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健康科普 > 雙手超神 給大腦裝起搏器的人

雙手超神 給大腦裝起搏器的人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28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受訪專家: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功能神經外科副主任胡永生


上午9點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宣武醫院功能神經外科診室門前,候診的人排得滿滿當當,80多歲的老人、歪着頭的中年男士、帶着孩子的年輕媽媽、坐在輪椅上的腦癱患兒……很多患者慕名前來。

一扇門隔絕了診室外的喧囂。湖藍色的窗簾、整潔的白色醫生服,讓診室內顯得沉靜。“別擔心,有辦法。”胡永生一邊檢查病人的狀況,一邊詳細詢問病情。他身材高大、髮絲整潔,鏡片下的眼睛平和溫暖,整個人像濾過窗簾的陽光,溫暖、親和,給人一種莫名的信賴感。

雙手超神 給大腦裝起搏器的人

病人是最深的牽掛

在問診、治療過程中,胡永生會詳細詢問每個病人的病史、病情,在考慮病人的意願、評估各種風險後,給病人提供最適合的治療方法。經濟條件不好的病人,胡永生會考慮,怎麼把有限的錢花在最需要的治療上,在哪裏治療既有效、報銷又多;爲了減少外地患者往返奔波,他會讓專門的輔助人員給病人登記預約,等有牀位了,提前打電話通知,好讓他們能安心回家等待;對於畏懼手術的病人,他闡明風險,溫和開導,消除病人的害怕心理。

胡永生最牽掛的病人,是藏區的腦癱患兒們。2016年,宣武醫院功能神經外科團隊到四川做義務醫療支援。阿壩藏族自治州馬爾康縣平均海拔3737米,別說做手術,連走路都困難,在這種境況下,他和團隊依舊成功地給藏區腦癱兒童們做了手術,讓他們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樣走路、玩耍。如果沒有胡永生和他的團隊,這些孩子一輩子都沒有機會走路,更別提上學。還有一些患兒,在醫院的幫扶下來到北京手術。胡永生感概道,他們回去以後,有的通過康復治療逐漸好轉,有些卻再也沒有音訊。“孩子們到底恢復的好不好”,成爲了他不能放下的牽掛。

雙手超神 給大腦裝起搏器的人 第2張

想盡辦法終結疼痛

就診病人很多都有功能性疾病,沒有性命之憂,卻會造成很大痛苦,很多病人痛到受不了,就想輕生、自殘。2005年,神經功能外科來了一位50多歲的東北病人,丘腦痛了五六年。當時,腦起搏器手術治療丘腦痛在國內屬於新技術,誰都不敢輕易“吃螃蟹”,胡永生大膽接了下來。手術前,他明白告知病人:“這屬於第一例,你是否願意試試效果?”病人很開通,說別無他法,願意一試。手術效果很好,病人疼痛消失了,肢體活動也恢復了。12年來,胡永生一直和這個病人保持聯繫,不斷提供新信息,指導他的治療。

胡永生還治療過一位70多歲的臂叢神經痛病人。他20多歲時因車禍傷了胳膊,此後,胳膊常常莫名疼痛。當時醫學還不發達,誰都說不清是什麼原因。受傷後十幾年,因爲實在無法忍受疼痛,他直接要求把胳膊截肢。可截掉了胳膊,疼痛還是存在。就這樣,這種疼痛如影隨形,折磨了他53年。後來,病人來到了宣武醫院神經外科,胡永生爲他找到了病根,手術治療後,疼痛終於消失了。儘管病人手術很順利,胡永生還是很遺憾:“如果他早來15年,就可以少疼15年,因爲這個手術,我們科室15年前就可以做了。”

雙手超神 給大腦裝起搏器的人 第3張

不放過每一個進步的機會

儘管平常問診加學習又忙又累,胡永生還是希望新技術發展快一些,這樣就可以減少更多人的疼痛。胡永生2000年進入宣武醫院功能外科,在這將近17年時間裏,他從未停止研究新技術。只要國外有了最新的技術,他就馬上抓住機會進修學習,儘快學會,然後回國給病人做手術。他說:“醫生是一個需要學習一輩子的職業,醫療專業技術基本三五年更新一次,我的技術不是從課本上學來的,都是根據國外最新進展,學習進修來的。我們的手術治療方法可以做到完全與國外同步。”

醫療手術是最精細的藝術,胡永生最擅長的是腦起搏器手術。術前,他會先通過核磁共振掃描進行大致定位,術中,再通過立體定向框架,給病人的大腦建立可以精確到毫米級別的三維座標系,再用比頭髮絲還細的微電極,檢測病人腦神經細胞的異常放電,可以精確到一個神經細胞的級別,以達到預期的精確效果。通過兩個手段結合,最終將比鉛筆尖還細的腦起搏器電極放到大腦中準確的位置。這種腦起搏器手術能夠有效治療帕金森病、原發性震顫、肌張力障礙、疼痛和癲癇等多種腦功能性疾病。國外一個治療中心一年只能做三五十臺手術,胡永生所在的科室可以做到400臺左右。“我們是世界最大的腦起搏器植入中心,手術數量也是全世界最多的。”

胡永生說:“儘管每一個病人都不同,但是,對待每場手術,我都像對待藝術品一樣,不希望有任何瑕疵。”


【版權聲明】本文爲生命時報獨家授權的原創文章,請勿轉載、抄襲或改寫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