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今日頭條 > 聚焦世界糧食日 糧食安全狀況區域差異巨大

聚焦世界糧食日 糧食安全狀況區域差異巨大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50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聚焦世界糧食日 糧食安全狀況區域差異巨大

據統計,2012—2014年,南亞仍有2.76億人口長期吃不飽飯。圖爲今年6月在巴基斯坦西北部班努地區,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援助配送中心正在準備爲北瓦濟里斯坦部落流離失所的難民發放糧食。(人民視覺)

核心閱讀

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今年糧食日的主題爲“家庭農業:供養世界,關愛地球”。以家庭農業爲主題,目的在於讓國際社會更多認識到家庭農業和小農戶在保障糧食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這些年,雖然在減少飢餓人口方面,整體取得進展,但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出,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之間以及各大洲、區域之間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雖然總體進展明顯,但在發展中國家,還有約1/8人口長期受飢餓困擾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最新出版的《世界糧食不安全狀況2014》報告,全球飢餓人口正在持續減少,2012—2014年,估計約有8.05億人口長期遭受食品短缺困擾,這比上個十年減少了1億多人,比1990—1992年減少2.09億人。

報告還指出,相比於1990—1992年,僅中國的食物匱乏人口就減少了1.38億人。

目前糧食安全狀況的區域差異很大。據糧農組織估計,在全球8.05億長期遭受食物缺乏的人口中,絕大部分是發展中國家的居民,數量達到了7.91億。也就是說,幾乎每8個發展中國家的人中,就有一人長期受飢餓困擾。

發展中國家中,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區在糧食安全方面取得的進展最大:長期飢餓人口從1990—1992年的6900萬,下降至2012—2014年的3700萬。

就飢餓人口減少的絕對數量而言,亞洲的中國、印度和越南排在前三位,糧農組織指出,與1990—1992年間相比,印度和越南分別減少了2000萬。即使如此,世界飢餓人口中仍有2/3在亞洲:該地區有5.26億人受到食物不足的困擾,2012年—2014年,南亞仍有2.76億人口長期吃不飽飯,僅比1990—1992年的數字略低;特別是在西亞地區,由於長期災害和衝突,飢餓人口數量從1990—1992年的800萬升至1850萬,是全球少有的飢餓人口數量提高的區域之一。

非洲農業自然稟賦與糧食安全狀況形成反差,近30年來人均糧食產量持續下降

非洲大片區域的土壤、日照、溫度等非常適合農業開發和糧食種植。世界銀行數據顯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幾乎佔到了全球未開發土地的一半,超過兩億公頃,可耕地面積約佔世界26.4%,水力資源佔12%。然而,非洲是全世界唯一的人均糧食產量近30年來持續下降的地區。

擁有豐富農業資源,非洲爲什麼不能養活自己?首先,非洲農業生產率低,多是以婦女爲主要勞動力的小農粗放型經營。中國—埃塞俄比亞農業職業技術教育與培訓合作項目顧問彭大軍告訴本報記者,刀耕火種是埃塞俄比亞持續幾千年的農業耕作方式,燒荒後僅用木棍戳出一個坑撒上種子,基本沒有田間管理,更不用說精耕細作,自本世紀初以來纔開始在中國等國家農業專家的幫助下推廣田間管理和犁耕。

其次,非洲國家缺乏農業投入的意願。盧旺達農業部農業開發局局長穆罕達對本報記者說,非洲國家用在農業生產和研發上的資金非常有限,且政府缺乏投入的意願,非洲大量石油美元投入到國外或本土利潤更豐厚的產業,各國沒有意願將資金投入到利潤較低的農業。第三,在西非薩赫勒、馬裏,東非索馬里、中非剛果(金)等地區,國內衝突與旱災等天災人禍相疊加,嚴重阻礙和威脅到非洲糧食安全。

世界銀行今年3月發佈的題爲《增長的非洲:釋放農業經濟潛力》報告指出,非洲要想將良好的條件變成現實,需要在政治意願、農業投入、農業基礎設施、打破外國壟斷、明確農業發展目標等各方面下功夫。

確保糧食安全不僅僅需要增強糧食生產,避免浪費也是關鍵一環

在歐洲,根據歐盟統計局的數據,從2006年起,歐盟國家每年高達9000萬噸的食品被白白扔進垃圾箱,造成極大的浪費。“荷蘭人均每年浪費541千克食物,在比利時,這一數字是345千克,當許多人還在捱餓時,我們卻在大肆浪費食物。”比利時倉儲式超市高樂匯的一名負責人向本報記者表示。

美國是食品生產大國,同時也是食品浪費大國。美國人的垃圾中約有1/5是被丟棄的食品,據美國環保署最新數據,2012年美國人丟棄了360萬噸食品垃圾,這一數字是1990年的1.5倍。

放眼世界,全球約1/3食物從未端上過人類的餐桌就被棄之不用,這一問題在發達國家尤爲突出。根據聯合國的統計,每年發達國家浪費的食物幾乎等於撒哈拉以南地區全年食品的淨產出。聯合國糧農組織今年9月的一份報告指出,驚人的食品浪費表明,確保糧食安全不僅僅在於增強糧食生產,避免浪費也是關鍵一環。

發達國家的食品浪費多發生在零售和消費環節。美國國家資源保護委員會食品與農業項目科學家達娜·甘德思告訴本報記者,消費者希望能買到高品質的產品,零售商和餐廳也希望能向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在對食品篩選的過程中會造成大量浪費。另外,消費者對食品也存在認識的誤區,認爲那是食品變質的分界線,造成許多已過生產商標註的保質期但實際上並沒有變質的食品也被丟棄。

甘德思認爲,減少食品浪費首先要從提高公衆的反浪費意識做起,同時儘可能少地讓食品廢棄物流向填埋場。美國部分地區已經開始進行這方面的嘗試,自10月起,馬薩諸塞州開始禁止商業食品廢棄物進入垃圾填埋場,將酒店、餐廳、學校、醫院等場所產生的食品垃圾送往廢物處理設施,進行能源轉化或是送往農場作爲動物飼料。另外,政府還應採取行動消除公衆對食品保質期的誤解,這方面歐洲已經走在前面,但在美國還做得並不夠。

(本報布魯塞爾、約翰內斯堡、華盛頓10月15日電記者張傑、吳剛、苑基榮、張建波、陳麗丹)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