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醫界要聞 > 冬季痛經,痛上加痛?可能是你的生活方式出了問題

冬季痛經,痛上加痛?可能是你的生活方式出了問題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85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痛經是指女性於經期前後出現的小腹疼痛,痛引腰骶,甚至出現噁心、嘔吐,肢體冰冷等症狀,具有伴隨月經而呈現週期性發作的特點。臨牀上常常將痛經分爲兩種類型:一類是原發性痛經,因其不伴有任何生殖器官的病變,故而又稱爲功能性痛經,多發生於青春期及未生育女性;另一類是繼發性痛經,通常具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腔炎症型疾病等病變,其發生多與生活方式、身體素質等因素相關。

冬季痛經,痛上加痛?可能是你的生活方式出了問題



中醫解讀痛經中醫學認爲,原發性痛經的病位主要在衝任、胞宮,屬於氣血變化活動,明代張景嶽在《景嶽全書·婦人規》中指出:“經行腹痛,證有虛實,實者或因寒滯,或因血滯,或因氣滯,或因熱滯;虛者有因血虛,有因氣虛。”由此可見,痛經的發生不外乎虛實兩端,實者多因寒凝、血瘀、氣滯、熱壅所致的“不通則痛”,虛者多爲氣虛或血虛所致的“不榮則痛”。痛經要看“肝脾腎”




痛經,病位在子宮、衝任,責之於腎、肝、脾三髒。《素問·上古天真論篇》雲:“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可見腎氣與天癸息息相關,腎爲先天之本,腎藏精,精化血,腎精腎氣決定先天稟賦,腎氣充盛月經方可正常來潮,腎虧經血生化乏源或陽虛失於溫煦可出現“不榮則痛”。脾爲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現代女性飲食不規律,缺乏運動,均可影響脾之運化,進而氣血生化乏源,不榮則痛。前兩者爲月經正常來潮的物質基礎,而肝之疏泄爲爲經血正常運行及排泄的主要因素,肝爲將軍之官,肝藏血,主疏泄,若肝氣不疏,血行不暢,氣滯血瘀,不通則痛,則易引發痛經。解決痛經,我們有招!



01

中醫藥調理

中醫中藥治療原發性痛經效果顯著,經過多年的臨牀實踐已經得到充分的證明。中醫學在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的基本原則指導下,通過使用中藥糾正痛經患者體內陰陽、氣血、津液的失調,以化瘀止痛爲根本治療方法,本着因人制宜的原則,達到“以人爲本”“治病求本”的根本目的。

02

暖宮散寒綜合治療

暖宮散寒綜合治療是婦科的一種特色中醫外治療法,通過選取特定的藥物研製細粉調和而成,選取特定穴位進行貼敷,具有溫宮散寒,活血化瘀調經的作用,對治療女性痛經、宮寒不孕、手腳冰涼、小腹涼有較好的治療作用。用法簡單方便,且便於攜帶。

03

扶陽灸

“督脈”中醫稱之爲“陽脈之海”,總督一身之陽氣。中醫認爲:督脈通,百脈通。

艾灸督脈可以讓陽氣在體內慢慢積聚,起到大補陽氣的作用,使之到達體表起到御邪防病,在內到達全身各處起到溫通經脈、溫熙臟腑,對痛經、宮寒不孕、手腳冰涼等一派寒象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04

情志調理

現代女性生活、學業、工作壓力均較繁重,且無法及時釋放,情緒得不到疏導,日久肝氣鬱結於內,多具有焦慮抑鬱等情緒,嚴重者失眠心煩等神志改變。肝喜條達,惡抑鬱,情致不暢最易傷肝,肝鬱氣滯則血液瘀阻,運行不暢;而心爲五臟六腑之大主,心藏神,主神志,而心主神志功能能否正常發揮有賴於心血的滋養,肝鬱氣滯,血瘀日久,心失所養則易出現心煩失眠等症狀。痛經患者自我情志調節主要方法爲保持樂觀,要有一定的自我情緒疏導能力,並培養一些興趣愛好來舒緩情緒。

05

生活方式調理

痛經發病常常與生活方式,飲食作息規律相關,好食冷飲、就餐不規律、冷水洗漱等均爲痛經發生的危險因素,且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影響體質傾向,因而在原發性痛經的治療過程中,亦不可忽視對患者的心理指導及對其生活方式的改善。對女性調查研究發現,不患有痛經的女性當中,大多數人規律的參加慢跑或普拉提等運動。而不吃正餐或節食減肥均一定程度上增加痛經患病機率。《內經》有云:“五穀爲養,五果爲助,五畜爲益,五葉爲充”,飲食療法對於降低原發性痛經疼痛程度具有較好的作用,多增加水果蔬菜及奶製品的攝入對痛經症狀有較好的改善。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