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健康科普 > 中醫怎樣用生薑水來養生的

中醫怎樣用生薑水來養生的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38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健康養生,這物到底該怎麼吃纔好,其實,在養生的過程中,很多食物都是很不錯的,那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來介紹一下生薑的功效吧,這是我們很常見的調味品,那麼,你知道,中醫是怎樣用生薑水來養生的呢,一起來看看。

中醫怎樣用生薑水來養生的

1、感冒頭痛

將雙腳浸於熱姜水中,水以能浸到踝骨爲宜。浸泡時可在熱姜水中加點鹽、醋,並不斷添加熱水,浸泡至腳面發紅爲止。此法對風寒感冒、頭痛、咳嗽治療效果顯著。

2、口腔潰瘍

用熱姜水代茶漱口,每日2至3次,一般6至9次潰瘍面即可收斂。

3、牙周炎

先用熱姜水清洗牙石,然後用熱姜水代茶飲用,每日1至2次,一般6次左右即可消除炎症。

4、咽喉腫痛

用熱姜水代茶漱口,每日早、晚各1次。如果喉嚨痛癢,可用熱姜水加少許食鹽代茶飲用,每日2至3次,一般9次左右便可化解炎症、消除痛癢。

5、齲齒

每日早、晚堅持用熱姜水漱口1次,並每日代茶飲用數次。此法對保護牙齒,預防和治療齲齒頗爲有效。

6、偏頭痛

當偏頭痛發作時,可用熱姜水浸泡雙手,大約浸泡15分鐘左右,痛感就會減輕,甚至消失。神經衰弱:每天早、晚空腹各飲用熱姜水1至2杯,可收到補氣、提神之效。持續下來,對神經衰弱、頭暈、煩躁等症具有良好療效。

7.、醉酒

用熱姜水代茶飲用,可加速血液流通,消化體內酒精。還可在熱姜水里加適量蜜糖,讓身體直接吸收,以緩解或消除酒醉。

8、面部暗瘡

用熱姜水清洗面部,每天早、晚各1次,持續約60天左右,暗瘡就會減輕或消失。此法對雀斑及乾燥性皮膚等亦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中醫怎樣用生薑水來養生的 第2張

9、頭皮屑

先用生薑輕輕擦洗頭髮,然後再用熱姜水清洗頭髮,可有效防治頭皮屑掉落。此外,經常用熱姜水洗頭,對禿頭亦有一定治療效果。

10、腳臭

將腳浸於熱姜水中,浸泡時加點鹽和醋,浸泡15分鐘左右,抹乾,加點爽身粉,臭味便可消除。

11、腰肩疼痛

先在熱姜水裏加少許鹽和醋,然後用毛巾浸水擰乾,敷於患處,反覆數次。此法能使肌肉由張變弛、舒筋活血,可大大緩解疼痛。

12、食道癌

平時,堅持一日兩次用熱姜水代茶飲,可起到止痛、延長生命或緩解病情的作用。

13、高血壓

血壓升高時,可用熱姜水浸泡雙腳15分鐘左右。熱姜水浸泡雙腳,可反射性引起血管擴張,使血壓隨之下降。

14、動脈硬化

每天早、晚堅持用熱姜水漱口,並在每天臨睡前飲用熱姜水1杯,可促進血液循環,防止動脈硬化。加重陰虛的症狀。

生薑的具體功效:

一、抗氧化,抑制腫瘤

生薑中所含的薑辣素和二苯基庚烷類化合物的結構均具有很強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抑制腫瘤作用;吃薑能抗衰老,老年人常吃生薑可除“老人斑”。

中醫怎樣用生薑水來養生的 第3張

二、開胃健脾,促進食慾

在炎熱的夏天,因爲人體唾液、胃液分泌會減少,因而影響食慾,如果飯前吃幾片生薑,可刺激唾液、胃液和消化液的分泌,增加胃腸蠕動,增進食慾。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冬吃蘿蔔,夏吃薑”,“飯不香,吃生薑”的道理。

誰說夏日沒胃口,薑黃炒飯能讓你胃口大開。這道美味佳餚具體做法是:1、材料:白飯兩碗、青豆、紅蘿蔔丁、香菇丁、木耳丁、青椒丁、紅椒丁各2湯匙、薑末半湯匙、薑黃粉1茶匙、生抽1茶匙、鹽少許;2、做法:熱鍋放適量油,下所有蔬菜拌炒,下醬油和少許鹽;下白飯,中火翻炒至飯粒分明,再下薑黃粉炒至均勻即可關火品嚐。

三、防暑、降溫、提神

在炎熱的氣溫下吃一些生薑能起到興奮、排汗、降溫,提神的作用。對於有一般暑熱表現,如頭昏、心悸、胸悶、噁心等情況的病人,適當喝點薑湯是大有裨益的。中國傳統的防暑中成藥——人丹就含有生薑成分,其作用就是健胃、提神、醒腦。

四、殺菌解毒,消腫止痛

科學研究發現,生薑能起到某些抗菌素的作用,尤其是對沙門氏菌效果更好。在炎熱的氣溫下,食品容易受到細菌的污染,而且生長繁殖快,容易引起急性胃腸炎,適量吃些生薑可起到防治作用。生薑提取液具有顯著抑制皮膚真菌和殺來頭陰道滴蟲的功效,可治療各種癰腫瘡毒。另外,可用生薑水含漱治療口臭和牙周炎。

五、防暈車,止噁心嘔吐

吃生薑具有防止噁心、止嘔吐的作用,如果有由於某些運動而引起的“運動適應不良症”,吃點生薑就可以使其驪到緩解。有研究證明,生薑乾粉對因運動引起的頭痛、眩暈、噁心、嘔吐等症狀的有效率達90%,且藥效可持續4小時以上。民間用吃生薑防暈車、暈船,或貼內關穴,有明顯的效果,因此而有“嘔家聖藥”之譽。

結語:現在各位知道該怎麼更好的擁有健康的身體了吧,爲了我們健康的身體,這些還是得多注意一下的,畢竟,好的身體是我們大家都比較羨慕的嗎,只有擁有健康的身體,我們才能更好的讓生活更幸福。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