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健康科普 > 身體出現這疾病 千萬得及時治療

身體出現這疾病 千萬得及時治療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39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了我們的健康,大家還是得多注意自己的健康的,那麼,大家知道,我們的身體該怎麼好好的保養,如過遇到這樣的情況怎麼辦,如何治療,還有,所謂的瀰漫性血管瘤是什麼,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瀰漫性血管內凝血吧。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病因有哪些

造成大量的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據資料分析,我國最常見的感染,惡性腫瘤(包括急性白血病)二,佔2/3的原因。國外報道是惡性腫瘤,尤其是轉移性病變佔第一。組織創傷、體外循環、產科DIC的常見事故原因。

DIC的病因有涉及血液本身的及血液以外的因素

(一)血管內皮損傷和組織創傷

身體出現這疾病 千萬得及時治療

1.感染各種嚴重的細菌感染〈如金黃色葡萄球菌、革蘭氏陰性桿菌、中毒性菌痢、傷寒等〉均可導致DIC。細菌本身及其毒素均可損傷組織及血管內皮細胞,激活因子Ⅻ激肽釋放酶及緩激肽,由此進一步激活凝血系統,後者還有強烈的舒血管作用,能使血管擴張,血壓下降引起休克。

激肽系統對凝血過程有強化作用。補體與凝血、纖溶及血漿激肽系統也有密切關係,也是血栓形成的因素之一。

2.抗原抗體複合物形成多種免疫反應和免疫系統疾病,可以損害血管內皮細胞,激活補體,也可引起血小板聚集和釋放反應,激活凝血機制,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移植物排斥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3.其他如體溫升高、酸中毒、休克或持續性低血壓、缺氧等均可損傷血管壁內皮細胞。

(二)大量促凝物質進入血液循環

常見於產科意外,如羊水栓塞、胎盤早期剝離、死胎滯留等病例。由於羊水、胎盤等釋放的組織因子大量進入血循環,誘發DIC。嚴重創傷也是常見的DIC病因,如嚴重燒傷、廣泛性外科手術、擠壓綜合徵、毒蛇咬傷等均可由受損的組織中釋放出大量組織因子進入血液,促發凝血。

此外,在癌腫廣泛轉移及組織壞死〈尤其是胰、胃、前列腺及支氣管癌〉,腫瘤細胞含有的組織凝血活性物質,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統,產生大量凝血酶而促發凝血。腫瘤細胞中的蛋白酶類物質也可以激活凝血因子,起促凝作用。化療及放療殺滅腫瘤細胞釋出其中促凝物質,DIC更容易發生。

(三)細胞惡化

大量的紅細胞磷脂化合物後類似組織因子的釋放,血小板及白細胞的破壞或損傷紅細胞及血小板的破壞,在破壞紅血細胞也釋放紅細胞,類似的組織凝血活酶活性,血小板破壞也可以釋放一系列凝血活性物質。

最近發現中性粒細胞的損傷也是DIC發病機理中重要一環,還可能是形成微血栓的必要條件。中性粒細胞參與DIC的發生可能與因子Ⅻa激活補體的作用有關。補體被激活後可損傷粒細胞,從中釋出蛋白酶類凝血活性物質,促進血液凝固。

(四)其他因素

1.單核巨噬細胞功能受損可促進DIC的發生。在正常情況下,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包括肝臟的枯否氏細胞能吞噬或清除進入血液中的促凝物質,如凝血酶、纖維蛋白顆粒及內毒素等。急性肝壞死或肝硬化等病有肝功能損害,其吞噬及清除功能減弱,易發生DIC。長期使用大量腎上腺皮質激素容易誘發DIC這與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受阻有關。

