脹的情形出現。

3、在老年人,以上的症狀或許會出現,也可能不會,但是會顯示隱伏性的症狀,如意識不清、遲鈍。

4、嚴重的細菌性腦膜炎也會有休克、昏迷或抽搐{類似癲癇}症狀產生。

5、多爲急性或亞急性起病,常伴有出現頭痛、發熱、全身不適、疲倦、嗜睡、噁心,嘔吐、眩暈等一般症狀。神經系統的表現輕重差別很大,輕型的病例可僅有頭痛、頭暈、頸部強直等症狀;病變復發嚴重時則可出現意識障礙、顱神經麻痹、肢體癱瘓、尿便障礙、驚厥等症狀;病情進一步發展時患者可陷入深度昏迷,呈去大腦或去皮質狀態。

如何預防腦膜炎

1、菌苗預防

目前國內外廣泛應用A和C兩羣莢膜多糖菌苗。經超速離心提純的A羣多糖菌苗,保護率爲94.9%,免疫後平均抗體滴度增加14.1倍。國內尚有用多糖菌苗作“應急”預防者,若1~2月份的流腦發病率大於10/10萬,或發病率高於上一年同時期時,即可在人羣中進行預防接種。

如何預防腦膜炎 都有哪些症狀 第2張

2、公共場合注意預防

做好宣傳流行期間做好衛生宣傳,應儘量避免大型集體活動,儘量不帶孩子去公共場所如商店、影劇院、公園等遊玩;如非去不可,應戴上口罩。

3、保持個人衛生

腦膜炎病菌對日光、乾燥、寒冷、溼熱及消毒劑耐受力很差,所以要注意個人和環境衛生,保持室內的清潔,勤洗勤曬衣服和被褥;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新鮮。

4、預防感冒

感冒時病人抵抗力會降低,容易受到腦膜炎病菌的襲擊而發病。因此,要隨天氣變化,隨時增減衣服。在劇烈運動或從事勞動後,應及時把汗水擦乾,穿好衣服。

腦膜炎嚴重嗎

首先:病毒性腦炎是病毒直接侵襲腦組織導致的一類疾病,由於病毒種類繁多,表現和預後都有所不同,絕大多數病人都能恢復,但是少部分病人可能會有後遺症。具體恢復時間,沒人知道。目前需要繼續積極治療。

其次:許多病毒性腦炎患者可完全恢復。存活與康復的機會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病毒的類型。如細菌性腦膜炎得到及時治療,死亡率不到10%。但如果診治延誤,可造成不可逆的腦損害甚至死亡,特別是嬰兒和老人。

腦膜炎怎麼治療

1、在流行期間做好衛生宣傳,應儘量避免集體活動,不要攜帶兒童到公共場所,外出應戴口罩。

2、心理護理很關鍵。對於腦炎恢復期的患兒,要幫助他們增強自我照顧的能力和信心,協助患兒繼續進行主動鍛鍊,更好康復。

3、昏迷的患兒採取平臥位,將頭偏向一側,以便隨時讓分泌物排出。每兩小時幫患兒翻身1次,媽咪可以輕拍患兒的背部以幫助痰順利排出。

如何預防腦膜炎 都有哪些症狀 第3張

4、腦炎發病時多有高熱,當患兒體溫上升、有寒戰時要注意保暖。用退熱藥時要充分給患兒補充水分。熱退後,要及時幫患兒更換掉汗溼的衣服。

5、對臥牀的患兒,要注意避免發生褥瘡,所以媽咪要幫患兒多翻身,並且使用防褥瘡氣墊。若已經發生褥瘡,症狀輕微可用燈烤,方法爲,用一隻60瓦燈泡,放在離褥瘡3-4釐米處,每次烤15分鐘,每天2次,以幫助促進血液循環。

6、生石膏200克,犀角10克,黃連10克,黃芩15克,玄蔘50克,生地50克,知母15克,丹皮15克,焦梔子15克,生綠豆100克,鮮菖蒲15克,白茅根100克。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7、有些最危險的腦炎(例如由單純性皰疹病毒所引的腦炎),現在已可用諸如阿拉伯糖腺嘌呤,或無環烏苷,或干擾素等藥物來治療。儘管這些藥物的療效仍在評估中,但是對治療危險腦炎總是一個機會,否則患者一定會死亡。

8、不要帶寶寶到人多、空氣流通不暢的地方去。平時屋子要常通風,如果寶寶有發熱、哭鬧、嘔吐等症狀,要及時送醫院。

結語:腦膜炎大家還是得多注意的,尤其是小孩子,腦膜炎也是非常的嚴重的,所以,一定不要讓孩子高燒,這樣容易傷到大腦的,對於,家長或監護人來說,對於孩子的健康還是需要特別的注意的,平時也是需要多給孩子鍛鍊的機會,只有增強體質,預防疾病。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