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今日頭條 > 青年心理問題趨勢加重人數增多 80%跟壓力有關

青年心理問題趨勢加重人數增多 80%跟壓力有關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50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北京青年壓力管理服務中心主任熊漢忠:要想很好地應對焦慮和壓力,我建議年輕人爲自己建立一個比較穩固的朋友圈。只有獲得了自己有歸屬感的圈子中的人的支持和安慰,纔不至於被各種壓力和焦慮擊垮。而且年輕人還應該多運動。身心是一體的,身體健康有利於心理健康,運動不僅能促進新陳代謝,還能讓情緒得到適當宣泄,緩解壓力和焦慮。

青年心理問題趨勢加重人數增多 80%跟壓力有關

近年來,年輕人的精神心理健康問題備受社會關注。《2010-2011年度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報告》顯示,九成多大學生有過心理方面的困擾,85%的大學生表示自己從未進過心理諮詢室。

“當下年輕人的心理健康狀況確實堪憂。”日前,北京青年壓力管理服務中心主任熊漢忠,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大家對精神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心理問題在青年人中有加重和擴大的趨勢。

心理問題在青年人中有加重和擴大的趨勢

中國青年報:近期有調查指出,近八成年輕人有不同程度的抑鬱傾向。您怎麼看?

熊漢忠:我們應該理性看待這個數據。我們要區分“抑鬱症”和“抑鬱傾向”,它們完全不一樣。抑鬱症有嚴格的指標,其中一個最明顯的指標是,情緒低落延續至少兩個星期。而且,是否有抑鬱症要經過量表的檢測和專家判斷後才能證實。我們平時遇到不開心的事,情緒低落很正常,這和專業上所指的抑鬱症完全不是一回事。不過,這個數據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現在年輕人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些問題,而且有這方面問題的年輕人的數量一直在增長。

中國青年報:您感覺當下年輕人的心理健康總體狀況如何?

熊漢忠:非常堪憂!不管是心理疾病還是心理障礙或是抑鬱傾向,在年輕人中都有擴大和加重的趨勢。特別是抑鬱症,從臨牀上來看,現在得抑鬱症的人年齡越來越小。

中國青年報:您覺得影響年輕人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熊漢忠:首先,自身因素肯定是根源,如果自身足夠健康,抵抗壓力和外界環境影響的能力足夠強,問題自然就少了。其次,從社會大環境來看,過於功利化的社會風氣是誘發年輕人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原因。最近一二十年,全社會的導向就是把經濟搞上去,這一導向的核心就是錢。這樣一來雖然社會發展了,國家硬件也強大了,但也帶來了很大的副作用——大家一窩蜂地認爲錢是最重要的,進而忽略了對自己精神方面的關照。

在家庭教育方面,由於受到整個社會功利化風氣影響,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也越來越功利化——重視孩子的成績遠勝於孩子的快樂!許多家長爲了攀比,強加給孩子許多不必要的壓力,當他們承受不住時,心理健康問題自然就出現了。

中國青年報:如今,“焦慮”在年輕人中越來越流行,買房、買車、職場、婚姻甚至養老等,都成爲年輕人焦慮的對象。您怎麼看待這種焦慮氾濫的情況?

熊漢忠:許多年輕人之所以焦慮,是因爲在人生觀、價值觀、婚姻觀、消費觀方面存在誤區。比如買房,難道別人買了房子我就要買嗎?有能力就買,沒有就緩一緩,沒必要一步到位。每個人的情況不同,不能盲目地放在一起比較。在婚姻方面,現在許多年輕人的婚姻觀很功利,太看重房子和車子,缺乏感情上的聯繫,因此,一旦遇到大的衝突,兩個人的關係就容易出現裂痕。

不管是身體的還是心理方面的疾病,80%都跟壓力有關

中國青年報:從事青年壓力方面的研究那麼多年,您覺得壓力對於年輕人心理健康的影響有多大?

熊漢忠:相關數據表明,不管是身體的還是心理方面的疾病,80%都跟壓力有關。有的人甚至認爲,一個人身上幾乎所有問題都和壓力有直接或間接關係。現在年輕人身上承擔的壓力很多,不同羣體的年輕人所受到的壓力也不一樣。在職場上,現在人與人的關係越來越表面化、功利化,缺乏足夠的情感連接,缺乏人際關係支撐的環境會讓人備感壓力。而對於學生來說,他們的壓力主要來自就業和學業。關於上面這些壓力,只要年輕人處理得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心理問題。

中國青年報:年輕人應該如何應對壓力、焦慮等問題?

