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今日頭條 > 醫患矛盾對“醫二代”從業志向影響多大

醫患矛盾對“醫二代”從業志向影響多大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20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暑期在醫院當了半個多月的“導醫”後,準高三生許之珩依然決定未來當醫生,這多少有些違背父母當初送他去“體驗醫生生活”時的初衷。

醫患矛盾對“醫二代”從業志向影響多大

許的父親是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的中西醫結合科醫生,母親是這家醫院的護士。“當醫生非常苦”是父母對他的忠告,但他仍決定明年報考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連專業和研究方向都想好了——學基礎醫學,搞醫學科研。

最近幾年的寒暑假,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上海瑞金醫院等知名三甲醫院陸續開設了“醫二代”假期志願者項目。醫院邀請“醫二代”們來醫院做志願者,一來讓孩子們瞭解父母的工作,二來期待在孩子們心中“種下”未來像父母一樣救死扶傷的夢想種子。

就在一個月前,某醫藥專業網站發佈的一項對3860名醫務工作者的調查結果,顯示有58%的受訪者會力阻自己或親友的子女報考醫學院校,僅3%的受訪者建議自己或親友的子女學醫,其餘36.2%持中立態度,遵循自己子女的意願。

婦產科醫生易曉芳就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當醫生。這名“專家級”女醫生,每天早上7點就要趕到醫院查病房,有時一天要做五六臺高難度的婦科手術,“出門診”時一般只能在下午1點左右吃上飯,半小時後在病人的催促聲中再次開工。

易的丈夫是另一家醫院的外科大夫,從醫十多年來,夫妻倆感覺虧欠了孩子許多,他們幾乎很少有時間陪孩子去一趟公園、上一回興趣班。“總之我是不贊成孩子學醫,太辛苦,除非他自己堅持。”易曉芳說。

近幾年,“醫患矛盾”一直是輿論關注的焦點。雖然醫生們出於各種原因都不太贊成自己的孩子繼續學醫,但“醫二代”們似乎對醫患矛盾、醫生辛苦等問題並不太認同。

作爲醫生的孩子,許之珩有自己的看法:“我所認識的醫生,都會盡全力幫助病人。生活中的醫患關係其實沒那麼緊張。”許之珩對“醫患矛盾”一點兒也不認同,他在醫院做志願者期間,也經常遇到病人埋怨排隊太長的事兒,但他認爲,各行各業都會有矛盾,矛盾並非醫患之間特有的產物。“不論哪個行當,從業者態度不好,或者客戶態度不好,都會產生矛盾。”

從8月初開學前,許峯源每天早上8點到下午4點都在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做志願者。他幫助患者學習如何自助打印化驗單,在護士臺給病人導診,還在門診大門外維持秩序。這個高二男孩正在考慮,未來或許當一名醫生,“我媽媽和病人相處得很好,被病患者信任的感覺其實很棒,醫生地位沒有一些媒體渲染得那麼低。”

開學升入高一的仇豔菲未來也想做醫生,她的母親是門診手術室的護士。從初一開始,她每年都到醫院參加100個小時的志願服務活動。

她見過年紀很大的專家在下午四五點時還爲遠道而來的病人加號,見過在候診大廳排了幾個小時隊都看不上病的病人。汪清醫生的號很難排,每天都有黃牛來“販號”,一個號賣給患者好幾百元。仇豔菲告訴記者,有一天汪清醫生痛罵了黃牛一通,還把黃牛趕走了,自己被黃牛威脅“出門開車小心點”。當時很多正在排隊的患者站出來爲汪醫生叫好。那一刻,仇豔菲覺得“做醫生的感覺上來了”。儘管母親提醒過她很多次,學醫過程很辛苦,做醫生也很辛苦,有時還會被病人罵,但她仍然決定學好生物課程,今後報考醫學院。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