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醫界要聞 > “醫生防暴指南”引起罵聲一片被指加深醫患矛盾

“醫生防暴指南”引起罵聲一片被指加深醫患矛盾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31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手機設定好醫院保衛處及公安部門一鍵呼出的快捷鍵。”“平時注意鍛鍊身體,上班時可以穿輕便運動鞋。”“事中,涉事醫生可使用周邊順手物品正當防衛,如利用鋼製病歷夾抵擋和防護砍刺。”“如應對時間充裕,可及時脫掉白大褂,混在人羣中,迅速脫離現場,以躲避傷害”……

“醫生防暴指南”引起罵聲一片被指加深醫患矛盾

這些醫生羣體爲自己打造的“防暴”貼士,有一個專業名稱——《醫療工作場所防止暴力行爲中國版指南(2011-2012)》。去年11月初,它首現國內最大的醫生網上社區“丁香園”時,曾引起非議不斷。

而今天,“丁香園”發佈新浪微博宣稱,該《指南》已被英文版知名學術雜誌《美國醫療質量雜誌》接收,不日發表。值得注意的是,一位國外審稿人認爲,“《指南》的一些建議與美國推薦的醫患交流方式相符”。

“實際上,這個《指南》在促進醫患交流方面着墨頗多,可惜被諸多媒體忽略。”丁香園創始人、《指南》的執筆人之一李天天,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指南》的初衷是當醫生面對‘殺醫’、‘襲醫’等暴力時,能最大限度減輕損失。指望一個《指南》來化解醫患矛盾,這已經超出了它的功能範圍。”

醫療場所暴力頻現,促《防暴指南》出臺

李天天告訴記者,丁香園制定這個《指南》的初衷,是在系統地對2000年以後發生的醫療場所暴力事件進行回顧後,發現“暴力令醫生們觸目驚心”。

於是,2011年9月起,丁香園萌生了給醫生制定一個《防暴指南》的想法。“希望通過這個《指南》,讓醫務人員在遇到緊急情況時,明白應對的基本策略,避免無謂的損失。”

李天天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儘管《指南》2011年11月才發佈,但徵集建議用了1個多月,徵集的對象就是丁香園網站的廣大醫生會員。“到10月下旬,總共有2000多名醫生提出了建議。”他說,“我們從中去掉重複的,去掉一些不實用的或缺乏可操作性的,保留了32條。最後由網站副主編馮志華和我執筆,做成了這個《防暴指南》中國版。”

記者看到,該《指南》分爲“事前防範”、“事中應對”和“事後處理”三部分,貼士十分詳細。

在“事前防範”中,《指南》提出,醫生應和患者多溝通,讓其瞭解,很多疾病還沒有完美的治療方案,不應過於強調所謂的“醫學奇蹟”,同時提高自己的語言、禮貌修養等。對醫院,則建議每個診室和辦公室的桌下安裝隱蔽的緊急呼救按鈕。醫生值班時避免獨處一室,切勿背對大門。

在“事中應對”部分,《指南》指出:“對故意挑刺的人,首先也要以理服人,耐心解釋。”“如果事態惡化,無法控制,應及時報警或通知醫院相關部門。”“如果不幸被醫鬧暴徒等圍纏,有條件的應果斷採取正當防衛措施。”“在逃離或抵擋過程中,應注意身上配飾——如眼鏡、項鍊、戒指等帶來的二次傷害。”

“事後處理”部分還給醫院宣傳人員“提個醒”。暴力事件發生後,醫院宣傳人員要保存好現場照片、傷痕照片和監控視頻,同時,醫院要通過各種途徑及時向外界披露真相。

醫生贊“實用”,媒體多質疑

耐人尋味的是,這份《指南》在網站上掛出後,遭遇了截然不同的評價。

“概括起來,就是醫生反響非常積極,大家普遍認爲《指南》的實用性非常強;而媒體質疑的居多,認爲‘醫生學防暴,不如先用心看好病’。”李天天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

記者在丁香園網站上看到,《指南》下面的醫生留言中,稱讚者衆多。其中,某腫瘤綜合科醫生戲謔地留言稱:“太實用了,應該讓各級醫療行政部門傳達全衛生系統認真學習,就像學習業務一樣去認真學習,而且要定期考覈。防患於未然!”

還有醫生半開玩笑地建議:“能否發動有才藝的戰友製作漫畫版?更符合讀圖時代、平易近人的特徵。”

但在媒體上,《指南》遭遇的是一片罵聲。

讓李天天記憶猶新的是,“脫下白大褂,混在人羣中,迅速脫離現場”這條,被解讀爲“走爲上策”,引起的質疑最大。

“當時的非議主要有兩種,一種說法是,這份《指南》就是廢紙,無法緩解醫患矛盾;另一種說法是,《指南》誇大了醫生的防範心理,加深了醫患之間的矛盾。”他告訴記者。

“對於第一種說法,其實《指南》的制定目的並不是化解醫患矛盾。這份《指南》的應用場景,是當數十名暴徒手持鋼管木棍,站在醫院門口,叫囂着‘見到穿白大褂的就打’時,醫務人員應該如何躲避,如何最大限度減少損失。”

而對於“《指南》加深了醫患矛盾”的說法,李天天更不同意。“打個比方,《女子防狼術》是另一種形式的《防暴指南》,裏面除了告訴女性如何躲避外,也傳授了很多殺傷對手的技巧,但沒人說《女子防狼術》加深了男女矛盾。”李天天說,“醫生防禦的不是患者,而是手持兇器的醫鬧和暴徒,《指南》自始至終強調的是‘溝通、躲避、安撫’這三個關鍵詞。”

在丁香園網站,記者看到,不少醫生留言認爲,個別媒體明顯忽視了《指南》的“事前防範”部分,而更關注“事中防範”的諸多細節。“其實,這些細節毫無誇張之處,很多細節都是醫務人員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經驗。這部分內容可能更吸引眼球,但被偷換了概念。”李天天說。

“我希望《指南》是一張廢紙,永遠用不上”

如今,通過丁香園出示的用稿通知信,中國青年報記者確認,這一《防暴指南》在翻譯成英文版後,5月29日已被《美國醫療質量雜誌》接收,即將發表。

值得注意的是,稿件的評審人之一在評審意見中認爲:“《指南》中的一些條款很有創造性。”另一評審人指出:“《指南》是對中國醫護羣體的一個貼心之舉,其中一些建議與美國推薦的醫患交流方式相符。”

“所謂‘一些建議’,我相信審稿人特指的是《指南》的‘事前防範’部分。”李天天向記者分析,“在這部分,我們強調醫患之間應該加深溝通,醫生注意禮貌修養等。《指南》強調,‘事前防範可將惡性事故消弭於萌芽之中,是避免醫療場所暴力行爲的最有效措施’,但這部分經常被媒體忽略。”

“坦率地說,國內很多醫務人員在溝通方面確實存在問題,這和我們的醫療教育缺乏人文素養培訓有關,醫務人員‘只見病、不見人’的陋習還廣泛存在。相比之下,美國同行做的確實比我們好得多,但即使是這樣,他們還是非常重視醫患之間的溝通,這點值得我們學習借鑑。”他說。

在丁香園的醫生們看來,《指南》的出臺既“及時”,又有幾分無奈和苦澀。

一網名爲“放飛夢想”的消化內科醫生在《指南》後面寫下了這樣的話:“《指南》很詳細周全,但中國醫生要學習這個《指南》,不知是醫生的悲哀,還是社會的悲哀?”

李天天也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對這份“滿是苦澀的民間智慧”,他們真心希望這只是一張廢紙,永遠用不上。(王夢婕)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