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天地 > 穴位養生 > 冬季寒冷最易患落枕 教你快速治療落枕的方法

冬季寒冷最易患落枕 教你快速治療落枕的方法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1.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落枕或稱“失枕”,是一種冬季常見病,好發於青壯年,以冬春季多見。天冷後早上起牀,經常一不小心就“落枕”了。落枕的常見發病經過是入睡前並無任何症狀,晨起後卻感到項背部明顯痠痛,頸部活動受限。那麼落枕了怎麼辦呢?如何快速治療落枕?下面就跟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冬季寒冷最易患落枕 教你快速治療落枕的方法

五大原因 天冷最易患落枕

1.睡眠時頭頸姿勢不當。

2.枕頭墊得過高、軟硬不當或高低不平。

3.頸部外傷,如夜間睡眠姿勢不良,頭頸長時間處於過度偏轉的位置;或因睡眠時枕頭不合適,過高、過低或過硬,使頭頸處於過伸或過屈狀態,均可引起頸部一側肌肉緊張,使頸椎小關節扭錯,時間較長即可發生靜力性損傷,使傷處肌筋強硬不和,氣血運行不暢,局部疼痛不適,動作明顯受限等。

4.頸部受風着涼,如睡眠時受寒,盛夏貪涼,使頸背部氣血凝滯,筋絡痹阻,以致僵硬疼痛,動作不利。

5.如爲頸椎病引起,可反覆“落枕”。

上班族頻繁落枕 小心頸椎病變

辦公室上班族,如果常有落枕現象發生,或者感覺頸部不舒服,如常常感覺頸部痠痛,早上起牀會覺得頸部僵硬,或者轉動的時候有不自在感,都要當心這是頸椎病的早期信號。這時候,頸部肌肉已經勞損,引起肌筋膜炎,部分椎間盤組織發生退變,小關節功能紊亂,從而會發生疼痛等不適,並且常在姿勢不正及陰溼氣候刺激後疼痛加劇。

如果這個時候不加以重視和自我保健,椎間盤組織進一步退變,出現髓核膨出或突出,嚴重者發生脫出,刺激神經根或壓迫脊髓,就會出現頭暈、手發麻、手部力量減退等相對較重的症狀,甚至發展成爲非常嚴重的脊髓型頸椎病,這時會產生走路飄忽、踩棉花感、步態不穩、易跌跤等狀況。

少坐多活動 米字操助改善

辦公室最簡單的自我保健方法是“米”字操。所謂米字操,即以頭頂或下頜爲筆頭,用頸作筆桿,反覆書寫“米”字,每次書寫5-10個字。米字操的主要作用是可以放鬆頸部肌肉,緩解頸椎壓力,對辦公室久坐頸椎勞累的人羣最是有用。

預防頸椎病,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坐太久,辦公室女性千萬不要“一坐下去就起不來”,最多一個半至兩個小時,應該起來走動,不用太久,3-5分鐘即可。還有要注意調節工作臺和凳子之間的高度,儘量使眼睛面對電腦屏幕接近平視,這樣也可以幫助辦公室女性預防頸椎病。

落枕時 4大招立即緩解痛感

1.冷敷:一般落枕都屬於急性損傷,多見局部疼痛、僵硬。這樣,在48小時內只能用冷敷。可用毛巾包裹細小冰粒敷患處,每次15-20分鐘,每天兩次,嚴重者可每小時敷一次。

2.熱敷:待到炎症疼痛減輕時,再考慮熱敷。可用熱毛巾溼敷,亦可用紅外線取暖器照射,還可用鹽水瓶灌熱水乾敷。

3.按摩:經上述方法後,頸肩仍覺疼痛者,可用分筋法按摩,由家人代勞。患者取坐位,暴露頸肩部,醫者站在患者後方,在患肩處塗少許紅花油或舒筋油,將左手扶住患者頭頂位置,用右手拇指放在患肩痛處輕揉按摩,並向肩外輕輕推捋以分離痙攣痛點。每日推3-6次,一般在分筋按摩後,頸肩疼痛都可緩解。

4.醋敷法:取食醋100克,加熱至不燙手爲宜,然後用紗布蘸熱醋在頸背痛處熱敷,可用兩塊紗布輪換進行,痛處保持溼熱感,同時活動頸部,每次20分鐘,每日2至3次,兩日內可治癒。

日常生活 預防落枕從細節做起

1.選擇合適的枕頭

枕頭的合理高度

枕頭的作用是使頭與腰椎保持平衡,這樣纔不會使頸椎受壓;在仰臥睡覺時,枕頭的高度在5至8釐米適合;在側臥睡眠時,根據每個人的肩膀寬度不同,女性枕頭高度在7至12釐米,男性枕頭高度在11至14釐米。適合的枕頭高度才能夠保持在睡眠時頸椎不會因高度不好而不適,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在睡眠時保持同一睡姿的,經常是仰臥和側臥相互交替的。

枕頭的合理硬度

一般來講,較硬些的枕頭有益於人體健康,但過硬的枕頭使頭部與枕頭接觸面過少,局部壓力過大,使人感到不舒服,而且這樣很可能造成對局部神經的壓迫過大,在第二天早上產生頭、頸、背、臂、手等處的麻木或者痛疼等症狀;過軟的枕頭難以保持枕頭的高度,因爲過於鬆軟對頭皮壓迫面積大,不利於血液循環,同時也存在透氣性能差的問題,不能保證睡眠時充分的呼吸,也可能存在安全隱患。

2..要注意飲食平衡,葷素合理搭配,多攝入富含維生素、微量元素、鈣的食品,如新鮮的蔬菜、水果、奶製品及豆製品等。

3.要注意避免不良的睡眠姿勢,如俯臥把頭頸彎向一側;在極度疲勞時還沒有臥正位置就熟睡過去;頭頸部位置不正,過度屈曲或伸展等。

4..要注意避免受涼、吹風和淋雨,晚上睡覺時一定要蓋好被子,尤其是兩邊肩頸部被子要塞緊,或是用毛衣圍好兩邊,以免熟睡時受涼使風寒邪氣侵襲頸肩部引起氣血瘀滯、脈絡受損而發病。

運動養生
養生日曆
穴位養生
母嬰保健
疾病預防
減肥瘦身
養生小妙招
中醫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