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曝光臺 > 體檢過度等於變相放療 做CT輻射量最大

體檢過度等於變相放療 做CT輻射量最大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1.4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站在體檢車上,一雙手環繞孩子,這是在給孩子做健康體檢——胸透。在醫院放射檢查室內,一臺透視儀在體檢者胸前來回移動照射,醫生在另一頭的檢查室觀察,這也是胸透。衛生部日前發佈通知要求,醫療機構制定《健康體檢項目目錄》時,應當針對不同人羣科學制定放射檢查項目,不得將放射檢查列入對兒童及嬰幼兒的健康體檢項目。專家稱,放射檢查的確有利有弊,不應檢查過度,也不必因此諱疾忌醫,嬰幼兒、少年兒童和孕婦普通健康體檢中應避免放射檢查。

體檢過度等於變相放療 做CT輻射量最大

瘋狂的體檢,變相的放療

放射檢查是把雙刃劍

放射檢查是一把雙刃劍,既有它不可小覷的作用,不少疾病的診斷離不開它,同時也會產生一定的輻射,對人體造成或大或小的傷害。

放射檢查包括透視、照片、X線檢查、CT、PET等。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學影像中心劉斯潤教授舉例告訴記者,當咳嗽長期治療沒有好轉,就要照X光片,看肺部情況,若仍不能確認,就要拍CT,治療後,還要複查,也要通過放射檢查,比如CT等;腦部有外傷或懷疑有病變時,要通過CT或核磁共振(MR)檢查來確診情況和程度……

不可否認的是,放射檢查也對人體有一定的損害。劉斯潤指出,放射檢查對人體的危害主要是來自X線產生的電離輻射。

這種電離輻射與人體細胞、體液等物質產生相互作用,可以直接破壞機體內某些大分子結構,可使蛋白分子鏈斷裂,破壞一些對物質代謝有重要意義的酶等,甚至可直接損傷細胞結構。而且,電離輻射還可以通過電離人體內的水分子,形成自由基,間接損傷人體。

在必須使用放射檢查的情況下,總的來說,仍然是利大於弊。“該用的時候還是得用,接受一定的射線量是允許的,一定量內人體還可以自我修復,一個成人年接受100毫西弗的輻射對身體沒有什麼損傷。”

體檢過度等於變相放療 做CT輻射量最大 第2張

危害1

4天做5次CT過度放射檢查相當於變相放療

50多歲的賈先生,因爲高血壓腦出血而被家人緊急送到深圳沙井某醫院。入院4天,賈先生被安排做了5次CT。醫院的這一行爲,被前來會診的專家認爲是過度檢查。而主治的醫生認爲,做的5次CT,是爲了給病人確診和衡量治療結果、觀察病情,這些檢查是必須的。會診專家透露,在基層醫院和有的民營醫院裏,放射檢查使用偏多,次數偏密,原因有多方面:要麼是醫生擔心病情變化要及時觀察,要麼是出於經濟利益和創收所需,要麼是醫療水平和認識的侷限,最多見過一個月內病人被要求複查照CT高達13次的!

那麼,在治療過程中,什麼纔是必要的檢查呢?

若遇到高血壓腦出血的病人,首診肯定需要頭顱CT檢查才能確診,通過CT掃描可以明確是否有出血、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以及爲治療方法提供參考。確診後,再做CT複查的情況一般爲:一是追蹤出血是否停止血腫是否有增大,二是觀察術後血腫清除程度和是否再次出血,三是病情突然變化如意識變差需要馬上明確顱內情況變化。

但目前來說,什麼時候需要做複查,多久做一次檢查,國家尚無統一規定或標準。鄧躍飛認爲,病情無明顯變化或進行性好轉時,沒有必要天天覆查,否則變成了變相放療。“我們的經驗一般急性期3~6天覆查一次即可,到康復階段2-3周複查一次,顱內血腫消失後如無異常情況就不需要複查。”他表示。


體檢過度等於變相放療 做CT輻射量最大 第3張

危害2

兒童孕婦等敏感人羣最易受放射傷害

醫學專家認爲,胸透、X光、CT等放射檢查,會造成部分機體細胞受損,尤其是高危人羣,例如未成年人,尤其是14歲以下的青少年和嬰幼兒。幾乎所有兒科、放射科專家認爲,在放射檢查中,胸透的放射量在X線檢查中是最大的,做一次胸透所受的輻射劑量等於照幾次到幾十次胸片,也等於做好幾次CT,大劑量的輻射可能會引發孩子患癌、基因突變以及造血功能障礙!

