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健康科普 > “到此一遊”也是種病 爲彰顯存在感對抗焦慮

“到此一遊”也是種病 爲彰顯存在感對抗焦慮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48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新聞事件:據意大利媒體近日報道,一名俄羅斯遊客在古羅馬鬥獸場的牆上刻了一個英文字母“K”,高達25釐米。這是今年以來在鬥獸場被發現的第5起外國遊客破壞古蹟事件。過去,我們總說國人喜歡“到此一遊”,就連習大大在馬爾代夫訪問時都提醒國人“到海外旅遊講文明”。但事實證明,旅遊時人過留名,是沒有民族差異的。人們爲什麼這麼喜歡彰顯“到此一遊”呢?

“到此一遊”也是種病 爲彰顯存在感對抗焦慮

心理解讀:人們在遊覽名勝古蹟時,看到幽然沉積的歷史與匆匆流逝的時光相交而產生的碰撞,難免會感慨白駒過隙、生命蒼茫;在欣賞名山大川的遼闊、宏偉時,往往會感嘆人類自身的渺小與脆弱。對人類來說,大自然是“空間”的極限,而歷史是“時間”的最大值。此時,人們自身的“存在感”被削弱,容易引起潛意識層面的惶恐、焦慮、不安。爲了對抗、削減這些消極的情緒體驗,人們會“無意識”地啓動各種心理防禦機制來維持內心平衡。此時,“到此一遊”者們就會採用各種張揚的、破壞性的方式來彰顯存在感,對抗焦慮。這種心理防禦機制被稱爲“反向形成”,就是將內心的衝突以相反的行爲表現出來。比如一個內心軟弱的人喜歡擺出冷漠強硬的姿態,一個不愛與人交往的人在接人待物時卻表現出過度的熱情。在景點刻字、掰斷珊瑚等行爲起到了“代償”作用,使內心得到滿足。

心理防禦機制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應對策略,雖能暫時緩解內心不適,但不適感的源頭依然存在。比如面對名勝古蹟的遊客,存在感的缺失還在。愷撒大帝說:我來過,我看見,我征服。我們不是愷撒,但每個人都會以自己的方式留下生命的痕跡,就像一個畫家會在自己作品的角落簽上名字,一個程序員會在他編寫的程序中留個“彩蛋”,人們留下的痕跡彰顯了其對生活的態度、對生命的解讀。從這個角度來說,“到此一遊”未嘗不可,但不應是破壞性的,不妨換個方式,比如拍照片、掛石鎖、系綵帶等。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