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天地 > 穴位養生 > 預防胃病的四個妙招

預防胃病的四個妙招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1.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隨着生活工作壓力的增大,人們飲食習慣的不規律,很多的人都患上了胃病,你知道人們該如何預防胃病嗎?哪些方法能夠幫助人們遠離胃病的困擾呢?今天小編給大家支支招,四個妙招完勝保胃之戰,大家可以試試這些方法哦!還有小編爲大家推薦的一些適合胃病患者吃的食物,病患們可以試試哦!

預防胃病的四個妙招

一、保持精神愉快

胃是否健康與精神因素有很大關係。過度的精神刺激,如長期緊張、恐懼、悲傷、憂鬱等都會引起大腦皮層的功能失調,促進迷走神經功能紊亂,導致胃壁血管痙攣性收縮,進而誘發胃炎、胃潰瘍。

二、積極治療口咽部感染竈

勿將痰液、鼻涕等帶菌分泌物吞嚥入胃導致慢性胃炎。

三、飲食規律化

飲食應該定時定量,不要暴飲暴食。過酸、過辣等刺激性食物及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應儘量避免,飲食時要細嚼慢嚥,使食物充分與唾液混合,有利於消化和減少胃部的刺激。

對於已經出現的胃病,在飲食上更應該注意。儘量做到定時進餐,每日可定時進食5—6次,進食量少,能減輕胃的負擔,避免胃部過度擴張;進餐次數多,可使胃中經常存有少量食物,以中和胃內過多的胃酸。病重的人最好食用營養豐富、又易於消化的鬆軟食品,如麪條、米粥、牛奶等,如果有條件,還可多吃點蜂蜜,因爲蜂蜜有抑制胃酸分泌、促進潰瘍癒合的功能。

四、少吃對胃有刺激性的藥物

長期服用對胃粘膜有刺激性的藥物,如紅黴素、強的鬆等,都可造成胃粘膜損傷而出現炎症或潰瘍。菸草中的有害成分能促使胃酸分泌增加,對胃粘膜產生有害的刺激作用,過量吸菸會引起膽汁返流。過量飲酒或長期飲用烈性酒能使胃粘膜充血、水腫、甚至糜爛,慢性胃炎發生率明顯增高。應戒菸忌酒。

胃病吃什麼

1、牛奶

牛奶的主要作用有補肺胃,生津液,潤大腸的功效,對於陰虛胃痛,津虧便祕等都有着很好的作用。

研究發現,牛奶對消化性潰瘍病、習慣性便祕等情況有着非常有效的治療效果。雖然說牛奶具有很好的養胃功效,但專家提醒:患有腹瀉、脾虛證、溼證等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不適合過量的飲用牛奶。

2、粥類

粥類容易消化,尤其八寶粥,裏面含有花生、杏仁、白糖等,熱量更高更豐富,對胃有好處。而新鮮的花生富含蛋白質、脂肪,能有效地保護胃。

養胃早餐的3點原則:易消化,防刺激,多營養。如:雞蛋羹、雞蛋湯、煮雞蛋、大豆、豆製品、蔬菜、水果等。

推薦食譜:酸奶1瓶或新鮮牛奶半磅、燕麥粥、蒸或煮雞蛋1個、水果(西瓜、香蕉)或麪條。

3、湯水

除了粥具有很好的養胃功效之外,還有一種食物同樣具有同等的養胃作用,那就是湯。

湯最好不要是肉湯,因爲在肉湯中同樣含有大量的酸性物質,這不利於養胃。最好的湯是菜湯,比如什麼菠菜、粉絲、雞蛋湯等,你還可以在其中加入一些輔料進行調味,這樣養胃的功效會更加的明顯。

4、蘋果

味甘、性涼。

作用:健脾補氣益胃,生津潤燥。宜於脾虛食少,胃陰虧虛,陰虛胃痛。

5、菠菜

味甘性涼,能潤燥養肝,益腸胃,通便祕。《食療本草》中稱其“利五臟,通腸胃,解酒毒。”菠菜可促進胃和胰腺分泌,增食慾,助消化;豐富的纖維素還能幫助腸道蠕動,有利排便。

面對吃什麼養胃的問題,菠菜也可以適量的多吃。但是在食用菠菜的時候要注意,由於菠菜中草酸含量高,過量食用的話會妨礙人體對鈣質的吸收。

因此在吃菠菜的時候應該儘量避免與豆腐、紫菜等高鈣食物同吃,或在烹煮前輕汆,除去草酸。

6、捲心菜

有健脾養胃、緩急止痛、解毒消腫、清熱利水的作用,可用於內熱引起的胸悶、口渴、咽痛、小便不通、耳目不聰、睡眠不佳、關節不利和腹腔隱痛等症。其含有的維生素C等成分具有止痛及促進潰瘍癒合的作用。

捲心菜與薏仁、陳皮、蜂蜜同煨可用於治療胃脘脹痛、上腹脹滿及胃、十二指腸潰瘍,與赤小豆、冬瓜、冰糖煨熟可消腫利水。大便溏泄及脾胃虛弱者不宜多吃。

7、桂圓

“食品以荔枝爲美,滋益則龍眼爲良”。和荔枝性屬溼熱不同,桂圓能入藥,有壯陽益氣、溫胃補脾等多種功效。

8、胡蘿蔔

性味甘平,“下氣補中,利脾膈,潤腸胃,安五臟,有健食之效”。豐富的胡蘿蔔素可轉化成維生素A,能明目養神,增強抵抗力,防治呼吸道疾病。胡蘿蔔素屬脂溶性,和肉一起燉最合適,味道也更好。

胡蘿蔔素屬脂溶性,和肉一起燉最合適,味道也更好。

9、山藥

隨着天氣漸冷,有些脾胃虛寒的人常常出現食少腹脹、大便稀溏、肢體倦怠等症狀。經常熬山藥粥喝,能有效緩解胃部不適。

10、南瓜

《本草綱目》中記載:“南瓜性溫,味甘,入脾、胃經”,能補中益氣、消炎殺菌、止痛。其所含的豐富果膠,可“吸附”細菌和有毒物質,包括重金屬、鉛等,起到排毒作用。

同時,果膠可保護胃部免受刺激,減少潰瘍。可用南瓜煮粥或湯,滋養腸胃。

運動養生
養生日曆
穴位養生
母嬰保健
疾病預防
減肥瘦身
養生小妙招
中醫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