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健康科普 > “時間貧窮”令人苦惱

“時間貧窮”令人苦惱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07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根據統計局調查顯示,除去工作和睡覺,2017年我國公民的空閒時間僅爲2.27小時,比三年前(2.55小時)有所下降。我們的時間似乎總被學習、工作、應酬擠佔,休閒時間越來越少,“時間貧窮”似乎成了集體病。

“時間貧窮”令人苦惱

快節奏讓時間更緊迫

國人爲何陷入時間困境?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心理學研究室主任王俊秀表示,從社會環境上來看,我國社會歷經改革轉型。從粗放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傳統農業社會,轉型爲現代化工業社會。

現代社會中,每分每秒都與經濟效益掛鉤。在這樣一個快節奏社會中,人們承擔的任務更多更細,工作強度和時間隨之改變。除了被影響,人們也在主動改變自己。競爭普遍存在於社會各個領域,爲了不被淘汰,每個人都必須緊跟時代發展,學習新技能新知識。

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對全國2552名在業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40.1%的受訪者表示“沒有帶薪年休假”,4.1%“有帶薪年休假,但不能休”,18.8%“有帶薪年休假,可以休,但不能自己安排”,而“有帶薪年休假,可以休,且可自主安排”的僅佔31.3%。

王俊秀還表示,飛機高鐵等交通工具的提速,爲我們出行縮短了空間,信息科技的發展,讓人們的社交溝通減少了時間,但這些也帶來了快節奏。有的人可能早晨在北京上班,中午就飛到南京洽談,晚上又乘高鐵到上海開會。

社交媒體的快速崛起,讓人們獲得了從未有過如此天涯咫尺的緊密,但與此同時,個人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多。每個人都需要頻繁在同事、家人、朋友等角色間切換,應付“社羣”生活消耗個人時間,導致個人可支配的時間越來越少。微信等即時通信軟件,還讓24小時待命成爲工作常態。

“時間貧窮”令人苦惱 第2張

“時間貧窮”影響健康

經常處於緊張狀態,人們很可能產生焦慮、抑鬱情緒,影響身心健康。“時間貧窮”甚至會影響人的思維模式,使之終生陷入時間緊迫的惡性循環。

打亂生活節奏。持續加班、熬夜工作擠壓了睡眠時間。中國醫師協會睡眠醫學專業委員會發布的《2018年中國的90後年輕人睡眠指數研究》顯示,90後睡眠時間平均值爲7.5小時,低於健康睡眠時間,六成以上受訪者覺得睡眠時間不足。人們爲節省時間,犧牲了做飯的樂趣,更傾向選擇外賣、快餐,增加了非健康飲食行爲的比例。

導致身心受傷。2010年,芬蘭、英國的研究人員在《歐洲心臟》雜誌上,發表了一項長達11年的研究成果:每天加班超過3小時,將導致憂鬱、焦慮或失眠,罹患心臟病的機率更高出60%。長期的精神緊張、情緒低落、壓力過大,還會誘發多種健康問題,如消化系統功能紊亂、頭暈、視力模糊等。很多人甚至一遇到緊張焦慮的狀況,就會胃痛或腹瀉。時間匱乏會使人無暇運動,運動不足增加超重、肥胖機率,繼而導致慢病風險增高。

影響家庭關係。休閒時間少,導致親人間交流的情感時間被侵佔,溝通越來越少。這會導致愛人、子女之間的親密關係不足,人們的情感需求難以滿足,繼而產生孤獨感,影響家庭關係。

改變思維模式。哈佛經濟學家塞德希爾·穆來納森和普林斯頓心理學家埃爾德·沙菲爾合著的《稀缺,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一書中指出,人們在缺少時間時,會更傾向於把注意力集中在當下最需要關注的事情,而忽略更重要的事情,也更容易在時間壓力下做出不理智的決策。

“時間貧窮”容易讓人習慣性地透支未來時間,而這種透支會讓人感到更疲乏,比如今天沒有做完的工作拖到明天,明天拖後天,這種拖延容易讓身體處於耗竭狀態,無暇做長期規劃,徹底忽視時間管理、精力管理等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進而導致惡性循環,無力改變自身與工作現狀。

“時間貧窮”令人苦惱 第3張

學會合理規劃時間

我們應如何擺脫時間貧窮,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心理健康專業委員會委員、天津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賈曉波給出了以下建議。

第一,要科學利用時間。要認識到時間的重要性,熱愛珍惜時間。不斷優化自己的時間規劃和任務分配,學習時間管理方法,既要有短期任務,又要有長期規劃。做事之前,可把所有的事情按照輕重急緩進行排序,緊急重要的事情最先完成,其他可以緩一緩。提升時間效率,充分利用時間,不拖延逃避,減少無效勞動和重複勞動。最後,要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要懂得取捨,不要迷失在忙碌的生活中。

第二,企業要保障員工的休息時間。我國《勞動法》規定,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平均每週工作時間不超過44小時。企業應嚴格貫徹執行,避免員工生活時間被擠佔,保護員工休息、休閒的權利。

第三,國家要保障民衆帶薪休假的權利。鼓勵和引導人們在工作、學習之餘,充分享受休閒時間,勞逸結合。

自身與國家法律相互協調下,好的休息也是指日可待。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