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今日頭條 > 解密慢性疲勞成因 不良生活習慣竟成幫兇

解密慢性疲勞成因 不良生活習慣竟成幫兇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76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解密慢性疲勞成因 不良生活習慣竟成幫兇

你是否每天晚上都保證充足的睡眠,白天卻依舊時常感到疲憊呢?據法國《費加羅報》報道,有許多原因可能造成慢性疲勞。讓我們根據知名營養醫師、身心醫學專家尼娜•科昂-庫比(Nina Cohen-Koubi)及神經生物學家若埃勒•阿德里安(JoëlleAdrien)的解釋做一次自我診斷吧。

1.運動不規律

由於體力不支,你隨意跳過了原定的40分鐘慢跑或是一節高溫瑜伽課,然後癱倒在沙發上。錯!神經生物學家若埃勒•阿德里安解釋道,運動可以調節人體生物鐘,從而改善睡眠質量。運動不規律則會導致睡眠紊亂,並陷入惡性循環。保持規律的運動可以幫助大腦釋放內啡肽,從而達到一種如坐禪般平靜的效果。再者,體力充沛也有助於我們抵抗疲勞。

2.飲食不均衡

由於工作繁忙,你的午餐通常是在電腦前隨意對付,或是用三明治充飢。如果你經常打哈欠並覺得渾身乏力,不用再試圖尋找其他原因,均衡的飲食才能幫助你達到良好的身體狀況,擁有健康的生活。選擇一些有助於抗抑鬱,富含鎂和纖維素的食物。午餐多吃富含n-3脂肪酸的魚類、蔬菜、水果及全麥食品。晚餐適當少食,便於消化。正餐應適量攝取糖分、麪食或全麥食品、適量澱粉及最好從白肉中吸收的蛋白質。

注意少吃無法真正充飢、反而會增加飢餓感的食物如壽司、果汁等。

3.水分補充不足

一天中,我們很容易忘記隨時補充水分。然而這個小小的舉動卻對抵抗疲勞有很大幫助。營養學家尼娜•科昂-庫比解釋道,他們認爲人體每天都會流失1.5升水,如果不補充相應量的水分,人體內便會進入缺水狀態,肌肉攣縮,細胞間的物質交換也會受到影響,更易導致人體機能疲乏。爲了確保足夠的水分補充,建議每天至少喝10杯水。

4.缺乏維生素D

造成疲乏的另一原因可能是缺少維生素D。維生素D是人體內一種需要充足的太陽光照才能激發其活性的物質,有助於促進免疫系統,保持健康的體格。正如營養學家所說,生物規律很大程度受自然光照的影響,因此在秋冬季節人們很容易感到疲乏。多吃魚肉有助於攝取少量維生素D。

5.缺乏鐵和鎂元素

缺鐵易導致人體能量流失。缺鐵的原因有時出人意料,營養學家表示,喝茶過多可能阻礙鐵的吸收。潰瘍或消化問題導致的出血症狀也會造成鐵的流失。採取了避孕措施或經期出血量多的女性也容易缺鐵。除了造成疲乏外,若埃勒•阿德里安指出,缺鐵還會導致所謂的“睡眠腳動症”,使大腦進入輕度睡眠,並造成短暫的呼吸停滯等。爲了補充鐵元素並保持強健的體魄,確保你的櫥櫃裏有足夠的蔬菜(如四季豆、扁豆等)、肉類、乾果及麥片儲備。

缺鎂也容易導致疲乏,加重精神壓力。鎂元素促進神經肌肉間的物質交換。缺鎂易導致精神緊張、敏感、焦慮及疲勞。多吃黑巧克力、蔬菜(如烘豆、蠶豆、扁豆等)和油料作物可補充鎂元素。

6.過度勞累

儘管晚上睡眠充足,早上起牀是否對你來說還是一項挑戰,並且往往剛開始工作就會產生消極怠工的念頭?這可能是過度勞累的症狀。神經生物學家若埃勒•阿德里安解釋說,職業倦怠同時表現於身體及大腦的精力下降。這種情況下,每處理一件事情都要比別人花上更多精力。爲了解決這種症狀,連續睡14個小時也無濟於事。只有保持一段時期的相對平靜及充足的休息才能使你重新找回狀態。

7.與消極的人爲伍

是時候與那些尖酸刻薄的人保持距離了。尼娜•科昂-庫比分析稱,大腦裏有許多鏡像神經元,當我們和精力充沛的人接觸時,神經元會作用出積極效果;當我們與消極的人爲伍時,就會產生憂鬱的情緒。因此我們要儘量避免不良周遭環境帶來的影響。

8.糟糕的牀上用品

除了睡覺時間外,你是否也喜歡躺在牀上?可能這也是導致你經常感到疲憊的原因之一。如果你使用同一套牀具超過十年以上,那麼是時候該換新的了。若埃勒•阿德里安提醒道,不舒服的牀上用品不一定會造成精神上的痛苦,但會使睡眠變得斷斷續續且容易驚醒,從而導致白天昏昏欲睡。然而也並不存在絕對理想的牀具,只要睡得舒服就可以了。

9.缺少充足的太陽光照

當你感到疲憊的時候是否也同時感到一陣抑鬱?也許由於太陽光照的逐漸減少,你正經歷着季節性憂鬱。自然紫外線照射有助於釋放內啡肽、產生荷爾蒙和幸福感。然而在秋冬季,我們不可避免地缺少太陽光。這種季節性抑鬱一般開始於十月份,結束於三月份。當然,也存在很多方法,比如光療法等,都有助於避免患上季節性憂鬱。

10.過度飲酒

你是否對下班後的聚餐及朋友間的小酌來者不拒?沒關係,但最好用果汁代替酒精飲料。若埃勒•阿德里安提到,隨着年齡的增長,睡眠質量逐漸降低。而年紀越大,人們對酒精的作用也越敏感。再者,即便酒精有助於入眠,隨後也會加重睡眠的不連續性。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