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今日頭條 > 大中小學調查顯示:女生已經“全面超越”男生

大中小學調查顯示:女生已經“全面超越”男生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32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上海市的中小學生,從小學三年級到初中三年級,女生幾乎每一科的平均分都遙遙領先。

大中小學調查顯示:女生已經“全面超越”男生

從2007年開始,普通高校招生的女生數量持續壓倒男生。2010年考上大學的女生比男生多33萬人。

從2001年到2008年,重慶16個高考“狀元”有13個是女生。最近9年,北京21個“狀元”15個是女生。

作爲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周海旺原本的研究目的,是比較上海市外地孩子與本地孩子的成長情況。但整理近1500份問卷數據的過程中,他卻發現了另一個令自己震驚的結論。

“男生已經被女生全面超越了。”周海旺說。

調查數據顯示,上海市的中小學生,從小學三年級到初中三年級,女生每一個科目的平均成績幾乎都高於男生。英語成績的差異最爲明顯,接近8分。就連一向被認爲是男孩強項的數理化,女孩的分數也遙遙領先,化學的平均成績更比男孩高出6分。

事實上,令人吃驚的現象遠不止這些。2006-2007年,拿到國家獎學金的學生中超過65%是女生;2010年,考上大學的女生數量比男生多33萬。甚至,在剛剛結束的高考中,江蘇、廣東、福建、雲南、遼寧、吉林、天津、新疆、廣西的文理科“狀元”,全部被女生奪得。

這讓周海旺始料未及。他向中國青年報記者強調,女生超越男生不是一兩個年級的現象,而是一個“全局性的、趨勢性的問題”。而他更爲擔憂的,則是這場“全面超越”會如何影響男孩,進而影響整個社會的發展。

在起跑線上,這個社會就把男孩淘汰了

相比於周海旺的吃驚,80後廣州男生黃陽光卻對這樣的調查結果一點也不感到意外。在他看來,那些冰冷的數據所印證的,正是他鮮活的學生時代。

在黃陽光曾經就讀的重點初中,每逢大考過後,教學樓過道里都會貼出全年級前50名的成績排行榜。如今已經26歲的他依舊記得,那時居於榜首的幾乎全是女生。

即使在他的奧賽重點班裏,女生的成績也總是“明顯更好”。“她們顯得很優秀,又在班裏擔任各種幹部。”他回憶說,“而我們男生淘氣搗蛋,絕大多數都喜歡泡網吧,成績也拖後腿。”

好容易進了大學,男孩似乎依然遜色。黃陽光就讀於一所全國重點大學的經濟學院,男女生比例爲1:1。但學院的一項統計竟然發現,獎學金、優秀學生、優秀幹部這些“看得見的獎勵”,“2/3都被女生拿走了”。

隨着時間的推移,差距變得越來越引人注目。在黃陽光考上大學的2005年,全國普通高校招收的學生中,男生數量還略多於女生。可兩年後,情況就發生了逆轉,女生所佔比例由上一年的49%上升至52.9%。

隨後幾年,普通高校招生的女生數量持續壓倒男生。根據教育部最新發布的2010年招生數據,該年度普通高校招生人數中,女生數量比男生超出大約33萬人。

兒童教育和研究專家孫雲曉兩年前就留意到了這些特殊的現象。他與李文道、趙霞等兩位兒童心理學博士,還專門寫了一本名爲《拯救男孩》的書。

人們平日裏一些零星的感受在書中得到了集中呈現:在2006-2007年度,獲得國家獎學金的5萬名學生中,僅有17458名是男生;從1999年至2008年,高考狀元中男生比例由66.2%下降至39.7%;而重慶市26所中學6539名高中生會考成績,女生的考試總分也顯著高於男生。

一組更常被引用的數據是:從2001年至2008年,重慶16個高考狀元中,有13個是女生;從2004年至2012年,北京文理科狀元一共21人,其中有15個都是女生。

