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健康科普 > 這類人多吃麪食對身體好處多

這類人多吃麪食對身體好處多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79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們祖國地大物博,南北文化的差異大,氣候差異帶來了飲食文化方面的多樣。四川的火鍋、湖南的湘菜、陝西的麪食都是遠近聞名的,這也引起了人們對於麪食和米飯哪個更營養的爭論。你知道麪食和米飯哪個營養嗎?腸胃不好可以吃麪食嗎?麪食的做法有哪些呢?

麪食和米飯哪個營養

對於上班族來說每天中午吃什麼讓很多人困擾。小編髮現,寫字樓中有90%的上班族是以外食來解決午餐問題的,其中包括80%的外賣盒飯,還有部分人選擇自己帶飯。不過他們的主食大多是米飯。其實對於疲勞的上班族來講,饅頭比米飯更適合。酵母發酵不僅讓麪食味道好,還提高了它的營養價值。

這類人多吃麪食對身體好處多

1、麪食有更多維生素B族

久坐的上班族時常會感到疲勞,那是因爲人體內維生素B1的含量過低導致的乏力,而缺少維生素B2會有肌肉運動無力、耐力下降的疲累感。饅頭中富含維生素B1、維生素B6、維生素B12等B族維生素,能有效緩解精神壓力,提供人體所需營養,使人保持精力充沛,是慢性疲勞綜合症患者的福音。

2、麪食富含抗氧化物質的食物

國外新研究表明,多食用富含抗氧化物質的食物,對抗疲勞和緩解壓力有顯著作用。

麪食中的硒、谷胱苷肽含量遠遠高於大米,這些物質能有效防止脂質過氧化,降低甚至隔絕自由基對人體細胞的損害,增強人體免疫能力。從而達到緩解人身體、心理壓力的效果,是緩解精神壓力的良藥。

鈣是天然的壓力緩解劑,缺鈣的人會精疲力竭、神經高度緊張,工作產生的疲勞無法獲得緩解。而發酵的饅頭中鈣比大米中高得多。

3、麪食熱量更低

饅頭比米飯熱量低,前者只相當於後者的70%,而且脂肪和糖類含量比米飯更低。所以愛美、希望保持身材的女士不必擔心吃饅頭會發胖。

腸胃不好可以吃麪食嗎

腸胃不好的症狀主要表現有:胃痛、胃脹、噁心、嘔吐、食慾不振、消瘦、貧血、大便不規律、口臭等等。那麼腸胃不好可以吃麪食嗎?

“胃不好多吃麪”的說法有一定道理。一般來說,麪食要比大米做成的食物更好消化一些,這是因爲二者雖然同屬澱粉類食物,但所含的澱粉構造不一樣,導致消化的結果不一樣。尤其是發麪食品,對胃酸多的人來說,應該多吃一些,因爲發麪時所用的蘇打屬於鹼性,可以中和過多的胃酸。

南方喜歡吃米飯的人,如果胃不好的話,可以儘量將飯做得軟一些,越硬的米飯越不好消化。還應該儘量少吃糯米做成的食物,否則也不利於消化。

這類人多吃麪食對身體好處多 第2張

吃麪食能養胄,但麪食是否易消化,跟加工方式有很大關係。腸胃不好、消化不良的人適合常吃發酵麪食。面經過發酵後,其滯氣之性就會達爲減輕,從而避免胃部發生脹氣,而且更助於人體消化。

用酵母發酵的麪食,還會大大增加它的營養價值,經酵母發酵後的饅頭、麪包所含營養比大餅、麪條等沒經過發酵的麪食要高出3~4倍,蛋白質近2倍。

因此,身體消瘦的人、兒童和老年人等消化功能較弱的人,更適合吃這類食物。同樣,早餐好吃麪包等發酵麪食,因爲其中的能量會很快釋放出來,讓人整個上午都幹勁充足;但對於要減肥的人來說,晚餐好少吃饅頭,以免發胖。

麪食的做法

冷麪

原料:新鮮切面500克,芝麻油1小碗,花生醬或者芝麻醬3大勺,溫水,生抽,白糖,米醋適量。

做法

1、在蒸鍋裏放入溼屜布,分2層均勻地鋪上切面,開大火蒸20分鐘。

2、另用一大鍋將水燒開,放入蒸好的麪條,中火煮5分鐘。倒入蒸鍋的蒸格里,將水瀝乾。

3、在盤子底部鋪一層芝麻油,放入瀝乾的麪條,攪拌均勻後,冷藏。

4、在花生醬或芝麻醬里加入適量的生抽和溫水稀釋,調製成薄糊,再加入少量的糖調味。

5、吃的時候,取冷卻的麪條放入醬汁、米醋,還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加入油辣子、蒜泥等,和澆頭一起拌勻吃。

番茄雞蛋麪

食材:番茄兩顆,麪條120克,雞蛋一個,鹽、雞精、香油少許,生薑一塊。

做法

1、番茄洗乾淨之後切成塊狀,雞蛋要打碎放入碗中,裏面再加入少許鹽以及薑片。

2、熱油鍋,蛋液要炒出好看的蛋花來,這樣擺盤比較好看。

3、洗下鍋,裏面加入油進行爆香蔥蒜姜等配料,然後放入番茄稍微炒一下,煮出水之後,將蛋液一起放進去。

4、加入適量的清水,煮沸5分鐘就可以。

這類人多吃麪食對身體好處多 第3張

5、麪條在清水鍋煮熟撈出放在碗中,等待加料就可以。

6、然後食材就可以倒入有面條的碗中,可以開吃了。

通過上文的介紹,我們知道了,饅頭比米飯似乎更適合上班族,饅頭熱量低但是營養豐富,能很好的緩解上班族的精神疲勞,但是而是要根據不同地區的生活習慣和個人喜好來選擇吃米飯還是饅頭。腸胃不好的人可以適量多吃麪食,能達到養胃護胃的效果,喜歡吃米飯的話也要儘量選擇軟糯一點的,米飯過硬不易消化。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