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今日頭條 > 過度輸液治療弊大於利 見效快不等於效果好

過度輸液治療弊大於利 見效快不等於效果好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889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今天,看病難問題困擾着患者,生病了不僅意味着身體上的不適,還得在醫院花費很多時間等待治療,有時候一個小感冒,得連續幾天跑醫院,費時費力。因此,好多人患了感冒、拉肚子、咳嗽甚至牙痛等病症,爲了追求快速見效,一到醫院就要求醫生給輸液(俗稱爲點滴)。在他們看來,輸液見效快,很快就能“藥到病除”。也有部分醫生爲了顯得治療“見效快”而給病人輸液治療,輸液已經成爲一些基層醫院臨牀主要用藥途徑。有關專家指出:首先,不贊成患者遇到發燒、感冒、腹瀉等就去醫院輸液,公衆用藥還是要遵循能口服就不肌注,能肌注就不輸液的原則;其次,如果一定需要輸液治療,輸液過程中要嚴格遵守醫囑。

過度輸液治療弊大於利 見效快不等於效果好

對輸液的認識誤區

2014年3月,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在北京各大醫院中率先取消了普通門診輸液。作爲此項措施的倡導者和決策者,航空總醫院院長兼婦產科主任高國蘭教授對媒體表達了自己的設想:“下決心推行這項決策,最根本目的在於進一步規範醫療行爲,合理施治。現代輸液治療是從西方傳來的,西醫輸液最初針對的只是搶救病人,至今在國外輸液治療不亞於一個小手術,非常慎重。國外很多大醫院沒有輸液室,而國內絕大多數醫院都有門診輸液,門診輸液幾乎成了中國老百姓的就醫習慣。”

認爲輸液好,輸液快,長期以來人們形成了錯誤的認識和就醫習慣,因此要改變患者觀念,重新樹立正確的用藥習慣非常重要。

對於輸液是否具有必要性,一線藥師深有體會。江蘇省鎮江市第三人民醫院主任藥師武謙虎認爲,一般性的感冒根本無需輸液,休息喝水最有用。他說:“普通感冒,就算不吃藥,7~10天即可自愈。輕者注意休息,注意保暖,大量飲水即可。症狀明顯者可適當對症吃藥,減輕症狀。患病早期適當用抗組胺藥、解熱鎮痛藥能改善局部及全身症狀。”

如果是流行性感冒,武謙虎強調,一旦患了流行性感冒,全身症狀明顯並伴有嚴重的咽痛、頭痛、低熱等,或是由於症狀明顯,導致無法進行日常工作生活時,需要到醫院檢查一下,區分細菌還是病毒的感染。如果是病毒感染,在流感表現出症狀的48小時內,可以針對病因選擇奧司他韋等神經氨酸酶抑制劑來進行抗病毒治療,但僅限於48小時內使用,如果超過了48小時,就無抗病毒治療作用了。除此之外並無特效治療藥物,除了休息和多飲水,仍然是適當對症吃藥,如服用抗組胺藥、解熱鎮痛藥改善局部及全身症狀。如果明確有細菌感染或者有併發症時,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有選擇地使用抗菌藥物。

武謙虎說,因爲宣傳不到位、公衆安全意識淡薄等因素,越是在基層用藥誤區越是嚴重。“在基層醫院,醫生和患者普遍認同治感冒輸液好得快,那是因爲一些醫生在輸液時加了地塞米松,它能掩蓋病人的發熱症狀。對於老人、兒童及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地塞米松更容易誘發或加重感染。”因此,武謙虎建議患者一定要合理、對症用藥,慎用輸液,以免發生嚴重不良反應,尤其是老年人、兒童和孕婦這些特殊羣體。

合理、安全使用輸液治療

從合理、安全用藥的角度來講,輸液相對於其他給藥方法有較大風險。湖北黃岡市中心醫院主任藥師王樹平說,因爲輸液的給藥方式是藥液直接進入人體循環系統,相對於肌肉注射或口服給藥風險也比較高。他提醒患者,輸液可能會存在以下危險:

輸液反應。當體內靜脈輸入了致熱、致敏物質,如致熱原、死菌、遊離的菌體蛋白或其他代謝產物時,就可能發生反應。

微粒危害。藥液中直徑2~50微米之間的不溶性微粒是肉眼看不見的,這些微粒進入人體內循環系統,不能在體內代謝,有可能造成各種輸液污染疾病。

輸液室環境影響。尤其在基層醫療機構和個人診所,條件有限,很難做到病患的分類隔離,很容易通過空氣傳播和身體接觸產生病毒細菌的二次感染。且受到急救設備和急救能力所限,患者一旦出現輸液反應,就會危及生命。

增加耐藥性。一些普通感冒和輕微腸道感染的患者,並沒有必要通過輸液治療,經常大量抗菌藥通過輸液進入人體,會導致人體固有的細菌菌羣失調,增加細菌的耐藥性。

還有一些患者不聽醫囑,不少人在打點滴的過程中,總是嫌速度太慢,自行調快藥液的滴速。殊不知這一小小的舉動也許就會導致昏厥甚至死亡。輸液速度過快,易加重心臟負擔,引起心衰或肺水腫等不良反應。專家建議,如果在輸液過程中遇到了心悸、心慌等現象,一定要及時向護士和醫生報告,切不可自行調整或隱瞞,導致身體受到損害。

值得一提的是,過度輸液問題已經在國內引起了很大的關注,繼今年3月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取消普通門診靜脈輸液的舉措實施以後,各地也相繼推行一些政策控制醫院門診的過度輸液現象,如安徽省衛生計生委也出臺政策,向過度輸液說“不”。以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的數據對比爲例,取消普通門診輸液這一舉措得到了絕大多數患者的理解和支持,實施半年成效明顯:航空總醫院輸液量由原來的300~400人/日降到70~80人/日,門診處方抗菌藥物使用比例從15.3%降至7.61%,藥品不良反應率下降了51%。當然,遏制過度輸液絕不僅僅是醫療機構和醫生單方面的責任,患者要走出“只有輸液才能見效,纔好得快”的認識誤區,遵循“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靜脈注射”的原則,醫患之間互相配合,互相信任,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本報記者陸旅星

責編:李芬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