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今日頭條 > 食品藥品安全 政府監管爲何總是“慢半拍”

食品藥品安全 政府監管爲何總是“慢半拍”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33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針對近期“扎堆”出現的食品藥品安全問題,公衆輿論紛紛抱怨:政府監管部門爲何總是“被監管”、“慢半拍”?如何才能提速?對此,人民網記者今日專訪了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講師胡穎廉博士。

食品藥品安全 政府監管爲何總是“慢半拍”

記者:面對扎堆出現的食品藥品安全問題,政府監管部門爲何總是“慢半拍”?

胡穎廉:這主要受我國監管部門所處的客觀環境和主觀條件影響。治理食品藥品安全問題的手段有很多,如獨立的法庭審判可以在事後解決食品藥品質量侵權糾紛,行業協會能夠使食品藥品企業產生自律的壓力,高效的產權制度可以清晰界定責任邊界等。

一個非常重要但經常被忽略的事實是,發達國家是在經歷了長期商品經濟發展後,才建立起現代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制度,當一種手段失效時,另外的手段可以彌補其缺陷。

我國的情況則恰恰相反,在計劃時代,國家與社會高度一元,政府用命令加控制的行業管理手段包攬了食品藥品生產經營,國有企業實際上成爲“國家大工廠”的車間。

改革開放後,各類市場主體的積極性被調動,同時出現一些問題:一方面,市場逐步確立但發育並不成熟,不合格食品和假劣藥品等市場失靈現象日益凸現;另一方面,舊的行業管理手段被廢棄,新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制和政策尚未完善,政府糾正市場失靈的能力下降。也就是說,我國是在法制尚不完善、自律意識還未健全、市場沒有發育成熟的前提下,啓動了現代政府監管的步伐,和歐美國家的制度演變路徑恰好相反。

因此,我國食品藥品監管部門不僅要應對市場失靈,還要填補行業管理體制瓦解帶來的管理空白,其從一開始就肩負着“反向制度變遷”帶來的雙重使命。換言之,監管型國家的步伐超越了市場經濟的建設,這一步跨得太大,有些基礎性功課不得不回頭補上。

記者:監管如何才能提速?

胡穎廉:專業化是當代各國食品藥品監管機構的重要特徵,我國也亟待補課,這纔是監管“提速”的根本之道。譬如說,美國FDA僱傭了數以千計的醫學、化學和營養工程學博士作爲技術支撐,還擁有數萬執法人員巡視於田間工廠。其中,FDA的藥品審評和研究中心以及生物製品審評和研究中心僱傭了數千名員工,他們有非常高的收入,過硬的專業技術背景,而我國藥品審評中心編制才一百多人。

有學者做過專門研究,我國一個審評員平均幾周就要審評一個藥品,美國的審評員一年才審評幾個,工作強度的差距可想而知。此外,我國基層監管部門的執法能力尚顯不足,尤其是隊伍的專業化水平較低,一線執法人員大多通過查看產品包裝,覈對質量保質期,查驗進貨發票等方法進行監管,這種“一看、二模、三聞”的土辦法根本無法判斷食品是添加劑濫用、重金屬超標還是細菌含量過多。這一現象在中西部地區表現得尤爲嚴重,不利於監管政策的有效執行。(傅立波)

相關閱讀:

代表委員炮轟藥品最低價招標:要麼造假要麼停產

醫院門前藥販子回收藥品上億粒

藥品說明書晦澀難懂字太小百姓呼籲通俗簡單

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56.7%源於注射劑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