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健康科普 > 心梗時身體有啥變化

心梗時身體有啥變化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49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受訪專家: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沈安娜


2018年,歐洲心臟病學年會更新了第四版心肌梗死的定義,對心梗的分型、治療等都給出了新的指導建議。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沈安娜在此基礎上總結了幾大要點,告訴你心梗時,身體到底發生了什麼。

心肌梗死是指急性、持續性缺血、缺氧(冠狀動脈功能不全)所引起的心肌壞死。由於缺血缺氧的原因各異,國際共識又將其細分爲5個類型。

心梗時身體有啥變化

簡單來說,1型是自發性心肌梗死,比如斑塊破裂等引起的急性動脈粥樣硬化,導致了心肌缺血梗死;2型是繼發性心肌梗死,這類跟動脈粥樣硬化無關,而是心肌供氧和需求失衡所致;3型指心肌有缺血癥狀且發生了猝死,被稱爲猝死性心梗,新定義中強調,其與心源性猝死存在區別;4型和5型心梗均因手術導致,前者指介入治療或放支架引發的心肌梗死,後者則與冠狀動脈搭橋術(CABG)相關。總之,無論哪種類型,心梗發作時,你的身體都會出現血或氧的“供不應求”,這些必需“營養”的缺失最終導致了心肌功能的受損。

劃分心梗類型的主要目的是爲醫生診治服務,對普通患者來說,心梗發作症狀是更需要關注的內容。沈安娜解釋說,心梗疼痛有典型和不典型之分,諸如胸痛、胃疼、牙疼、頸部緊縮感、左上肢放射痛,且伴隨出汗、噁心嘔吐、氣短或呼吸困難、無力、眩暈等表現時,都要有所警惕。也有部分人感覺不到任何症狀,比如糖尿病患者痛覺感受機制出現障礙,會感覺症狀非常微弱。

心梗時身體有啥變化 第2張

建議沒有心梗發病史的糖尿病、血脂異常、高血壓患者及腹型肥胖人羣,一到兩年做一次預測性檢查,包括平板運動實驗、動態心電圖等,必要時進行冠狀動脈CT檢查,可預測心梗的發生。如果曾有心梗史,建議半年甚至更短時間就做一次檢查。

沈安娜強調,出現上述症狀時,家屬應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送患者就醫,但一定不要自己開車或打車去醫院。在等待救護車時,也不要隨意搬動患者,任何搬動都會增加心臟負擔,危及生命。患者需要立刻做的只有一件事,服用對症急救藥物,比如速效救心丸,可爲救護贏得搶救時間。急救服用藥量爲10~15粒,舌下含服,在救護車到達之前,最多可連服三次。若病人牙關緊閉,服藥困難,可將速效救心丸放在牙牀部位,滴幾滴水,促進藥物溶解和吸收。需要提醒的是,雖然硝酸甘油也是心梗急救藥物,但它並非適用於所有類型的心梗,用藥前應當慎重。

心梗術後,雖然心肌缺血缺氧狀態得以好轉,但任何損傷的恢復都需要一個過程。這就提醒患者要在術後適量活動,以防長期臥牀或少動導致全身功能的廢退,以及心功能的進一步惡化。沈安娜說,心梗患者是帶病狀態,運動強度過大將導致不良後果,運動強度過小又起不到治療作用,因此,在早期(術後1個月內)需要由醫院專業的心臟康復醫生指導運動。

心梗時身體有啥變化 第3張

心梗急性期(心梗發病48小時內)活動量要求低一些,主要是上下肢的被動運動,應由專業的康復師來執行。此期間患者應避免劇烈活動和擡高下肢,否則會增加回心血量,加重心臟負擔。。亞急性期(心梗發病3~7天)回到普通病房後,患者可適當增加運動量,在監護下行室內或走廊內步行運動,完成心肺運動試驗評估。出院早期以及門診康復期(出院到心梗後3個月),可根據患者的危險分層及心肺運動試驗結果來制定患者的運動處方,方便在家進行康復。


【版權聲明】本文爲生命時報獨家授權的原創文章,請勿轉載、抄襲或改寫。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