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健康科普 > 看這裏就可以知道身體是否健康

看這裏就可以知道身體是否健康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12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鼻子是我們五官中並不是很起眼的器官,對於鼻子我們沒有很清楚的認識,並不知道其實看鼻子是能看出來身體狀況的,那麼是如何通過鼻子看出來身體狀況的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如何從鼻子看健康吧!

不管鼻子的外形,還是鼻子的顏色,都能看出來身體的健康狀況的,所以我們還是應該要好好的看看的哦。

看鼻子外形知健康

看這裏就可以知道身體是否健康

鼻頭髮紅

這可能代表肝臟超載了。飲酒過量時,身體爲了分解酒精,把血液滯留在肝臟裏,導致微血管擴張,纔會出現“酒糟鼻”,因此控制飲酒量非常重要。所以飲酒要適量,不然可能後果很嚴重的哦。

有時流鼻血

腸胃衰弱的人無法吸收充足營養,肌肉和血管組織稍微碰撞就容易破裂。冬天能量消耗大,飲食不調,體內熱量不足,就會導致偶爾流鼻血。不妨好好吃一頓犒勞自己,補充足夠能量。

鼻塞

若是過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塞,除了可能造成呼吸困難,還會讓大腦供氧不足,讓腦筋變得遲鈍。鼻塞代表呼吸道黏膜功能脆弱,日本醫學研究證明,這多半與腸胃功能不佳有關,別光顧着通暢鼻子,保養腸胃道也一樣重要。

鼻子大小

鼻子大小與呼吸狀況大有關係。鼻翼較寬、鼻樑高挺,說明你的呼吸器官發達,能呼吸到足量空氣;但在污染嚴重的地方,你也會吸入過多廢棄。如果鼻翼嬌小,表明你的呼吸功能較弱,不透風的地方會讓你氣短、胸悶。在辦公室待一到兩小時,就應該去樓梯間或窗邊呼吸五分鐘新鮮空氣,以防缺氧。

鼻翼掀動

正常呼吸時鼻翼掀動,可能是肺活量太低造成的!可別掉以輕心,肺活量過低將影響你的正常代謝功能。每天練習五分鐘腹式呼吸——吸氣時漲起肚皮,呼氣時縮緊肚皮,很快你的肺活量就能提高不少!

鼻尖粉刺

鼻頭出現粉刺,多半是消化系統出了問題。多吃香蕉、地瓜之類的食品,保持消化通暢,就能緩解症狀。

看這裏就可以知道身體是否健康 第2張

從鼻子顏色看健康

1.鼻尖發黃,且光澤差

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實際上人的鼻尖不是完全尖的,而且有一個小坑,以這個小坑爲中心,周圍就是反映脾臟健康問題明顯之處。

鼻尖發黃意味着體內有寒氣,陽氣不足,脾胃運化失常,使得吃進去的冷食積聚在脾胃,其中的寒氣上升至胸陽,寒氣滯留在臟腑中,進而導致脾色表現在鼻尖處。建議平時不吃生冷,多吃些暖脾之物,至鼻子發黃,光澤明潤之時,則說明“脾氣來複”。

2.鼻頭髮青

鼻頭顏色發青,可能是肝的髒色可能有些小問題,這是“肝木乘脾土”的表現,就是指脾胃消化功能受損。肝屬木,脾屬土,肝氣疏泄失常,橫逆犯脾胃,則會影響脾胃的消化功能。除了鼻頭髮青外,通常還會有腹痛之感。

3.鼻頭髮紅

鼻頭突然發紅,如果不是因爲天氣太冷,那麼,則可能是肝臟負擔過大的提示信號。舉個例子來說,當你喝酒過量時,身體爲了分解掉這些酒精成分,體內的血液會大量流入肝臟與滯留其中,進而造成血管擴張,於是鼻尖處就會發紅。

看這裏就可以知道身體是否健康 第3張

4.鼻尖微黑

若鼻尖長期微微泛黑,則說明體內水氣旺盛,是“腎水反侮脾土”的表現。腎屬水,本應是土克水,但現在卻反過來腎水壓制住了脾土,水氣過盛,進而造成讓腎臟的顏色出現在鼻尖處。

5.鼻色過於鮮明

雖然鼻子色澤暗淡是疾病表現,但也不意味着鮮明就一定健康,若鼻子的色澤十分鮮明,則可能是“留飲”的表現,由於脾胃陽虛,失於運化,津液凝滯所致,簡單點說,就是指脾胃消化功能不好,下能正常運貨水飲,滯留在胸膈,進而會引起口渴,四肢關節痠痛,背部覺寒冷,氣短等現象。

日常養肝,脾,腎的方法

1.養肝

肝有疏泄功能,能調暢人體氣機,怒則傷肝,很容易使肝臟的疏泄條達功能失調,進而出現肝病,養肝的第一要務就是要戒怒。

再者,酒精中的成分絕大部分需要通過肝來代謝,當喝酒量超過肝的代謝能力,長期以往,肝臟會慢慢被酒精“麻醉”,沒有知感,終引起嚴重後果。日常養肝飲食,大致原則是,清淡,少辛辣、刺激性食物,防傷肝氣,青色入肝,平時可適量增加些綠顏色食物的攝入。

2.養脾

脾胃運化水谷,即爲我們吃進去的食物和水都是通過脾胃的運化後,拋之糟粕,取之精華再通過血液攜至身體各部位,因此,保養脾胃要控制飲食。

飲食每次吃七八分飽,三餐定時定量,不可暴飲暴食,少食生冷,油膩之物,在正常的飲食下,平時可多吃些利脾胃的食物,比如山藥、大棗、紅豆、南瓜、胡蘿蔔等等。

3.養腎

腎爲“先天之本”,腎精的盈虧,決定人的生長、衰老、死亡的全過程,養腎要惜精,平時要常按摩按摩臍下丹田穴、關元穴,腰部的命門穴、腰陽穴,以及足底的涌泉穴,以利護養腎精。

結語:鼻子的健康狀況是能夠通過看出來的,中醫講究的是望聞問切,這就是望,所以對於對於鼻子對應的問題我們應該要好好調理的哦。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