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健康科普 > 每天排便幾次是癌症的前兆 如何預防結腸癌

每天排便幾次是癌症的前兆 如何預防結腸癌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55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腸息肉都會癌變嗎

每天排便幾次是癌症的前兆 如何預防結腸癌

息肉其實分爲腫瘤性和非腫瘤性,腫瘤性息肉多指腺瘤,特別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如果家族中一個人確診,其他成員應進行相關檢查並儘早治療,以防癌變。但即便是腺瘤發展到癌一般需要5-20年,而且癌變機率與腺瘤大小、數目、病理類型、部位,以及患者年齡性別相關。非腫瘤性息肉則指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基本不會發生癌變,但也要儘早切除。

結直腸癌的病因

結直腸癌的發病與很多因素,如飲食習慣、遺傳,結腸炎症等有關。

1、飲食因素:如高脂肪低纖維飲食;動物蛋白、食物中亞硝胺及其衍生物含量高;攝入酒精;油炸食品;維生素A、C、E及微量元素硒缺乏等。在大腸癌發病中飲食因素被認爲是極爲重要的養生因素。在美國,上世紀50年代起倡導改變飲食習慣導致大腸癌發病趨勢下降同樣證實了這一點。而與之相對的,在我國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國人的飲食習慣也發生了巨大變化,高脂、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在菜譜中日益增加。這也是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不斷上升的原因這一。

2、大腸的某些良性病變: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大腸腺瘤、家族性結腸腺瘤病、血吸蟲病、大腸息肉等。患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超過10年者發生結腸癌的危險性較一般人羣高數倍,這是因爲,腸道內的反覆炎症,對腸道粘膜細胞是一種慢性刺激,這種刺激久而久之就會導致粘膜細胞的生長失去控制,發生惡變。存在大腸息肉的患者也一樣,其發生大腸癌的相對危險度是無息肉者的22倍,因爲息肉本身雖然是良性的,但是息肉可能會惡變。

3、遺傳因素:據估計約20%的大腸癌病人中遺傳因素可能起重要作用,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是最常見的遺傳性大腸癌。研究發現,大腸癌患者的子女患大腸癌的危險性比一般人高2-4倍,約10%-15%的大腸癌發生在一級親屬中有大腸癌病史的人羣中。

4、職業因素與衛生習慣:缺少體力活動可增加患結腸癌的危險性。但一般不認爲大腸癌是一種職業病。

結直腸癌的預防

在結直腸癌衆多的致病因素中,我們能夠改變的是飲食習慣,經濟發達地區結直腸癌的發病率高,這主要與他們的膳食結構有關,即所謂“西方文化飲食”,這種飲食中高動物蛋白、高脂肪膳食,飲食過於精細,如牛肉、少纖維素及精製米麪。這主要是因爲食物中的脂肪及其分解產物,可能有致癌或協同致癌的作用。

過少纖維素的飲食可使糞便量減少,並使大便通過腸道時間明顯延長,以致使糞便中協同致癌物濃度提高,與結腸粘膜接觸的時間明顯延長,致癌物質與結腸粘膜長期接觸,就可能導致癌變。

因此我們提倡多吃含纖維素多的蔬菜水果,如菠菜、芹菜、水果等,以保持大便通暢,減少糞便中致癌物與結腸粘膜的接觸時間;減少食物中的脂肪和動物蛋白的攝入。可減少其分解產物的致癌物產生及致癌作用,以減少結腸癌發病的潛在危險。

如果您的飲食結構正好是肉類等高脂食物攝入過多,很少吃穀物、蔬菜等粗纖維食物,再加上很少運動,絕對屬於腸癌的易感人羣。

便祕雖然與腸癌沒有直接關係,但可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因爲糞便中含有一種致癌物,醫學上稱爲“二級膽酸”,而便祕者腸腔中的“二級膽酸”比較多,如果長期不斷刺激黏膜,很有可能誘發腸癌。因此,養成定期排便習慣,防止便祕發生,可起到預防腸癌的效果。

特別要強調養成清晨定期排便的養生習慣,即便是早上沒有便意也要去一次廁所,之後會慢慢形成條件反射。之所以在選在清晨排便,原因是經過一夜休息後,起牀後的體位改變,使腸道由原來的平躺狀態改爲直立狀態時,結腸蠕動加快,此時是排便的最佳時間,也最容易大便。如果拖延或是不在乎大便信號,久而久之以後想去廁所都沒有信號了,導致便祕形成,而一晚上的宿便不僅釋放毒素,還會重複吸收腸道水分,使糞塊變得更爲乾硬,延長糞便在腸道停留的時間,進而誘發炎性反應、壞死,最終導致癌變。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