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健康科普 > 不能讓“窮遊者”鑽空子

不能讓“窮遊者”鑽空子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21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共救助資源的使用與分配,一直是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藉助公共資源、公共力量救人於危難,用得好則是保障老百姓的一道安全網,用不好則淪爲他人謀私利的工具,關乎社會安定與公平。

不能讓“窮遊者”鑽空子

最近,“窮遊者”孫永的行爲就引發人們關於公共救助資源的深思。孫永求助後被送到救助站,工作人員登記時發現,他在全國一共被救助過234次,主要原因是遊玩把錢花光後無計可施。實際上,此類行爲不在少數,一旦錢財耗盡、出了事故、闖了禁區,往往需要動用大量公共資源才能得到妥善救助。這不僅給自身帶來風險,惡意佔用公共資源的行爲也給社會增加負擔。

救助資源冠以“公共”二字,意味着要爲大家所用、爲公衆服務。出門在外,遇到急難險重之事,求助於公共服務部門、救援組織等,本就無可厚非。但求救分情景、救助有差別,決不能“一刀切”。一方面,因爲不可抗因素動用公共救助資源,如自然災害等,求救與被救都理所應當。另一方面,基於個人不良動機而引致的困境,如不遵守規則闖景區、故意佔便宜等,相關部門雖然也應該予以救助,但不能“一助了之”,被救助者是否需要承擔相應後果、是否要爲自己不良行爲買單,更值得探討。換句話說,公共資源何其寶貴,應該實現效用最大化,那些惡意的佔用、浪費,都該爲之付出代價。

還應該看到,個人道德責任感與文明素養的提升,也極爲關鍵。儘管隨着經濟社會發展,可支配的公共資源越來越多,救助手段也越來越全面,但任何人不能把佔用這些資源視爲當然。如果個人沒有道德感、責任意識和文明素養,那麼再多的公共資源都會被消耗殆盡;如果個人只顧自身的便利而不管公共利益,那麼“公地悲劇”就無法避免。可見,站在“公共”的立場上,無論是資源的使用分配還是個人的言行舉止,都應該用現代文明的尺度來衡量。

更重要的是,公共救助資源不僅是人財物的概念,而且是一套社會救助制度。之所以有人敢胡亂佔有並動用公共救助資源,一方面在於救助機制存在漏洞,另一方面是違規違法的成本低、懲戒的力度小引起的。一名“窮遊者”孫永也好,無數個隻身犯險的人也罷,他們何嘗不是在警示完善救助機制的急迫性?何嘗不是在呼喚公共救助資源使用的規範性建設?何嘗不是在呼籲依法加強對相關行爲的治理?如此,只有進一步完善救助機制、補上短板、規範建設、依法管理,才能讓居心不良者無空可鑽。

有學者指出,國家的現代化,首先是國民的現代化。今天,當我們開啓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徵程時,每個人都是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只有真正做到“人人相善其羣”、涵養公共意識,才能實現“人立而後凡事舉”。那麼,對待提升我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公共資源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