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醫界要聞 > 光明乳業連續道歉引反思 監管跟不上違法成本低

光明乳業連續道歉引反思 監管跟不上違法成本低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41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0月25日,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就光明乳業牛奶中含有藍色顆粒物一事表示:經調查,出現顆粒物的原因爲,桶裝牛奶封蓋時,旋蓋機械手在旋蓋擰緊的過程中與瓶蓋發生摩擦產生的瓶蓋塑料碎顆粒,帶入下一桶需加蓋的牛奶中。

光明乳業連續道歉引反思 監管跟不上違法成本低

事件源自10月19日網友“toshta”發的一條微博:起初看到瓶子上有藍色印跡,以爲是外表污漬。仔細一看,竟是瓶內牛奶中漂浮着不少藍色固體顆粒物。隨後光明乳業官方微博確認收到投訴,並回應“消費者投訴的1.5L純鮮牛奶出現顆粒物的原因已查明,爲加工時摩擦出的塑料瓶蓋顆粒”。

頗有諷刺意味的是,此時距離光明乳業上次就產品質量問題公開刊登道歉信不足一個月。從今年6月至今,該企業已第6次出現產品質量問題。

北京工業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張荊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看過幾次案例後,個人感覺光明乳業的管理漏洞頗多,“6月發生的產品中混入燒鹼事件,是技術和管理存在漏洞;9月發生的奶瓶鮮奶質變,是因爲"關冷庫門時把冷氣關掉導致鮮奶變質";隨後乳酪產品出問題,是因爲採用了不適合兒童的配料”。

據悉,該企業負責人曾表示:公司已成立質量安全監督小組,正實施各項整改措施,“不能說整改沒有效果,目前對於光明乳業的一系列整改工作正在進行,企業會對消費者負責”。

“企業對消費者負責不是一句口頭承諾。”張荊說,“在消費者和企業利益衝突時,誰更優先?當然是前者。然而產品一再出問題,就說明企業並沒有履行這個承諾。”

近年來,食品安全領域案件多發。此前,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張勇曾向媒體表示:“解決食品安全問題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

有觀點認爲,長期難以根除在於“懲罰力度不夠”。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汪玉凱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就曾表示:“政府責任人、監管機構必須承擔責任,不能只從地方利益角度考慮問題。如果事件牽涉監管失職或腐敗問題,則應對相關責任人採取嚴厲的懲罰。不僅監管部門,對當地更高級別的負責人也必須實施問責。”

他認爲,如果能夠將涉案企業罰得傾家蕩產,一定能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不然地溝油事件過去了,又來了染色饅頭,再來了毒膠囊……

我國食品產業發展迅猛,安全監管能力卻未能及時跟上,爲食品安全問題帶來了隱患。

比如,食品安全違法犯罪成本不高,導致很多食品行業從業者鋌而走險。以“農藥廢渣鹽”冒充食鹽事件爲例,《鹽業管理條例》頒佈實施於1990年,此後一直沒有修改。《條例》中缺少對經營工業鹽的監管和處罰規定。

另以“瘦肉精”事件爲例,1997年農業部就已發文嚴禁使用“瘦肉精”。然而2011年9月,全國公安機關共查獲生產銷售的“黑工廠”32家,涉及多個省區市。調查顯示,問題豬肉憑藉買來的“通行證”一路暢通。

“法律規定欠缺加之現有執法不嚴,造成當前食品安全問題突出。”張荊說,“除了追責制度,還應當在行業協會等機構設立食品安全基金。當企業因保護消費者利益受損失,行業協會負責給予一定的補償,減少其損失。如果企業堅持"消費者利益第一"的原則業績突出,基金會還應適當鼓勵。一些企業就是因爲"害怕損失"而不敢擔責。”

張荊認爲,目前實現“將問題企業列入黑名單,徹底逐出本行業”仍受很多客觀條件制約。“出問題的知名食品企業,大多規模龐大,並且牽涉國資、民資、地方政府等多個利益方,一旦關停,會引發很多問題。”

他認爲,行業的壟斷程度越高,治理難度越大。如果企業間的競爭越來越弱,只能依靠自己調整,必然引發很多問題,就會出現知名企業一再道歉,問題卻繼續的現象。

另有學者指出,要遏制事故發生,單靠政府力量是不夠的,必須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各類社會組織,尤其是行業協會肯定是行政監督的重要補充。行業協會發揮作用,前提是建立維護本行業長遠發展的共識。但目前,行業協會的獨立性不夠,仍明顯受制於當地政府和大型企業。”張荊說。

“食品安全問題的表象千差萬別,但從調查結果看,在大多事發企業可以清晰看到"利益最大化"的經營路線。”他說。

今年年初發布的《2011:中國公共安全報告》曾就“毒豆芽”的製作成本進行計算。按正常程序1斤綠豆可產生7斤豆芽。如果使用添加物後,豆芽的生產週期縮短了一半,產量翻番,利潤便可增長4倍。巨大利潤空間讓每個環節的參與者都成了非法利益鏈的獲益者和護航者。

張荊認爲更值得擔憂的是,這樣的現實如不改變,一定會影響人們的消費習慣。此前已有媒體報道:消費者在選購母嬰用品時,的確會有高價格意味着好材質這樣的想法,最終被迫選擇高價的進口產品。

光明食品集團董事長王宗南曾表示,中國食品工業快速增長的時代估計很快就會“一去不復返”,未來幾年將面臨“成長的煩惱”,增速將回落。“在這樣的背景下,鞏固已有市場和消費羣體尤爲重要。食品企業必須建立更爲可靠和誠信的形象。”張荊說。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