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今日頭條 > 調查顯示我國兒童不合理用藥高達32%

調查顯示我國兒童不合理用藥高達32%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899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生病後,家長急於用藥治療,但有時候卻適得其反。中國關工委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聯合進行的“兒童安全用藥大調查”顯示,我國兒童不合理用藥高達12%—32%;兒童用藥不良反應發生率約12.9%,是成人的兩倍。兒童不合理用藥爲何嚴重?記者調查發現,出現這個問題既有客觀原因,也有家長往往憑經驗用藥等主觀誤區。

調查顯示我國兒童不合理用藥高達32%

兒童用藥規格不全、劑型較少,兒科醫師缺口大

如果仔細查看藥品說明書,會經常發現一些兒童藥品的說明書中寫着,“6歲以下兒童用藥的安全性尚未明確”等類似條款。實際上,兒童用藥規格不全、劑型較少,成爲兒童不合理用藥嚴重的一個客觀原因。

“兒童藥品臨牀試驗缺乏受試者,這是全國甚至全世界都面臨的難題。目前全國有7家兒童醫院設有兒童臨牀試驗基地,但從事的都是外圍性測試,因爲沒有兒童受試者。”南京市兒童醫院藥學部主任藥師黃薇薇坦言,醫生和藥師只好通過參考大量專業文獻、測定血藥濃度等方式保障兒童用藥的安全、有效。

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兒科主任孫新告訴記者,兒童用藥規格不全、劑型少,造成臨牀上不得不將成人劑型、規格的藥品分割後用於兒童,導致藥效下降、劑量不準確、藥物被污染等一系列問題。很多新藥上市後缺乏有關兒科用藥的藥動學、藥效學、安全性等方面的資料,藥品說明書標註有兒童用法的較少,臨牀上憑經驗用藥、不依據說明書用藥情況比較普遍。

“中國兒科專業醫師的缺乏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孫新說,據中國醫師協會資料,兒童佔中國全部人口的20%,而目前中國僅有68所兒童專科醫院以及25.8萬張病牀,病牀數僅佔全國病牀總數的6.4%。若以發達國家爲標準,中國至少還缺20萬名兒科醫師。

家長憑經驗自行給藥、錯過服藥時間、擅自增減藥量等均應避免,即使醫生開的藥也要認真看藥品說明書

除了客觀上兒童用藥規格不全、劑型少的原因外,家長科學用藥常識的匱乏也是造成兒童不合理用藥的一個原因。

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兒科主任醫師邱玉芳表示,家長對兒童用藥不夠重視、太依賴自己的經驗。“一些家長太忙,自認爲是小毛小病就去藥店買藥解決。一方面藥店的執業藥師不一定24小時都在值班,另一方面他們大多數缺乏兒科用藥經驗,再則兒童病情變化較快,所以建議小孩看病還是應該到專科醫院。”黃薇薇說。

記者瞭解到,自行用抗生素,濫用退熱藥、止痛藥、止咳藥、中成藥等,都是比較常見的用藥誤區。黃薇薇對一個3歲小男孩的病情印象十分深刻。由於年齡小,孩子只會說肚子疼,家長就給他服用了止痛藥。而孩子其實是急性闌尾炎,由於止痛藥的掩蓋,差一點就造成了腸穿孔。

“孩子得了支氣管炎,服用了一天三次阿奇黴素之後,怎麼肚子也開始不舒服了?”不久前,黃薇薇接待了一位前來諮詢的幼兒家長。聽到家長這樣的詢問,黃薇薇哭笑不得,“說明書上寫得很清楚,一天只能吃一次。沒看嗎?”這樣的情況,黃薇薇所在的門診幾乎每個月都會碰到好幾例。

“這是很不明智的。”黃薇薇說,各種藥的服用方式、藥量、副作用都有所不同。有些藥是泡騰片或者含化片,不應該吞服;有些則需要溫水送服;有些幫助消化的藥物需要飯前服用;而有些藥物對胃腸道有刺激性作用,適宜飯後服用。再比如,抗生素類藥物和微生態製劑同時服用,兩者藥效會相互降低,所以需要間隔1—2小時以上服用。孫新認爲,家長買到藥物之後應立即詳細閱讀說明書,即使是醫生開的藥也應當這樣做。

孫新表示,某些家長在給孩子服藥時執行“差不多主義”,服藥時間和用藥劑量隨意性比較強,假如孩子錯過了時間服藥,下次就多吃一點……殊不知,藥物劑量都是經過大量的實驗驗證,有嚴格的要求。用量過少達不到治療效果,用量過大則會增加毒副作用,尤其肝腎功能尚未完全發育成熟的兒童,極易受到損害。

另外,兒童給藥方式也應注意。因爲孩子抗拒服藥,有些家長就捏住孩子的鼻子強行灌藥,這也不可取。在哭鬧中,藥液極易嗆進孩子的氣管中,甚至引起肺炎。因此,給兒童用藥時一定要耐心,讓孩子自行服藥。嬰兒可以用注射器或專門的給藥器少量分次滴入孩子的口中。

給兒童用藥應嚴遵醫囑,並選擇好給藥方法,兒童一般不需服補藥

那麼兒童應該怎樣科學用藥呢?邱玉芳建議,孩子生病,在用藥上要嚴格遵照醫囑。此外,對說明書上的劑量、適應症、用藥時間和次數等要特別留意,並注意觀測身體的不良反應,如果出現要及時醫治。一般情況下,用藥3天,應及時複診,並在醫生指導下確定停藥時間。

“家長要樹立科學用藥的態度,藥品應在醫師或藥師指導下用藥。使用前要認真閱讀藥品說明書,嚴格按照用法用量使用,同時注意查看藥品有效期,藥品買回來後要按貯存條件合理存放,防止潮溼、發黴,需冷藏儲存的藥品一定要放在2—8℃的溫度空間內保存,以免影響藥效。另外,家長也要學習一些基本的兒童用藥常識。”黃薇薇說,“比如3歲以下幼兒用藥要儘量使用兒童專用退燒藥。”

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兒科錢新宏副教授建議,要選擇好給藥方法。小兒疾病用藥包括口服、注射、霧化吸入等方法,要根據小兒的年齡、疾病種類及病情選擇給藥途徑和用藥次數。小嬰兒喂藥時最好將小兒抱起或將頭略擡高,以免嗆咳時將藥吐出。靜脈治療多在口服治療效果不佳時使用。

“其次要計算好藥物劑量。”錢新宏告訴記者,小兒用藥劑量要以體重計算劑量。每日或每次需用量的公式是:每日(次)劑量=患兒體重(kg)×每日(次)每千克體重所需藥量。抗生素等藥物要按每日劑量計算,再分2—3次使用;退熱、鎮靜藥物等臨時對症治療用藥,要按每次計算劑量。還要注意很多藥物在兒童使用時有1日或1次最高限劑量,比如抗生素類、激素類、鎮靜止驚藥物等。

市場上有不少針對孩子的補藥。黃薇薇告訴記者,一般情況下,如果孩子沒有厭食或挑食,不需要特別服用補藥。像是蜂王漿、人蔘等補藥更適宜成人服用,兒童使用可能會導致雌激素增加、生長髮育過早等。孫新表示,對孩子的生長髮育來說,最重要的是營養均衡、加強鍛鍊及充足的睡眠,長期給正常孩子服用補藥以及維生素等補劑,反而可能會造成藥物過量而中毒。(羅政鋒參與採寫)本期欄目統籌:呂毅品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