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今日頭條 > 浙江多家醫院名醫捲入回扣門 非現金方式“聯絡”

浙江多家醫院名醫捲入回扣門 非現金方式“聯絡”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61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形容一個好醫生,人們習慣稱其爲德技雙馨。

浙江多家醫院名醫捲入回扣門 非現金方式“聯絡”

其實,很多醫生確實醫術高超,治病救人,受人敬重。但也有一些醫生卻因“回扣門”被拉下水,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寧波市第二醫院神經內科原主任沈國柱、原副主任楊生剛,日前就分別因涉嫌受賄18萬餘元、26萬餘元,紹興縣檢察院起訴到紹興縣法院。此前,原爲省中醫院幹部科主任醫師的俞仰光,因涉嫌受賄21萬餘元,被杭州市上城區檢察院起訴到法院,已開庭審理。

把這些“名醫”拉下水的,都是同一事件——兩年前曾引發浙江多家醫院地震的“依達拉奉”(一種腦保護劑)藥品回扣案。

醫德與醫術,孰輕孰重?

現象:明贏口碑暗拿回扣

對不少曾到寧波第二醫院神經內科就診的病人來說,“楊生剛”這個名字應是耳熟能詳。

通過百度搜索“楊生剛”,除了第一條搜索結果是關於他受審的報道,其他幾乎全是醫療網站對他的介紹,病人對他的褒獎及向他提出的諮詢。

只是,這些諮詢已很久沒有得到醫生本人的答覆。因爲在2月9日,楊生剛因涉嫌收受藥品回扣,在紹興縣法院被提起公訴。

即使站在被告席上,許多熟悉他的人,還是不能將眼前這位溫文爾雅的楊醫生,和一個犯罪分子的身份聯繫在一起。這樣的落差,甚至連楊生剛自己也難以接受。

1962年出生的他,事發前是寧波市第二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50歲以前,楊生剛的人生幾乎可以說一片光明。據他自己講述,從小學到高中,他一直是班長,學習成績名列前茅。17歲考上大學,22歲入黨。從醫20多年以來,他已記不清搶救了多少位危重病人,只知道自己收到來自病人的感謝信和錦旗一直都沒間斷過。由於醫術精湛、工作認真負責,楊生剛在病人中口碑甚好。爲此,他的門診量也一直排在醫院的前3名。

事業有成的楊生剛,沒想到自己會在事業的巔峯期,狠狠地摔下來。

在2007年左右的一次年會上,他認識了原江蘇先聲藥業有限公司寧波辦事處的醫藥代表毛某和一名自稱鄒經理的人。會後,鄒經理帶毛某到寧波市第二醫院辦公室找到楊生剛,向他介紹必存牌依達拉奉注射液藥品,希望他在平時工作中能使用這種藥品。後來再次見面時,毛某對楊生剛承諾,每使用一支必存牌藥品會給他10元的回扣,楊生剛默許。

此後,楊生剛便利用自己以及他領導的醫療小組成員姜某開具處方的職務便利,優先使用必存牌依達拉奉。根據楊生剛在公安階段的交代,從2008年開始直到他被抓,他和姜某兩人共開出34968支必存牌藥品,從毛某手中收到現金回扣達34萬餘元。

2010年2月,寧波本地論壇上出現一則帖子,發帖者自稱是一家醫藥公司業務員,因不滿老闆剋扣工資,決定將其醜行公之於衆。在帖子中,發帖者曝出寧波多家醫院30多位醫生收受回扣的金額,楊生剛也在其中。後來此事越演越烈,波及到杭州等地多家醫院。

同在寧波二院神經內科,因爲原主任沈國柱接受了易達生牌依達拉奉注射液藥品醫藥代表樓某的請託,每使用一支藥品可獲得18元的回扣,因此易達生牌依達拉奉成了其領導的醫療小組在日常用藥中的優先選擇。一位辦案檢察官告訴記者:“根據這家醫院3個醫療小組的對比情況,可以明顯看到藥品回扣大大影響了醫生用藥選擇。”

追蹤:感情是虛利益爲實

此次“回扣門”並不孤立,近幾年來,省內外類似事件層出不窮。

早在2004年初,瑞安市檢察院在抽查瑞安市人民醫院藥品的過程中,就發現該院200多名醫生中,有56人收取醫藥代表的回扣,總金額高達110多萬元。

一年多前,一名自稱“金華義烏市出租車司機”的舉報人曾傳真材料給媒體,稱在車內發現乘客落下的資料:包括一張“江蘇正大豐海製藥有限公司醫藥代表胡智清”的名片,和一份名爲“磐安人民醫院5至11月果糖用量費用彙總表”的清單,其中列有31名醫務人員的姓名、科室、藥品用量及“醫生費用”。

與此同時,在國內醫學界享有盛名的湘雅醫院,也曝出多名負責藥品和醫療設備採購的工作人員涉嫌商業賄賂;另有舉報者向媒體寄出包含8段視頻的光盤和相關文字材料,直指北京腫瘤醫院兩位醫生收受醫藥回扣、賄賂……

