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健康科普 > 居家養老不容易 生活裏得邁過四道坎

居家養老不容易 生活裏得邁過四道坎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36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受訪專家:中國亞洲經濟發展協會養老產業促進會執行會長陳玉琢

山東省養老產業職業教育集團常務理事蔡力堅


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到2.3億,與此同時,未富先老、空巢化、少子化等問題逐漸凸顯,如何實現上億老人“老有所養”在民政部養老服務業專家委員會的專家看來,未來居家養老所佔比例將高達98%。居家養老的好處多多,且更符合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可以有獨立的生活空間、有家的感覺,更能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但選擇居家養老的老人仍會面臨很多生活障礙。

比如,看病就醫不方便,特別是當子女無法陪同,周圍又缺少醫療網點時;請保姆或護工照顧半自理或失能老人,費用不菲;獨居老人在家的安全性較低,萬一發生意外,可能耽誤送醫治療時間;缺少人際溝通交流,可能導致抑鬱等不良情緒。上海市統計局調查顯示,問及居家養老需要擔心的問題時,人們選項主要集中在六個方面:一是看病就醫不方便,爲39.5%;二是難以承受僱傭護工費用,爲33.3%;三是給家屬帶來生活負擔,爲26.5%;四是一日三餐無法解決,爲26.1%;五是起居難以自理,爲25%;六是缺少人際溝通交流,爲20%。中國亞洲經濟發展協會養老產業促進會執行會長陳玉琢表示,安享晚年生活的老人,應當滿足12個字的目標:健康長壽、快樂生活、優雅老去,而要做到這一點,無論身體、心理或居家環境等方面,都要邁過以下幾道坎。

居家養老不容易 生活裏得邁過四道坎

足而不過找平衡

身體健康是享受老年生活的基礎,越是健康的老人,在家養老可能遇到的問題就會越少。陳玉琢說,通過科學的自我健康管理,讓60歲後的退休生活告別大把藥片,並不是不可能。老人由於新陳代謝變慢,身體本就容易發胖,特別是更年期後的女性,極易出現脂肪堆積。若不加註意,血脂、血糖等指標就會攀升。由中國人民大學老年學研究所發佈的2016年《中國老年社會追蹤調查》報告顯示,超七成老年人自報患有慢性病,其中大部分爲“三高”。所以,血脂、血糖已經有異常的老人,必須通過飲食、運動加以控制;但血脂正常的老人,則不必如此。

陳玉琢說,現在的老年人都容易陷入兩個極端,或不加控制,或控制過分。部分老年人十分重視飲食營養,卻常常因理解偏差採取錯誤做法。比如,有些老年人因爲害怕血糖過高而長期飢餓,因爲害怕血脂升高而幾乎不吃肉製品,因爲要“清淡飲食”,每天只吃煮麪條加一點菜等。這些做法往往會嚴重影響到老年人的營養狀況,獨居老人的問題尤其嚴重。澳大利亞研究人員發現,獨居人羣更易缺乏“核心食物”,養成不健康飲食習慣,導致營養失衡。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運動中。老年人有充足的空閒時間,也比年輕人鍛鍊積極。他們練得勤,堅持得久,甚至風雨無阻,卻沒意識到超強度和長時間的鍛鍊有可能危及健康,如增加骨折、拉傷等運動風險,或引起心臟不適等。陳玉琢強調,在養生保健上一定要掌握好度,找好健康的平衡點,足而不過纔是金標準。此外,他提醒,老年人不要把健康目標寄託在保健品上,食療遠比大吃保健品效果更好。

危險評估時時做

跌倒是老年人最大的健康殺手之一。近1/3的老年人跌倒後需要到醫院治療,7.3%的老年人甚至需要住院。“可以說,老人最怕跌倒,因爲一旦骨折、臥牀,老人的身體狀況就會急速惡化,直接影響到健康壽命。”陳玉琢認爲,防跌倒最重要的場所之一就是家裏。