連外國媒體也忍不住投來了關切的目光。今年5月,《紐約時報》報道指出,“中國的年輕男子正在課堂上拼命掙扎”。

“在所有城市地區,女孩在教育成就上已經超過了男孩;在農村,女孩依然落後,但她們也在不斷趕超。”長期關注中國教育發展的香港大學教授傑拉德·普斯提格里龍說。

差別似乎在孩子們踏進校園的第一天就開始顯現。長期到各地小學調研的北大教育學院教授、北大附中前校長康健發現,小學裏評選三好學生,優秀班乾等各種稱號,“10個有9個都是女孩”。最終到了小升初的節骨眼上,女孩也比男孩更容易被評爲“優秀畢業生”,獲得重點中學的保送資格。

康健介紹說,早些年,北京市甚至曾經出臺政策,規定小升初時學校必須照顧男生,保證保送名額中的男生達到某一特定比例。但直到現在,學校裏各種評比,女孩還是佔了“絕對優勢”。

去年6月1日出席北京市少先隊代表大會時,孫雲曉也直接目睹了這種優勢。當時,坐在會場第一排的,是北京市各個小學推舉出來的最優秀的少先隊員。9個戴着紅領巾的孩子中,只有1個是男孩。懸殊的性別比例讓長期關注“男孩危機”的孫雲曉也嚇了一跳。

“在起跑線上,這個社會就把男孩淘汰了。”周海旺感嘆說。

我們的教學內容和評價標準與男生所擅長的東西是對立的

畢業多年之後,黃陽光還記得班上那些優秀的女孩子們。他總覺得,那些女生更有自律能力,也比自己成熟很多。初中三年和高中一年,他絕大多數的課餘時間都花在網遊和卡牌遊戲上,直到高二上學期才突然意識到,自己應該認真讀書。相比之下,班上的女同學們幾年前就已經在努力了。

“她們好像很早就知道,要爲自己的未來負責。”黃陽光說。

在孫雲曉看來,男生遲到的“醒悟”並非偶然。因爲男女大腦發育速度的差異,在整個小學階段,男孩的語言表達和讀寫能力都比女孩發育得更緩慢。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男生的劣勢。

不過,對於中國目前的情況,孫雲曉與康健一致認爲,教育方式也讓“男孩危機”變得愈發嚴重。

“我們的教育特別關注細節,追求踏踏實實、認真聽課、死記硬背的努力。”康健說。他認爲,男性從小更貪玩好動,他們更難專注眼下刻板的學習。而女性的細緻、認真相對來說更容易適應學校的要求。

一項針對全國10個省市3737名中小學生學習狀況的調查印證了這一說法。根據這項在2000年公佈的調查,男生更傾向於動手實驗、參與體驗、操作電腦等學習方式,而女生則更喜歡閱讀、語言溝通等學習方式。

然而,據孫雲曉觀察,那些被男生偏愛的學習方式,在目前絕大多數中小學裏都“被嚴重忽視和排斥”了。

康健分析說,正是國內“風格單一、狹隘的教育”,使性別之間的差異不斷凸顯。而孫雲曉的表述更加直接:“我們的教學內容和評價標準與男生所擅長的東西是對立的,這是‘男孩危機’最根本的原因。”

在孫雲曉看來,由於體內生物激素的不同,男孩天生比女孩“好動、好競爭、敢冒險”,但眼下在中國,學校普遍提倡的卻是一種“靜文化”:不讓跑不讓跳,不準大聲喧譁。學習緊張時,許多學校甚至紛紛取消了體育課。

根據2010年中國少年兒童發展狀況調查,與女生相比,男生普遍更不喜歡學校。2.4%的男生表示“很不喜歡”到學校上學,而有相同感覺的女生僅有1.9%。

“很多男孩子會覺得,學校就是一個和他們作對的地方。”孫雲曉說。

黃陽光對此深有體會。初中時,他與班上許多男孩中午不想午睡。一開始,他們在課室裏下象棋,可老師不同意,說他們影響其他同學午休。他們跑到學校食堂,可食堂的工作人員也驅趕他們,最後,一羣男生只能拿着象棋到學校的各個角落裏“打游擊”。

