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今日頭條 > 中藥療效 聽得懂才能信得過

中藥療效 聽得懂才能信得過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22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藥之所以被認可,源於它的臨牀療效,但是中藥的療效常常“說不清楚”,因爲它背後的中醫理論被認爲“玄而又玄”。中醫常講中藥調整陰陽、扶正祛邪,這些不可言傳的理論能否用現代科學語言進行“翻譯”?長久以來,如何用更易理解的科學語言爲中藥的療效正名,困擾着中醫藥界。

中藥療效 聽得懂才能信得過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副院長、基礎醫學研究所所長劉建勳領銜團隊完成的“源於中醫臨牀的中藥藥效學評價體系的構建與應用”項目,在這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並榮獲2014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研究成果“各說各話”

劉建勳回憶,這項研究具體着手於本世紀初。“當時中醫行業裏好多專家都在做症候研究,出了很多專著,但卻出現了互不認可的局面。”劉建勳解釋,一方面,中醫的症候理論主要從傳統中醫思維出發,由於與現代醫學信息不對稱,西醫界普遍不認可。而在中醫界內部,也存在互不買賬的情況:搞臨牀的覺得基礎研究專家的症候研究成果與實踐差得遠,搞基礎的又認爲臨牀症候分型缺乏紮實依據。

“大家在最基本的問題上達不成共識,直接阻礙了中醫藥行業的發展。”劉建勳認爲,他供職的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基礎醫學研究所有着集臨牀、科研於一體的先天優勢,最有解決這個問題的條件。“當時我們就定下了一個研究目標,就是既不能拋棄中醫理論和特色診療思維,妄自菲薄照搬純西醫的研究方式,又不能自說自話,要用現代科學‘聽得懂’的語言、認可的方式,闡明中醫藥的作用原理。”

讓不會說話的動物“點頭”

千百年來,中醫都將注意力集中在治療人,而西醫則循着“從試驗室逐步走向人”的思路。與現代醫學對話,勢必需要循着“從人回到試驗室”的方向,讓試驗結果驗證中醫藥診療思路是否正確。劉建勳將此稱爲“擬臨牀”。該團隊開展的研究工作之一是病證結合動物模型的製備。即做模型之前先確定某個病種,看這個病的證型在臨牀是怎麼診斷的,有哪些血液生化等客觀指標,把這些證型的指標特徵拿到動物模型中觀察,以此來作爲觀察、檢驗中醫藥診療效果的第一步。

由於中醫症候分型主要是通過對患者的望、聞、問、切四診來確定,單是將四診方式應用於動物來採集信息,就有不少關鍵性難點要解決。劉建勳團隊試圖最大限度地在動物身上用四診採集症候。“比如舌象,我們用圖像採集等辦法採集實驗動物的舌部顏色、舌下血管變化。以此類推,脈象用無創的血流動力學採集血管相關功能指標,再與臨牀脈象做相關性分析;外觀方面,通過動物皮膚、毛色、體形變化等,找到相應的體徵表現和客觀指標。以此複製其對應的中醫證型。”

該團隊的研究先從人們普遍關注的冠心病開始。根據小型豬的解剖特點、生理病理特點、相關生化指標等與人比較接近的特點,將其確定爲對應研究動物。劉建勳等通過對小型豬長期餵養高脂飼料2個多月,結合冠狀動脈介入球囊損傷的方法,造成了冠狀內皮血管損傷,形成了這類病人的體徵。這時小型豬表現出的證型,與人患該病的表現有很好的相關性。

“在此基礎上,我們進行分組,分別進行對證治療,效果就很能說明問題了。”劉建勳解釋,如果效果優於不分型,就意味着中醫對證治療理論的正確性和巨大的臨牀價值。

實驗結果很令人振奮。在多個國家級課題資金的支持下,該團隊先後做了心血管、腦血管、神經退行性疾病、糖尿病、糖尿病併發症等11個模型,僅冠心病就完成了氣滯血瘀、氣虛血瘀、痰瘀互結等多個臨牀常見證型,通過準確分型、對證治療,充分驗證了中醫分型對證診療效果更優的理論。

研究結果的多重影響

劉建勳說,這些擬臨牀科研,在一定程度上驗證了證型分類的準確性,爲症候研究的進一步發展總結了經驗,積累了科學數據。同時,相關研究模型還被反向利用,挖掘出一些已經失落的中醫智慧。“比如一些古代的經典方,其實都是在其對應的證型下才能發揮最佳治療效果,所以纔會出現同一個古方,有的患者用了效果奇佳,有的則效果不明顯。被西醫詬病爲‘沒有可重複性’。”劉建勳介紹,通過他們已經建立起的動物模型進行以方驗證,可以找到這個證型,讓古方對疾病實施“精確打擊”。

除了古方,劉建勳認爲,目前的中成藥使用也面臨這一問題。“有時是藥品說明書只寫了治什麼病,沒說具體證型,所以非目標證型的患者花了冤枉錢;而有的雖然說明了治療證型,但由於沒有基於科學研究結果描繪的、大家都看得懂的對應證型指標,臨牀還是會出現用藥不準確、不合理的情況。”

劉建勳認爲,要評價中藥,就要把症候納入進去。對症下藥,正是中醫中藥的精髓、特色所在。因此,他們的研究成果在新藥研發、臨牀前有效性評價和說明書編寫方面有巨大的價值等待挖掘。據悉,項目進行中,已有多家國內知名中藥企業通過該方式進行新藥審批的臨牀前有效性評價,結果令審批部門信服。而項目組針對小型豬模型開發的新藥,也因效果良好正準備審報新藥。

最讓劉建勳團隊欣慰的是,此前該團隊的研究主要圍繞中醫診療、中藥的有效性評價展開。目前,圍繞已經建立起的動物模型,他們還找到了新藥研發的另一條“捷徑”。現代很多中藥研發走的是西藥的思路,即便是基於已經在臨牀證明效果的好方子,做的也是中藥的體外分離、提取,一一尋找有效成分,再去做藥理等這樣的路數,工作量巨大,根本做不了複方中藥。

而劉建勳團隊走的則是被稱爲“中藥複方指徵藥效物質基礎研究”的路子。“我們用已經建立起來的動物模型把中藥複方給動物灌胃,讓動物幫我們一層層排除、篩選,再根據動物具體生物指證的變化來找出有效成分,再進行驗證,大大提高了效率。”劉建勳說。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