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健康科普 > 六個方法和塑料說再見

六個方法和塑料說再見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63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澳大利亞蒙納士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最新研究顯示,澳大利亞每年的塑料垃圾超過1.3萬噸,雖然禁塑令在實施中,但民衆接受度並不高。

六個方法和塑料說再見

研究認爲,要想如澳大利亞政府期望的那樣——在2030年之前淘汰一次性塑料製品,需從行爲科學入手,對民衆的行爲和意識產生更深層的影響。塑料用途廣泛,很多一次性消費品都是塑料製成,它可塑性強、耐用、防水且價格便宜,僅靠禁塑令、徵稅和技術研發是不足以讓人們產生根本性改變的。比如受到很多研究者追捧的技術手段,包括提高回收技術、用藻類或者澱粉製作可生物降解塑料,用小蠟冥或者突變細菌“吃掉”塑料廢物等等,這些手段進入市場緩慢又成本高昂,且有額外的溫室氣體排放和資源消耗問題,用它們來促進限塑會很緩慢。其實,我們周圍已經有能替代一次性產品的可重複利用品,關鍵在於如何讓羣衆形成使用它們的習慣。該研究認爲,應用經濟學、心理學、社會學和傳播學手段,從政府和企業出發,利用行爲科學能爲限制塑料提供一條路徑,鼓勵民衆改變行爲習慣,造福環境、社會和經濟。媒體關注和社會規範。研究發現,僅通過一些宣傳活動不可能改變一個人的行爲,但通過媒體關注環保和政府宣佈一些社會規範(可接受行爲的不成文規則),可以提高公衆對某個問題的認識,間接影響我們的行爲。賦予個人權利。給個體賦權,讓每一個人感到自己行爲的改變會影響很重大的問題。比如,模仿可持續行爲,使用環保杯或者蜂蠟包裝。金融抑制措施助力。在保護環境問題上,小額度的金融抑制措施是很好的助推策略,比如愛爾蘭著名的對一次性塑料袋徵收“塑料稅”;很多咖啡店爲自帶杯子的顧客打折等。改變默認習慣。在超市和商場,我們習慣了伸手扯一個塑料袋或在收銀臺附近直接拿塑料袋,這是一種不經思考的默認規則,我們可鼓勵零售商更改政策來實現對默認規則的改變。在日本超市,收銀員每一次都會詢問顧客是否需要塑料袋,6個月後日本超市塑料袋的拒絕使用率提高了40%。同樣,除非顧客點名要,否則不給飲品配吸管。在關鍵位置反覆提示。減少民衆對一次性塑料製品的依賴還有一個力度大且簡單的方法,即在重要的地方、常去的地點、經常可見的位置,如停車場和單位,張貼提示,時刻、反覆提醒人們帶上自家可重複使用之物。製造商多生產環保品。消費需求可促使製造商生產更方便的可重複使用的產品,像可摺疊咖啡杯、金屬吸管等。企業可以通過引入產品共享方案,使得可重複使用的商品更容易獲得。

不過,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比如可重複使用的咖啡杯在辦公室或者咖啡店行得通,因爲同一批顧客會定期光顧,但在畫廊或博物館不適用,因爲來客每天都不同。再比如,要想在全國逐步淘汰塑料,可從提高人們攜帶可重複使用產品的宣傳活動開始。一段時間後,就會有民衆買賬,並逐漸改變自己的行爲。之後,再實施禁塑令,會更順利。


【版權聲明】本文爲生命時報獨家授權的原創文章,請勿轉載、抄襲或改寫。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