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今日頭條 > 法調查顯示:中國人物質主義全球第一

法調查顯示:中國人物質主義全球第一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57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說的這句話,反映了國人在精神層面的追求,但悲哀的是,大多數後人卻在追逐物慾的道路上狂奔而去,忽視了精神上的享受。

法調查顯示:中國人物質主義全球第一

2013年末,法國益普索調查公司發佈了一項名爲“全球物質主義、理財和家庭態度”的調查,在20個國家中,中國人對物質的熱衷程度位居榜首。有71%的中國人表示,將根據自己擁有東西的多少衡量成功,而全球範圍內僅34%的人同意這一觀點。在美國和日本,近八成人反對將物質等同於成功。《2013中國婚戀觀報告》顯示,52%的女性認爲房子是結婚的必要條件,部分中國女性的擇偶觀裏摻雜了不少物質因素。可見,中國人對物質的追求已經“登峯造極”。更令人擔憂的是,國人對精神和知識的追求卻日趨冷淡。去年有調查顯示,中國人平均每年只讀兩本書,而書店的沒落,酒吧、電影院、KTV等娛樂場所的普及,更折射出國人對精神世界的輕視。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教授陳祉妍博士告訴《生命時報》記者,生存離不開吃穿住用行,追求物質本沒有錯,但中國人對財富的渴望過頭了。首先,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經濟還比較落後,發展不均衡,許多人沒房住,甚至溫飽還是問題,追求物質上的富足自然成了首選項。

其次,“窮怕了”的思想依舊影響社會。雖然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僅僅30年前,人們還在數着糧票、布票過日子,更別提百年前的“東亞病夫”時代了。更何況,在數千年的帝王獨裁體系下,普通老百姓幾乎就沒有富足過。吃不上飯、限糧限油的噩夢深深影響着國人。所以,無止境地追求物質富足,更是尋求安全感的過程。

最後,精神生活的空白促使人們更關注物質。近代以來,中國經歷過多次思想解放和文化變革的運動。改革開放以來,吹進國內的“西風”更是對本已脆弱的本土文化造成了二次衝擊。美國人的開放、德國人的嚴謹、法國人的爽朗等,西方人優秀的一面還沒學會,先進的技術和制度尚未學好,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倒是先腐蝕了不少人的思想。

陳祉妍表示,重物質、輕思想的怪圈會導致家庭矛盾加劇,社會信任度下降,催生各種不安定因素。由於對物質生活的追求格外強烈,而當今中國資源不均衡,所以不少人“背井離鄉”,去北上廣等大城市打拼,爲的是有朝一日能“衣錦還鄉”。但這導致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不斷增多。父母奔波在外,老人得不到照顧,孩子的教育也成了問題,夫妻間的感情也難免出現隔閡。家庭幸福感下降,自然導致矛盾升級。而且,“城市留守兒童”成爲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這些孩子的父母都在身邊,但繁忙的工作使得父母對孩子只有“養”,沒有“育”,成長難免出問題。

陳祉妍建議,在追求物質享受的同時,我們一方面要拿出一點時間多讀書,多思考。現在興起一種開放式書店,而且大多在商業圈。在看電影、逛街、吃大餐之餘,我們不妨把腳步踏進書店,看看有沒有自己感興趣的書。另一方面,中國是一個有着重視家庭傳統的國度,我們應該發揚這一傳統,把眼光多放在家庭裏,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對家人精神世界的經營中。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