“兒童對射線比成人敏感,短時間內若多次接受放射檢查,容易對生長髮育尤其是生殖系統、眼球晶狀體、頸部甲狀腺造成損害。”劉斯潤告訴新快報記者,放射檢查包括透視、普通X線照片、CR(計算機X線攝影)、DR(數字X線攝影)、CT、PET等。

有文獻報道,兒童對於放射線影響的靈敏度是成年人的10倍多,女孩比男孩更敏感。在神經外科領域,頭顱CT檢查中骨髓吸收的輻射劑量高於胸部或腹部檢查。而且,嬰幼兒頭部徑線小,如果使用與成人相同的CT掃描參數檢查嬰幼兒患者,所接受的輻射劑量至少是成人的2倍。新生兒約有30%的骨髓位於顱骨中,在受到不必要的或過量的放射線照射時,其致癌效應發生的機率會大幅度增加,易誘發白血病、肺癌、甲狀腺癌、骨癌、皮膚癌等。

南方醫科大學附屬珠江醫院兒科專家也表示,如果兒童短時間內接受較多次數的X光照射,危害就會慢慢累積,造成身體細胞不可彌補的損害,而且將來誘發癌症疾病的概率也將大大增加。

此外,孕婦也是重點保護的對象。衛生部明確要求,受孕後8~15周的育齡婦女,不得進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檢查,儘量以胸部X射線攝影代替胸部熒光透視檢查;對育齡婦女腹部或骨盆進行核素顯像檢查或X射線檢查前,首先要問明是否懷孕。


體驗誤區一

檢查越多越好

因爲醫生只建議做B超來看乳腺情況,懷疑自己有乳腺增生繼而擔心會引髮乳腺癌的鄭女士惶惶不安,對醫生的建議很不滿意。在她看來,這些檢查遠遠不夠,至少不足以消除她的疑惑和擔心。她甚至當場發飆,怒罵道:“你以爲我不願意做別的檢查吧!B超有什麼用啊!人家都說應該拍張X光片或做核磁共振!要不怎麼看得清楚啊!你都開給我做吧!”

醫生不得不放下手頭的活,耐心地向她解釋道:“你才32歲,女性在40歲應該先用超聲檢查對乳腺進行普查,進一步檢查才用X線或核磁共振(MR),而且你又沒有明顯的胸部腫瘤症狀,並不是什麼檢查都做就是最好的!”

專家觀點:鄭女士這種檢查做得越多越好的想法,也是不少人的誤區。專家指出,檢查應適當,該檢的才檢,同時,還應該儘量選擇對身體損傷少的檢查方法。

體驗誤區二

一來就要做最貴、最高級的檢查

畢先生是番禺某樓盤的老闆,因爲工作繁忙,生活習慣也不健康,漸漸成爲了亞健康一族中的一員。而他與許多時下的有錢人一樣,想用金錢買健康。在生過一場大病後,他雖然更注意自身健康了,但方式卻讓人不敢苟同。“醫生,給我開個體檢套餐,我要最貴、最高級的檢查!”畢先生牛氣哄哄,一開口就是“多少錢不要緊”!


專家觀點:每種情況都有最佳檢查方法,不必太講究高端檢查,合適的纔是最好的。例如,頭部的檢查,根據情況不同用不同的檢查方法:若是頭外傷,首選CT檢查;懷疑腦腫瘤,則做核磁共振更好。

趨勢

對兒童放射檢查越管越嚴

不少大醫院早已取消兒童健康體檢胸透項目

“以前中小學升學、入幼兒園前,體檢中都有胸透這一必備項目。”劉斯潤稱。據瞭解,胸部透視主要是爲了檢查肺部有無結核和先天性心臟病。目前,常規的X射線胸部檢查包括兩種:透視和拍片,前者X射線的照射量是後者的10~20倍,而我國正在逐步減少使用和儘量避免使用高輻射量的透視檢查。

根據2006年1月24日衛生部出臺的《放射診療管理規定》:2006年3月1日起,核素顯像檢查和X射線胸部檢查不得列入對嬰幼兒及少年兒童體檢的常規檢查項目。X光透視不允許在少兒(14歲及以下)身上使用。而日前,衛生部再出新通知,進一步規定不得將放射檢查列入對兒童及嬰幼兒的健康體檢項目。

“我們11年前就取消了兒童的透視檢查,一年前徹底取消了胸部透視檢查。”劉斯潤對記者表示,由於透視檢查成像並不清晰、檢查結果無法留底,其輻射對醫患雙方來說都較大,因此,不少大城市、大醫院都相繼取消了胸透,儘量用拍片代替。

理性檢查3對策

●對策一

不諱疾忌醫但要減少“不必要”的檢查

雖然說嬰幼兒對放射檢查的電離輻射的敏感性要比成人高,但專家們均表示,只要不是大量頻用,就不會有太大影響。

對嬰幼兒檢查的限制,主要是健康體檢中使用的限制。關鍵是避免“不必要”的檢查,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必要的,對孕婦和兒童更是能免則免。他指出,影像學檢查是醫學檢查必不可少的,公衆不必對之太過害怕,沒必要聽風就是雨。有些疾病的高危人羣,要確診疾病時更是不能避免。

例如,50歲以上有吸菸史的人,因是肺癌高危人羣,應該做CT看看肺部情況;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人羣也少不了必需的定期心血管檢查。