熊漢忠:我們一直提倡“三步原則”:首先要深入認識自我,多聽自己的聲音,瞭解自己能做什麼;其次,應瞭解自己想做什麼,確定自己的目標並使之清晰化;最後,還應瞭解社會需要什麼,讓自己的能力、目標和社會的需求吻合。對於年輕人來說,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和壓力,只要能耐心、冷靜地按照這個原則思考,很多問題會迎刃而解。

要想很好地應對焦慮和壓力,我建議年輕人爲自己建立一個比較穩固的朋友圈。對於個體來講,想要減輕壓力與焦慮,社會支持不可或缺,只有獲得了有歸屬感的圈子中的人的支持和安慰,纔不至於被各種壓力和焦慮擊垮。

而且,年輕人還應該多運動。身心是一體的,身體健康有利於心理健康,運動不僅能促進新陳代謝,還能讓情緒得到適當宣泄,緩解壓力和焦慮。

當然,我們不可能與壓力、焦慮絕緣。所以,年輕人要不斷加強自我修煉,正確認識挫折和消極情緒。如今很多年輕人生活在比較優越的環境中,抵禦挫折的能力較差,於是很多人都認爲挫折及其帶來的消極情緒都很負面。其實,挫折和消極情緒是有積極意義的,它也是一種信號——讓人反觀和發現自己的問題,並作出調整。

對於消極情緒,我不提倡一直用宣泄的方式來解決。雖然宣泄比不宣泄好,但是千萬不能把宣泄尤其是暴力宣泄演變成一種傾向、依賴和習慣。因爲不論是語言暴力還是身體上的暴力甚至冷暴力,都不應被提倡,而且也一定存在比暴力更合適的化解壓力與焦慮的方法。

現在社會對年輕人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

中國青年報:我們國家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了很多年,但成效好像一直不太顯著。

熊漢忠:的確如此。成效不顯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這些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太過重視形式上、物質上的東西,忽視了軟件建設。以學校心理健康爲例,我們經常強調的是學校有沒有這門課,有沒有相關老師,有沒有拿出一間屋子來做心理諮詢室,有沒有購買相關的儀器。正是因爲我們的注意力都放在這些上面,以至於對配備的心理諮詢老師是否專業、心理健康課程是否合理,心理健康諮詢室的設備有沒有真正用於解決學生實際問題等方面,都顯得不太關注。

國外有很多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鑑。在美國,心理教育是全面化的,不僅只有心理健康專業的老師才能做這件事,所有老師都要學心理學,他們每兩年還得參加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方面的考試。如果每個老師都懂心理,即使他教的不是心理學,也可以把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用到教育教學的過程裏去。

另外,一些國家心理服務社區化的做法也值得推廣。在這些國家,社區裏幾乎都配有相當規範的專業心理諮詢人員,有問題隨時可以向他們尋求幫助,非常及時有效。不少國家在心理諮詢方面有公共保險,只要公衆繳了保險,政府每年都會向公衆提供固定次數的免費心理諮詢服務。

中國青年報:您覺得我們國家對年輕人的心理健康問題足夠重視嗎?

熊漢忠:遠遠不夠。我給你舉一個典型的例子,在美國,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談戀愛,男孩因爲去看心理醫生而約會遲到,女孩會覺得這很正常,甚至還會拉近兩個人的心理距離。而在中國,如果發生類似情況,女孩肯定會因男孩去看心理醫生而提出分手。因爲中國人在觀念上對看心理醫生這件事本來就存有偏見。

其次,對於年輕人的心理健康問題,我們的社會支持也遠遠不夠。許多學校建立了心理諮詢室,購買了心理諮詢方面的設備,但基本像是“花瓶”一樣,只管擺在那裏,起的作用很小。而且除了學校之外,我們缺少能爲青少年提供規範、系統的免費心理諮詢服務的公益組織。

心理健康問題關乎青少年成長和國家未來發展。我建議,除了青少年要不斷修煉外,國家和社會在這方面也該有所作爲。國家應該真正重視起心理健康問題,不僅要支持心理專業人才的培養,還要支持能提供心理健康服務的公益組織的發展。最重要的是,國家應有計劃,逐步將心理諮詢作爲一項基本的公共服務。另外,媒體在進行新聞報道時也應注意,不要渲染惡性的個案。比如,前不久某中學有一名女生跳樓,這本是個案,但媒體報道時貼上“女學生”、“失戀”、“裸體”等標籤大肆渲染,像這樣的報道就很不負責任,會給許多年輕人的心理造成負面影響。(向楠鄭思琦)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