山東省養老產業職業教育集團常務理事蔡力堅在養老機構打拼了10多年,他最深的感受是,保障老人安全的前提是做好風險評估和預判。比如,子女要仔細觀察,記錄下父母不尋常的變化,以及時發現他們身體的變化:是否視力嚴重衰退,是否腿腳明顯變差,是否出現癡呆跡象等。而後再針對具體的問題進行治療,併合理安排家居,降低跌倒風險。陳玉琢也表示,老年人跌倒的發生並不完全是一種意外,而是可以進行預防和控制的。比如,研究表明,堅持參加規律的體育鍛煉,增強肌肉力量、柔韌性、協調性、平衡能力、步態穩定性和靈活性,可有效減少跌倒。居家佈置的改變則可以從4個原則入手:保證照明設備光線足夠;堅持無障礙原則;合理安排傢俱高度和位置;衛生間、廚房嚴格防滑。比如,換掉瓦數過低的日光燈,過低的插座最好改造上調高度,不用太高的櫃子,衛生間放置防滑墊並安裝扶手等。陳玉琢說,不僅子女需要有防範意識,也要對老人進行安全教育。比如,老年人應當提醒自己,需要登高攀爬的事最好不做,可能有積水的地方要慢走、找扶手。

居家養老不容易 生活裏得邁過四道坎 第2張

走出去再走進來

國內外衆多研究發現,年齡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有着明顯影響。通常,年齡越大,可能面臨的心理障礙越嚴重。研究人員認爲,這可能是由於多種疾病和死亡的威脅,老人擔心自己成爲家庭的累贅,失去個人價值,因而出現悲觀、抑鬱情緒。最新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11月,全國超過兩成家庭戶需至少贍養一位65歲以上老年人,其中三成屬於空巢家庭。

陳玉琢說,如何緩解空巢老人的情緒障礙,是養老領域亟待解決的一大問題。緩解老人心理問題的根本,是讓他們找到自己生活的價值。陳玉琢認爲,除鼓勵子女多回家看看外,要實現這一目標,更需從“走出去和走進來”兩方面着手。“走出去”強調老人要主動“出擊”,找到能夠讓自己老有所爲的位置。無論選擇返聘上崗,讀老年大學,還是培養興趣愛好,參與社交活動,都有助於老人走出孤獨,迴歸社會。“走進來”則是希望社會構建更完善的老人心理支持體系。比如由社區居委會牽頭負責老人的定期探訪工作,也可組織志願者上門陪老人聊天;相關養老機構或專家可在政府授權下設置愛心熱線,鼓勵老人遇到問題,主動諮詢。“一老與一小的交流,最能給老人帶來心理慰藉。”陳玉琢說,爲中小學校和社區老人建立起長期聯繫,應當成爲未來努力的方向之一。

居家養老不容易 生活裏得邁過四道坎 第3張

留好老本自己花

有“老窩、老友、老樂、老本”被認爲是幸福養老生活的重要來源。相對來說,在這“四老”中,老本是重視度較低的一項。受過去文化生活影響,這一代老年人在金錢觀上存在一種共性,即,自己花錢很省,爲子女孫輩掏錢很大方。劉莉(化名)原打算給爸媽各自買套保暖內衣,可去超市看了看,覺得都不太好,就留了錢讓老人自己買。可最近打電話回家一問,老人到現在都沒買,說是覺得都太貴,舊的也能穿,沒必要再花這個錢。“我爸媽一輩子節儉,有點錢就想給我們。其實我姐一個月工資過萬,我的工資也夠用,我倆都沒打算花父母的老本。”

劉莉說,她爲了說服父母爲自己花錢費了不少工夫,但一直沒用。蔡力堅強調,老人就應該學會爲自己花錢,並花點精力對自己的“老本”做好規劃。“按照自己的需要和興趣愛好,可以將錢大致分成幾塊。”蔡力堅解釋說,首先看自己有多少保險,留出一部分可能用於醫療的錢;然後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考慮是否需要請保姆,可能需要花多少錢;如果老人對吃比較有講究,還需要專門分出一份作爲日常飲食費用;最後再考慮自己在興趣愛好上可以投入多少。比如,喜歡旅遊的老人,可以規劃一下每年出行幾次,是出國遊還是國內遊,參考自己的經濟狀況,做個大致預算。俗話說,兒孫自有兒孫福。“老人最不需要考慮的就是給子女留多少錢,因爲把錢用在自己身上,讓自己過得更好,才能真正讓子女安心。”蔡力堅說。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