沒有必要談放射檢查色變,輻射不是那麼可怕,它廣泛存在於我們生活中:太陽下曬上半天也會有幾毫西弗的輻射,坐飛機也有少量輻射,電腦、電視等家電也會有輻射。對成人來說,一年一次使用放射檢查作爲健康體檢,不必過多擔心;但對青少年和嬰幼兒,不應在普通健康體檢中使用放射檢查。

●對策二

儘量用低劑量檢查代替高輻射劑量檢查

專家指出,很多以往使用高輻射量的放射檢查方式,現在可改用低輻射量或沒有輻射的檢測方法代替,這是影像學檢查的發展趨勢。例如,以前腹部CT檢查要100多毫西弗的輻射量,現在可以控制在10毫西弗左右;以前心臟冠狀動脈CT檢查是幾十毫西弗,現在可以做到僅0.5~2毫西弗輻射量。

如何既降低劑量,又保證效果?這需要通過提高儀器敏感度、改用計算機計算等方法改良設備,避免了以往想看清楚必須用高劑量的做法。也正是由於設備的改良和推陳出新,有更多的低劑量、低輻射量的方法可取代高輻射的檢測方法。

過去已育婦女要放節育環,都是在透視下進行,現在可以用B超,沒有輻射;孕婦生孩子前若要測骨盆,以前也是用透視,現在也用沒有輻射的超聲、核磁共振來代替。

雖然現在普遍認爲透視對人體危害較大,但有的情況下其作用不能完全被其他傷害小的方法代替。例如,鋇餐需要結合透視來檢測胃腸道疾病,雖然胃鏡能一定程度上代替鋇餐透視檢查,但有些情況仍不是胃鏡能看到的,還得藉助鋇餐。“遇到這種情況,從利弊考慮,興許還是得用透視。”

●對策三

非檢查不可時做好防護措施

衛生部有關通知要求,醫療機構應當爲受檢者配備必要的放射防護用品,對非投照部位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嚴格控制照射野範圍,避免鄰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或組織受到直接照射;對育齡婦女腹部或骨盆進行X線檢查前,應當確定其是否懷孕,不得對孕婦進行腹部或骨盆放射影像檢查。檢查中除受檢者本人外,不得允許其他人員留在機房內,當受檢者需要扶攜或近身護理時,對扶攜和護理者也應採取相應的防護措施。

“孩子的生殖系統對射線最爲敏感,通常我們在爲兒童做放射檢查時,都會給他們圍上鉛圍裙,以保護性腺。”劉斯潤告訴記者,這一防護措施,也只有在兒童這些特殊人羣身上的某些部位使用。“若保護得嚴嚴實實,又如何做檢查呢?”


相關

鏈接

X線攝影、CT、PET、核磁共振、B超,哪樣輻射量最大?

衛生部日前發佈的通知要求,健康體檢應當優先使用普通X線攝影、CR(計算機X線攝影);有條件的地區,推薦使用DR(數字X線攝影)取代普通X線攝影和CR檢查。

健康體檢不得使用直接熒光屏透視;除非有明確的疾病風險指徵,如年齡在50週歲以上並且長期大量吸菸、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爲中高風險等,否則不宜使用CT(計算機斷層掃描裝置)等;不得使用PET(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裝置)、PET/CT、SPECT(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裝置)和SPECT/CT。

B超和核磁共振對人無輻射,X線攝影(包括普通X線攝影、CR和DR)、CT和PET在同一部位使用,輻射量由大到小爲:CT>PET>普通X線攝影>CR>DR

不同部位

各有首選檢查方式

不同的檢查方法有各自優勢,有一定的選擇規律,但切忌一概而論,具體還是要因人而異、因情況而異,以下僅供參考:

●對於淺表性器官和腹部實質性臟器,首選超聲檢查如B超;

●顱腦外傷、中耳鼻咽喉部、骨骼和肺的腫瘤,一些細微的骨創傷,都可首選CT檢查,必要時加增強掃描;

●腦腫瘤與病變、脊髓病變、關節和韌帶創傷與病變、一些細微隱匿性的骨折等的檢查可首選磁共振(MR)。


“十天原則”:月經來潮後10天內不做X線檢查

專家告訴記者,女性在懷孕、備孕、經期等特殊時期,應對X線檢查有所禁忌:

●35歲以下的女性不做乳腺X攝影。15歲以下發育期少女應禁用乳腺X攝影,孕期和準備懷孕的女性應慎用;女性40歲以前一年超過一次乳房X線檢查,弊大於利;40歲後每年做1~2次乳房X線檢查則利大於弊。現主張用超聲檢查代替X線乳腺檢查進行普查,進一步檢查才用X線或MR。

●準備懷孕的女性應在X線檢查半年後再懷孕,以最大限度避免因體檢不慎帶來的胎兒畸形。

●育齡女性應遵循“十天原則”,即月經來潮後10天內不做X線檢查。

●做子宮輸卵管造影,須在月經乾淨後5~10天進行(一些專家認爲3~7天),檢查後3個月內避免妊娠。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