分析頻頻發生的此類事件,幾乎每一次都和內部披露、網友爆料等偶然性因素密切相關,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從楊生剛的案件中,我們可以發現一些端倪。

據楊案中的醫藥代表毛某交代,他們這些醫藥代表平時經常會去聯繫醫生,“會請這些醫生出去吃飯,每個月有好幾次;在過年過節時,會送東西給醫生,有海鮮、滋補品、超市卡、商場購物卡、數碼產品等;也會組織醫生去旅遊,主要是借參加全國年會、學術會議等機會”,甚至一些醫生每年參加的很多年會、學術會議,以及課題費用、文章發表等費用,也由醫藥代表來承擔。

而且這一類手段已經變得常見。一位曾從事醫藥代表工作長達17年的業內人士就透露,不少醫藥代表已從挨着科室偷偷塞紅包等初級手段,向出國旅遊、公家賬號走賬等隱祕方式轉變。

據一位退休醫生的回憶,一些醫藥代表爲了完成銷售任務,甚至在一個地方長期攻堅,且手段越來越多。譬如,一名西安某醫藥公司的代表,每天到醫院的某科室義務打掃衛生,且一干就是一個多星期。後來,該醫藥代表又給科室醫生買禮品,請吃飯,並重點攻堅主治醫生。最終,這名醫藥代表終於談判成功。

有業內人士認爲,現在通過這樣一種非現金的方式進行“感情聯絡”,對許多醫生來說往往具有麻痹作用,不少人一開始甚至意識不到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而對醫藥代表和另外一些對此已經習以爲常的醫生來說,通過這樣多渠道、全方位的“聯絡”,也更加具有隱蔽性,大大增加了監督查處的難度。

猛藥:外強監督內治根源

“我可以說是一個名符其實的法盲。我一直錯誤地認爲,拿藥品回扣不是犯法,最多也就是違紀違規,再加上從衆心理和僥倖心理,逐漸偷偷拿起了回扣。”

“我對不起黨和組織對我多年的培養和教育,我對不起家人和親友們對我的殷切期望,也對不起衆多付予我希望和責任的病人,爲此,我本人也付出巨大的代價,喪失了自由,喪失了優越的工作環境,停止了我爲之奮鬥的醫生工作,這一切都是我自己造成的,我咎由自取,我理應受到法律的嚴厲制裁……”

楊生剛在遞交給法庭的悔過書中,這樣解剖自己。

“藥品回扣背後有很多更深層次的問題,我們不能迴避。”面對屢屢曝光的醫生收受回扣事件,一位畢業於上海一家醫學院校、現已離開醫院轉行的“前任醫生”,忍不住在溫州一家網絡論壇上“吐槽”。

“其實從事醫療行業的人員,從選拔開始就很少關注道德層面的問題。醫德教育只是表面文章,隔靴搔癢而已。本人畢業的醫學院校,醫療教育水平不敢說國內頂尖,一流水平也算是有的,但我基本沒有接受過有關醫德的系統教育,其他院校的醫德教育你可以想象。”

這位“前任醫生”還尖銳地指出,醫生這一職業正面臨一個普遍困境:風險大,責任大,壓力也大。“經過8年的科班學習,碩士畢業,28歲左右,剛參加工作的醫生收入大概在3000元至4000元,相當於一個入行3年的理髮師。如果嚴格執行現在這種收入分配體制,不出幾年,沒有醫生再願意從事臨牀工作。”他指出,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某些醫生爲了蠅頭小利,漠視職業的神聖性;而那些醫院在基礎建設、設備投入等方面壓力增大的情況下,對此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放縱態度。

“只要這種體制不變,收取回扣就沒法從根源上消失。”一名從事醫療工作10餘年、深諳行業狀況的醫生指出,加強醫風醫德教育、督促醫務人員自律固然重要,但解決問題的關鍵,還是應該從歷史根源入手,解決體制弊病。

此外,還有業內人士認爲,醫藥商業賄賂屢禁不止,和處罰力度太弱也有很大的關係。目前國內因收回扣被吊銷執業資格的案例並不多見,我國法律對於醫生收取回扣的行爲處罰力度不夠,還存在着重行政、缺民事、輕刑事等種種問題。一些醫生因此有“法不責衆”的僥倖心理。而醫院等有關管理部門,本來就是其中的受益者,缺乏懲治的積極性,使得部分醫生有恃無恐、鋌而走險。因此,紀委、檢察院等要加強參與整治醫療領域的商業賄賂行爲。

省社會科學院調研中心主任楊建華:目前監管制度還存在兩大問題。第一,制度不嚴密。醫藥雙方共屬利益鏈條上的同盟,醫藥回扣事件,普遍存在查處難問題。第二,處罰力度不嚴厲。有些醫藥回扣事件處罰缺少威懾力。即使查處了,醫生也就是被扣數月獎金或一定期限內不得評優晉級,缺乏威懾力。(記者呂玥通訊員魏金金王菁)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