直到本科畢業後前往美國深造,黃陽光才驚訝地發現,在美國,中學生已經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老師和課程。“一個學生要上哈佛,可以靠鑽研物理,也可以靠打橄欖球。”

這位已經長大的男生也因此開始審視自己的學生時代。“我希望學校能給我們更多的選擇空間,讓我用自己擅長的、感興趣的東西證明自己。”他說。

需要拯救的不僅是男生,更是我們的教育

相比於黃陽光的習以爲常,康健卻對眼下學校裏“陰盛陽衰”的局面感覺有些恍惚。這位63歲的老人記得,在他上學的時候,無論是學習還是校園活動,“男孩都佔了絕對優勢”。最終考上大學的,大多數也是男生。

1964年,全國普通高校的本專科學生中,女生所佔的比例只有25.7%。

數十載之後,強弱徹底顛倒。康健說,這固然反映了中國教育在性別方面日趨公平,越來越多的女生獲得受教育的機會,是“值得肯定的變化”。可如今,女生表現壓倒男生的“懸殊差異”似乎越來越嚴重,而康健也因此越來越感到擔憂。

在孫雲曉看來,學業的失敗將像多米諾骨牌那樣,帶來一連串的反應,影響男孩日後找工作的成敗,催生心理問題,甚至誘發犯罪。

“很多男孩子也說不清楚,自己爲什麼就不如女生。他們是帶着失敗的陰影長大的。”孫雲曉說。

從2000年開始,每一個月,孫雲曉都會花上一整個晚上,與家長(微博)在網絡上交流。他漸漸發現一個規律:父母們談得最多的是男孩的問題。“這些男孩子普遍不愛學習,人際關係不好,迷戀網絡。”孫雲曉說,在他跑過的少管所和工讀學校裏,男孩也佔了大多數。

不過,在“懸殊差異”的面前,女生也不全然是獲益者。離開象牙塔,邁入社會之後,女生的優勢很快消失。“許多單位還是偏向於招收男生,儘管現在畢業的女生已經越來越多。”康健說,這首先會影響女生的就業,同時,男女生之間不平等的學歷情況也可能導致女生“找對象比較困難”。

“對女生而言,男生的弱化絕對不是一個福音。”孫雲曉說。

一些人正在嘗試改變。今年3月,上海市第八中學宣佈將在明年夏天成立“男子高中基地實驗班”,根據男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來設計課程內容。學校網站介紹,實驗班的科目將包括野外生存、使用工具、修理電器和拳擊等內容。

“在‘男孩危機’日益嚴重的時代,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責任來提升男生的受教育水準。”該校在官方網站寫道。

這一尚未成型的計劃已經受到了熱烈的追捧:只有60個招生名額的實驗班,報名人數已經超過了200人。

不過,在康健看來,僅僅關注男生羣體的利益還遠遠不夠。“我們要擔心的不是哪個性別受益了,而是我們的教育在朝着哪個方向發展。”康健說。

與男女生的性別差異相比,康健更看重的是學校教育對每個學生個性的影響。“目前的教育不利於人性均衡的發展。它助長了學生品格中乖巧、勤奮、不厭其煩做重複工作的特質。”康健說,這個教育體系扼殺的不僅是男生的天性,可能也傷害了那些不擅長記憶、不夠細緻的女生們。

孫雲曉也向中國青年報記者反覆強調,需要拯救的不僅是男生,更是我們的教育。

如今,距離周海旺那場“意外發現”的調查已經過去了兩個月,但這位學者依然在時不時地擔心,長期“陰盛陽衰”的環境中,男生的心理將因此蒙上陰影。

“我們社會的傳統觀念還是對男生有更多期待,但在機制上卻先把男生給淘汰了,面對這種落差,男生會感覺很失望。”他說。

不過,這樣的擔憂並不會持續太長的時間。作爲一位父親,周海旺也常常爲自己的女兒感到驕傲。就在剛剛結束的期末考試裏,她在理科班“打敗”了所有男生,拿到了全班第一名。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