2.原健康狀態患者原來的健康狀態也有重要影響,如妊娠婦女常有高凝傾向,營養不良尤其是糖代謝紊亂,容易發生DIC。

3.纖維蛋白溶解系統受抑制如長期大量使用抗纖溶藥物,如6-氨基己酸、止血環酸、對羧基苄胺,可誘發DIC。還有血流瘀滯、體內酸鹼不平衡、電解質紊亂和內分泌失調等,均與DIC的發生有關。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分類和臨牀表現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的臨牀表現與基礎疾病有關。DIC時何種蛋白溶解過程(凝血或纖溶)處於優勢,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臨牀表現的特徵。以凝血爲主者可只表現爲血栓栓塞性DIC;以纖溶爲主者可發展爲急性消耗性出血。也可在上述之間呈現一種廣譜的,涉及不同類型的DIC臨牀表現。

一、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的分類

DIC分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種,其中急性佔大多數,常見於革蘭氏陰性桿菌感染、敗血症、流行性出血熱、產科意外、急性溶血、輸血血型不合、毒蛇咬傷、廣泛大手術、體外循環、重度擠壓傷及複合創傷,病勢兇險。

亞急性DIC見於白血病、各種癌腫及癌轉移或死胎滯留,病情較緩和。

慢性者少見,臨牀表現可爲原發性疾病所掩蓋,容易漏診或誤診,常在尸解中發現,多見於系統性紅斑狼瘡、卵巢癌腫,巨大血管瘤,晚期糖尿病等。

二、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的臨牀表現

(一)出血

出血是急性DIC中最常見的臨牀表現之一。其特點是突發的多部位大量出血,僅少數爲隱匿性。出血的發生率爲80~90%,是本病診斷的重要依據之一。出血部位視原發病變而異,最常見於皮膚,呈一處或多處大片瘀斑及血腫。

產科意外時有大量陰道流血,手術時則傷口滲血不止或血液不凝固,局部注射可有持續的針孔滲血。急性DIC也可伴有嚴重的胃腸道、肺或泌尿道等出血。根據國內一組病例報道,出血部位中皮膚佔85.1%,牙齦出血、鼻衄、傷口及注射部位出血60.1%,消化道46.8%、呼吸道23.4%,泌尿道19.1%,顱內13.8%,陰道6.4%,多部位佔62.8%。血液可完全不凝。暴發性紫癜病例的出血以兩下肢及臀部爲主,且伴有皮膚壞死及下肢壞疽慢性DIC的出血不如急性的嚴重,常表現爲反覆發作的瘀斑或血腫,用一般的止血藥無效。少數輕型或早期的DIC可無出血。

(二)微血管栓塞

該症狀在少數急性病例中,微血管栓塞可爲突出的表現,但多數在較晚期發生。慢性的可有反覆發作。如微血管內有廣泛血栓時,血循發生障礙,導致組織器官的缺血性損傷、缺氧、代謝功能障礙、甚至器官功能衰竭。臨牀表現根據受累的不同部位而異。表淺部位的皮膚栓塞引起乾性壞死,出現於指、足趾、鼻、頰及耳部紫紺。

(三)低血壓及休克

多見於急性型,休克的程度不一,與出血量不成比例。常發生於血管內皮損傷所引起的DIC,以革蘭氏陰性桿菌敗血症最常見。國內幾組報道發生率達50%。休克常突然發生,病情迅速惡化,出現昏迷,腎、呼吸及循環功能衰竭。

組織損傷及白血病等引起的很少發生休克。休克的發生機理主要由於肝、肺等內臟及周圍小血管栓塞後,導致肺動脈及門靜脈壓力升高,迴心血量減少,以致心排血量和組織血流灌注量減少。

(四)溶血性貧血常

較輕微,早期往往不易察覺。併發微血管病理改變時,因紅細胞強行通過血管網狀蛋白結構,受到機械損傷,可出現明顯的溶血癥狀。急性發作時表現爲寒戰、高熱、黃疸、血紅蛋白尿,紅細胞計數下降,網織紅細胞計數增高,周圍血內有大量紅細胞碎片及盔形、三角形、多角形或球形等各種畸形紅細胞。

結語:通過小編的介紹,相信大家也對本文都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了吧,這些疾病還是得多注意多預防的,沒有上面畢竟我們的身體還重要的事情,所以,爲了我們的健康,及時的就醫是非常的明智的選擇。當然,這些疾病還是比較常見的,所以,生活中的好的飲食習慣也是非常的重要的。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