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醫界要聞 > 回收藥改頭換面再入市場 危害健康引人憂

回收藥改頭換面再入市場 危害健康引人憂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46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城市家庭都有過期藥,怎麼辦?“藥品回收”小廣告滿天飛,不明來歷的藥,你敢吃嗎?回收藥改頭換面再入市場,假藥、過期藥渾水摸魚,誰之禍?

回收藥改頭換面再入市場 危害健康引人憂

記者調查發現,國家雖明令禁止非法收購藥品,“二手藥”卻“滿天飛”,甚至流向市場,不僅污染環境,更威脅百姓生命安全。現實中卻缺乏對回收藥規定的操作細則,老百姓習慣一扔了之,這種局面亟待改觀。

違規回收遍佈“線上線下”

家住北京市西城區牛街附近的桂女士告訴記者,小區常有居民拎着一大兜子藥賣給“藥販子”,保質期內的藥品和過期藥都有。“市場裏有商販在蔬菜攤旁邊立一張小紙板,寫着‘收藥’。”

除了固定攤位,還有“散戶經營”。近日記者在北京市宣武醫院附近看到,地面散落多枚寫有“高價收藥”的小廣告,收購數十種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藥物,並提供“上門收購”服務。

此外,趕集網、58同城等網站也成爲藥品回收消息的發佈平臺。一家註冊地址在北京市東城區東直門附近的商家在58同城發帖“收藥”,負責人“韓亞樂”表示自己開私人診所,需回收藥品。

據瞭解,藥品管理法明確要求,藥品生產和經營企業、醫療機構必須從具有藥品生產、經營資格的企業購進藥品;個人回收藥品行爲違反了《藥品流通監督管理辦法》第二十二條“禁止非法收購藥品”的規定。

是什麼原因,讓藥販子不惜違法回收?記者瞭解到,違規回收藥品“來錢快”,一年賺幾十萬、上百萬元者大有人在,很多人爲此不惜鋌而走險,最終落入法網。

儘管有法律約束,但監管難度大、打擊力度不足的現狀,尚未對“收藥”羣體形成有效震懾。記者致電一位在趕集網發帖“常年回收各類藥品”的男士,被告知“沒聽說過收藥違法,這麼多年我們也沒事兒。”

老病號農民工村診所成銷售對象

“二手藥”氾濫,不僅違背法律法規,其危害公衆健康的“黑色利益鏈”更值得警惕。業內人士透露說,“二手藥”中的過期藥大多流向農村,在有效期或近效期的藥品則多賣給城市農民工、家境困難的“老病號”等。

——“老病號”等的買藥門路。記者暗訪瞭解到,瀋陽一位兼職“收藥”的李先生和老伴年近六旬,都患糖尿病、心臟病和高血壓,每月用藥量很大,醫保卡的錢根本不夠花。“家裏困難,能省幾百塊錢就是挺大的事兒了。”

——收藥、加工、銷售組成黑色產業鏈。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一些收藥員和醫藥加工廠、銷售人員形成產業鏈,將回收上來的藥品換上新的包裝和條碼,由銷售人員賣給藥店、醫院。瀋陽一位大型醫藥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一些藥販子已和某些醫院醫務人員私下達成回收協議,“要是回收價沒統一還會打架”。

——假藥、過期藥渾水摸魚。在農村,記者瞭解到,除了村衛生室,一些私人藥店、無執照的“遊醫”、“藥販”趁趕集時賣藥,其中不乏假藥、過期藥渾水摸魚。

《中國藥典》規定,藥品過了有效期,就是失效的劣藥,使用恐延誤病情甚至中毒。目前過期藥已被列入《國家危險廢棄物目錄》,屬重要環境污染源之一,不允許被生產和銷售。

然而,一些藥販子將過期藥以極低的價格回收後,修改生產批號,賣給了偏遠農村地區及特殊困難患者。

回收不能光“靠自覺”

在家存放部分藥品是大多數百姓的生活習慣。據2009年中國藥學會、中國醫藥質量管理協會等聯合公佈的一項調查顯示,我國73.4%的居民處理過期藥做法是直接扔進垃圾箱,能進行銷燬等妥善處理的不足20%。

針對大量存在的過期藥品,北京、山東、遼寧等一些地方積極開展回收過期藥的宣傳教育活動,鼓勵市民去指定藥店免費更換過期藥,並在社區開展有獎回收活動。據瞭解,這些回收來的過期藥會返給藥廠集中銷燬,醫療機構和藥店也會定期將不足3個月近效期的藥品返回藥廠銷燬。

然而這些過期藥回收活動多是“曇花一現”,缺乏長期引導和行之有效的監督機制,更多的市民還是習慣把過期藥“扔進垃圾箱”和“賣給藥販子”,監管空白也讓不法分子“鑽了空子”。

“目前我國還沒有明確意義上的廢舊藥物回收負責部門和總體的法律法規。”中國醫藥新聞信息協會常務副祕書長徐述湘說,藥品產業缺乏廢舊產品後期處理的規範化管理,環保意識相對缺乏,產業成熟度不高。“對廢舊藥品的產業和操作流程缺乏研究,醫療機構和產業經營企業的處理也不夠規範。”徐述湘說。

專家指出,社會整體對過期藥的合法處理還停留在倡導和自願回收上,有關部門應主動作爲,進一步推動完善相關法律,避免監管查處時無據可依。專家建議建立過期藥品終端銷燬等制度,促進形成深入社區的常態化回收機制,避免過期藥品再流入非法渠道。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