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今日頭條 > 近六成大學新生焦慮情緒高 焦慮障礙是疾病需治療

近六成大學新生焦慮情緒高 焦慮障礙是疾病需治療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58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即將過去的9月,對於高校新生和職場新人來說,是一個“開始”的季節。初入社會,面對全新的環境,接踵而來的各種不適應,使得一些新生、新人倍感壓力,心理問題頻發。

近六成大學新生焦慮情緒高 焦慮障礙是疾病需治療

數據顯示,80%~90%的焦慮障礙患者在35歲以前發病,其中,又以10~25歲是發病的高峯期,其中59.1%的大學新生焦慮水平高於全國18~29歲青年的平均水平。廣東省精神衛生中心主任、廣東省精神衛生研究所所長賈福軍教授呼籲,一定要重視青年人羣的心理健康。

高校新生、職場新人處於焦慮障礙的高發期,需要加強對疾病的正確認知,出現症狀儘早識別,及時進行專業的心理和藥物治療,以減少焦慮障礙對未來生活的影響。

35歲以前發病率高

“自身角色的轉換和來自外界環境的變化常常會讓高校新生和職場新人感到壓力和緊張,出現偶爾的焦慮情緒無傷大雅。”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精神科主任張晉碚教授指出,“但是,如果焦慮的嚴重程度與客觀事件或處境不相稱,或者持續時間過長,在大多數人不會緊張的情況或場所突然感到擔心,害怕自己會發生不好的事情,以上的情況經過自我調適仍然存在,就可能是焦慮障礙的徵兆了,需要及時前往正規醫院的專科就診。”

數據顯示,80%~90%的焦慮障礙患者在35歲以前發病,其中,又以10~25歲是發病的高峯期。國內研究顯示,59.1%的大學新生焦慮水平高於全國18~29歲青年的平均水平。高校新生既要承受學習的壓力,又要學會獨立應付日常起居,甚至還要面臨情感上的困擾,焦慮抑鬱時有發生。

此外,剛剛結束校園生活,曾經自由自在的大學生步入職場,緊張的工作節奏、複雜的人際關係接踵而至,職場新人也常常感到應接不暇。可見,高校新生和職場新人正處於焦慮障礙的高發時期,應該格外受到關注。

焦慮障礙是疾病需治療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腦系科主任潘小平教授介紹,焦慮障礙是一組以焦慮爲主要臨牀症狀的精神障礙,表現爲精神症狀和軀體症狀,分爲多個亞型,主要包括廣泛性焦慮障礙(GAD)、強迫症(OCD)、驚恐障礙(PD)、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社交焦慮障礙(SAD),儘管每一種焦慮障礙在不同的患者身上的症狀表現各異,但是它們都會引起極度的恐慌或擔憂,從而干擾正常的生活方式

例如,廣泛性焦慮障礙患者的惶惶不可終日可嚴重損害患者的日常社會功能;而社交焦慮障礙的平均病程更是達到20年,嚴重影響青少年的心理行爲發育、破壞人際關係,甚至導致社會隔離。

“焦慮障礙是一種真實、客觀存在的疾病,但也是可以治療的疾病。”潘小平教授強調,“目前國際上對該病的共識是,儘早發現並求診專科醫生,經過專業的藥物和心理治療後,絕大多數患者可以重新開始幸福的生活。”

早識別早治療很關鍵

近年來,我國報告的焦慮障礙患病率呈上升趨勢,更有回顧性研究顯示,2002年度的焦慮患者已是1992年度的4倍左右。賈福軍教授指出:“控制焦慮障礙的發病率是全社會面臨的緊急問題。”

然而,日前發佈的京、湘、滬三地公衆知曉度調查顯示,90%的公衆對於焦慮障礙的認知仍然存在較大的偏差。焦慮抑鬱障礙是由環境因素、個體因素和生物學因素共同導致大腦內化學物質改變而引起的一組精神疾病,由於對疾病認識不足,焦慮患者常常就各種情緒相關的軀體症狀反覆求診於臨牀各科室,在獲得正確診斷前進行了許多不必要的檢查和治療,不僅增加了患者及家屬的心理和經濟壓力,還造成了巨大的社會醫療資源浪費。

因此,賈福軍教授重申:“提高公衆對於焦慮障礙的正確認知刻不容緩。瞭解焦慮障礙的常見症狀,及早識別及早診斷,通過求診正規醫院的精神專科醫生,達到焦慮障礙防病治病關口前移的效果,從而降低患病率,提高早治率和治癒率。”

相關文章:
>>21世紀是精神疾病世紀至少1/5人存心理問題
>>老人精神疾病發病率達20%比年輕人高一倍
>>專家稱全國1600萬名精神病重症患者有八成未就醫
>>五成“新媽媽”出現心理問題產後抑鬱成常見病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