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今日頭條 > 神舟十一太空養蠶 太空裏生長的食品安全嗎

神舟十一太空養蠶 太空裏生長的食品安全嗎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32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神舟十一太空養蠶 太空裏生長的食品安全嗎

今天早晨7時30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一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與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一起上飛船的還有一種生物:蠶。近年來,隨着我國載人航天飛船不斷髮射升空,飛船中搭載的一些植物經過太空歷練後已經被科學家研製成新的優良高產品種。現實生活中轉基因食品已經被人們接受,但被爆出轉基因食品不安全的消息,那麼經過太空而孕育出來的植物生產出來的產品安全嗎?

太空育種即航天育種,也稱空間誘變育種,是航天技術與生物育種技術相結合的產物。主要是將作物種子或誘變材料搭乘返回式衛星或高空氣球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環境誘變作用,使種子產生變異,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種的育種新技術。太空育種與傳統地面誘變育種相比具有變異頻率高、變異輻度大、有益變異多、穩定性能強等特點,因而是培育高產、優質、早熟、多抗良種的新途徑。

自1987年以來,我國利用返回式衛星和飛船進行了多次植物種子搭載實驗。目前已有13個優良品種、43個優良品系的新品種應用於農業生產中,水稻、小麥等糧食作物30餘種,甜椒、番茄、黃瓜、茄子等蔬菜20餘種,串紅、萬壽菊等花卉20餘種。

太空食品和普通食品沒有什麼區別,是很安全的食品。關於太空食品安全性的問題,專家普遍認爲,太空育種並沒有將外源基因導入作物中使之產生變異。作爲誘變育種技術,太空育種可使作物本身的染色體產生缺失、重複、易位、倒置等基因突變。這種變異和自然界植物的自然變異一樣,只是時間和頻率有所改變。太空育種本質上只是加速了生物界需要幾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產生的自然變異。太空中宇宙射線的輻射較強,這是植物發生基因變異的重要條件。

人工輻射育種中的輻射劑量只是國際食品安全輻射量的幾十分之一,而太空中的輻射劑量還不到輻射育種輻射劑量的百分之一。宇宙射線引起的基因變異經常會讓人想到轉基因食品。轉基因作物是將外源基因導入植物體內而培育出的新品種,如轉基因大豆是將非大豆植物甚至動物、微生物的基因導入而產生的變異。而太空育種則是讓作物的種子自身發生變異,沒有外源基因的導入。我國頒佈的有關轉基因安全管理規定中特別排除了對自身通過突變產生的新物種的管理,這也說明太空育種是非常安全的,不用擔心其產品的安全性。太空食品是按照人類需要選擇出來的,不是轉基因食品。

從太空回來的種子經過培育,挑選出的優良品種要經過不少於4代的種植,其中的每一代遺傳性狀都有所分離。如果4代後有幸篩選出一個新品種,還需要國家有關部門的品種審定,這一過程至少需要3年,之後專家審定合格後才能拿到證書。至於污染,則是栽培方法和使用農藥、化肥的問題。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