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節氣養生 > 小暑養生 > 小暑養生七個小常識

小暑養生七個小常識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2.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梔子

10月中、下旬,果皮由綠轉爲黃綠時採收,除去果柄雜物,置蒸籠內微蒸或放入明礬水中微煮,取出曬乾或烘乾,也可直接將果實曬乾或烘乾。梔子果實呈倒卵形或橢圓形,長1.5至3.5釐米,直徑1至1.5釐米。表面紅棕色或紅黃色,微有光澤,有6至8條翅狀縱棱,棱間有一條明顯的縱脈紋,並有分枝,頂端殘存萼片。先端有6至8條長形裂片,基部稍尖,有殘留果梗。果實薄而脆,略有光澤;內表面鮮黃色,有光澤,具2至3條隆起的假隔膜,種子多數,扁卵圓形,集結成團,深紅色或紅黃色,表面密具細小疣狀突起,氣微,味微酸而苦。以皮薄,飽滿,色紅黃者爲佳。

小暑養生七個小常識

梔子的相關性人羣

凡脾胃虛寒者便溏者慎服。

梔子的食療作用

梔子味苦,性寒;歸心、肝、肺、胃、三焦胞絡六經;可長可降;具有瀉火除煩,清熱利溼,涼血止血,消腫解毒;主治熱病心煩不眠,肝火頭痛目赤,胃熱消渴,溼熱黃疸、淋症,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瘡瘍腫毒,外傷腫痛。

梔子的製作指導

1 瀉火宜生用,止血宜炒炭,除煩嘔宜薑汁炒。

2清利溼熱。用於肝膽溼熱的發黃,常配菌陳、大黃同用,如菌陳蒿湯。

3 本品配黃芩,能瀉肺火;再加淡豆豉,能雙解表裏之熱,配以黃芩,能瀉三焦火、清心熱。

4梔子配以生地、丹皮,能涼血止血,治血熱妄行、吐衄尿血。

5 梔子配以黃柏、茵陳,能清熱利溼,治溼熱黃疸。

6 過去在臨牀應用方面有山梔皮去肌表熱、山梔仁清心熱的用法,現在上海地區已予簡化,均用整個梔子,不再分梔皮、梔仁。

二、起居養生有講究

高溫下人們總有各種不同的方法來降溫,有的人習慣在夏天直接睡在地上,這種做法不太可取,容易引起風溼或肌肉痠痛等疾病。

高溫下許多男生都喜歡打赤膊,其實當氣溫超過體溫時,打赤膊反而會感到更熱。

1、睡眠充足

夏季的特點是日照時間長,天亮得早,黑得晚。因此,人們的起居和作息時間應隨之做一些相應的調整,以遲睡早起爲宜。定時起睡最好,可保護生物鐘不受影響。

定時,是體內生物鐘準點運轉的基本要求,可形成神經系統的動力定型。一旦形成“動力定型”,則人們的行爲便有了預見性和適應性。這是對環境的最好的適應。夏季養生應有個夏季的作息時間。

一旦規定下來,便要自我約束,決不無故違反,即使節假休息日也不例外。只有這樣纔可能形成“動力定型”。

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安排好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小暑時節,應該遵循定時起睡的原則。

2、調節生物鐘

雖然個體差異很大,但大多數人可能是這樣:即晚上22:00~23:00點就寢,早上5:30~6:30起牀。

午飯後半小時進行短時午睡:此外,三餐及鍛鍊、用腦、休閒的時間均應明確。這種“定時”在夏季尤其重要。炎熱的天氣影響人們的睡眠,尤其使人睡得不深不甜。

但是一旦養成了定時就寢的習慣,就比較容易排除氣候對睡眠的干擾,上牀不久即可入睡,並很快轉入深睡,早晨也容易自然醒來,而且醒後有舒適愜意感。

如此,即使在炎夏,人體生物鐘也不會“錯點”。

3、避免在外露宿

小暑節氣中很多人喜歡在室外露宿。這種習慣不好。因爲當人睡着以後。身上的汗腺仍不斷向外分泌汗液,整個肌體處於放鬆狀態,抵抗力下降。

而夜間氣溫下降,氣溫與體溫之差逐漸增大,很容易導致腹痛、頭痛、關節不適,引起消化不良和腹瀉。

4、不坐溼板凳

另外,“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小暑時節,氣溫高、溼度大。

木頭,尤其是久置露裏的木料,如椅凳等,露打雨淋,含水分較多,表面看上去是乾的,可是經太陽一曬,溫度升高,便會向外散發潮氣。

如果在坐久了,能誘發痔瘡、風溼和關節炎等病。所以在小暑節氣不能長時間坐在露天放置的木頭上。

立春養生
雨水養生
驚蟄養生
春分養生
清明養生
穀雨養生
立夏養生
小滿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