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健康科普 > 髖部骨折別保守治療

髖部骨折別保守治療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20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受訪專家:亞洲骨科人工關節學會委員、解放軍總醫院骨科主任醫師董紀元;解放軍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骨關節外科主任馮志軍;解放軍第二五二醫院關節外科主任王振虎;解放軍第二五二醫院關節外科醫師龔龍

有一種骨折被稱爲“人生最後一次骨折”,那就是髖部骨折。它是老年人生命健康的大敵。但有時候,致命的不是骨折本身,而是我們的固執認識和錯誤選擇。

錯誤選擇比骨折更致命

髖部骨折別保守治療

髖部,通俗地講就是胯部,大腿與臀部聯結的部位,是人體從骨盆向股骨過渡區。髖關節由股骨頭和髖臼組成,將軀幹和下肢連接起來,承載着人體上部的重量,是與站立、行走息息相關的負重器官。髖部拐彎處的骨質以鬆質骨爲主,一旦骨質疏鬆,強度急劇下降,導致股骨頸和股骨粗隆部容易發生骨折。

中年以後,人體骨量不斷流失,骨質疏鬆的發生率日益增高。老年人骨質脆性較大,骨骼的抗損傷、抗擊打能力下降。一次翻身、打個噴嚏、一次顛簸,都可能讓老人一下子站不起身。在解放軍第二五二醫院關節外科主任王振虎的診室裏,類似案例不少。“半年前有位老太太不慎摔了一跤,當時就動不了,來我們科一查,發現是髖部骨折。家屬很固執,不願意讓老人做手術,非要回家養着。兩個月後又主動回來要求手術,但老人因臥牀太久,患上了褥瘡、泌尿系感染、肺炎、血栓,失去了手術機會。”

解放軍第二五二醫院關節外科醫師龔龍說,髖部骨折最大的威脅來自於患者和家屬的錯誤選擇。有時候,保守治療比手術更危險。國內外多篇文獻指出,老年髖關節周圍骨折的病人採取保守治療之後,一年內死亡率高達20%~50%。做一組不太恰當的比較,中國乳腺癌5年生存率可達73.1%,前列腺癌約53.8%,膀胱癌約67.3%,都高於髖部骨折的生存率。

人們懼怕癌症,卻忽視了髖部骨折這一殺手。法國巴黎大學一篇研究綜述指出,與進行髖關節置換術的髖部骨折患者相比,保守治療者死亡率增加6~15倍。《中華骨科雜誌》的一篇論文指出,髖部骨折後1年內,死於各種併發症者達30%,老年人脆性髖部骨折後死亡風險可持續10年。數據顯示,12%~20%的脆性髖部骨折患者1年內可能死亡;老人預期壽命會大幅降低,女性減少4年,男性減少5年。

儘早手術降低死亡率

亞洲骨科人工關節學會委員、解放軍總醫院骨科主任醫師董紀元說,骨折本身並不可怕,但各種併發症卻足以致命。其一,骨折只是痛苦的開始,患者稍一活動,骨折部位就會疼痛,只能長期臥牀,這對身心健康都是嚴重的打擊。其二,長期臥牀導致肺部分泌物無法順利排出,時間一長容易導致墜積性肺炎,引起全身感染。其三,臥牀老人容易形成下肢靜脈血栓,一旦脫落並堵在肺部血管,會引發致命的肺栓塞。而手術的病人術後下肢活動自由,發生肺栓塞的概率也明顯降低。

儘早手術可以將髖部骨折患者從死神手中救回來。巴黎大學的研究指出,早期手術(24~48小時內)可明顯降低死亡風險。以色列國家創傷和急救醫學中心的一項研究顯示,早在2004年,以色列衛生部就出臺政策,要求所有單純髖部骨折患者如沒有明確禁忌症,均在入院48小時內手術。3年後發現,和政策出臺前比,住院48小時內進行髖部骨折手術數量增加35%,院內死亡率下降30%,術後6個月後死亡風險下降13%,術後2年生存率也提高了。

總的來說,無論多大年紀,儘量在48小時內進行手術,然後積極復健,減少臥牀併發症。身體狀況差、合併心肺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不耐受手術的患者需做充分的術前準備。手術時機的選擇應遵循個體化原則,綜合考慮患者的機體狀況,不宜倉促進行。

解放軍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骨關節外科主任馮志軍指出,凡是手術必然有風險。老年人的骨折手術需要骨科、麻醉科、重症監護室、內科醫師、護理等多學科相互協作,還需要病人及家屬的配合。不同的骨折類型採用不同的手術方法。股骨頸骨折多采用人工關節置換,比如人工股骨頭或全髖置換,也可做內固定手術。股骨粗隆間骨折多采用閉合復位髓內釘或側方釘板系統固定。這類微創手術通常半小時就能完成,多數老年人都能耐受。

術後護理至關重要

老年人體弱多病,術後要精心護理,才能確保儘快恢復。一般來說,約半數患者經功能鍛鍊2~3個月後,就能基本恢復到骨折前的活動狀態。

墊高患肢,適當按摩。促進靜脈迴流,減輕腫脹,促進骨折癒合。家人可在康復治療師指導下,對患者的患肢進行按摩。

做到“三勤”。勤翻身:每隔2小時要翻一次身。翻身時上下半身同時翻動,避免股骨頸骨折處旋轉移位。勤坐起:多做深呼吸運動和咳痰訓練,防止肺炎等併發症。勤擦身:保持皮膚乾燥,及時更換被褥,避免褥瘡發生。

多做腳趾和踝關節伸展活動。大腿前部肌肉做一鬆一緊動作,鍛鍊股四頭肌的肌力,改善下肢血液循環,減少肌肉萎縮及關節僵硬。

多飲水,預防併發症。適度補充鈣和維生素D,減緩骨質疏鬆的進展。術後3個月後需到醫院隨訪,拍片證實骨折已經癒合,經醫生允許後方可負重,扶雙側腋杖下地行走。3~6個月後可視骨折癒合情況,在醫生指導下逐步改用單側腋杖行走。

對於老人而言,預防骨折纔是最重要的。幾位專家指出,首先,要保持營養均衡,適當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適當運動、勤曬太陽,可延緩骨質疏鬆。其次,避免跌倒。外出時注意防滑標誌,穿合適的鞋子,腿腳不利索者要拄柺杖,視力、聽力下降嚴重者要佩戴老花鏡和助聽器。家中進行必要的適老化改造,傢俱用品不要經常變換位置,以防被絆倒。最後,謹慎用藥,精神類藥物、安眠藥、降壓藥、鎮痛藥等,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版權聲明】本文爲生命時報獨家授權的原創文章,請勿轉載、抄襲或改寫。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