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今日頭條 > 心理專家分析稱“末日情緒”背後折射現實壓力

心理專家分析稱“末日情緒”背後折射現實壓力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1.0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買蠟燭,捐家產,瘋狂消費……12月21日是瑪雅歷的世界末日,儘管早有專家闢謠,但恐慌情緒還是蔓延開來,悲觀的“末日情緒”正影響着越來越多的人,包括情緒低落、自殺和傷害傾向。

心理專家分析稱“末日情緒”背後折射現實壓力

專家指出“末日情緒”對個人心理健康的影響有好也有壞,既是人們轉移焦慮的渠道,也是公衆表達自己不安和恐慌的一種含蓄方式。要擺脫世界末日情緒,首先要用科學武裝頭腦,讓自己轉移注意力。

政府更要積極去引導,及時介入公共情緒管理,把“末日情緒”的消極影響,轉化到積極的方面來。

距離2012年12月21日越來越近,近日成都一家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宣佈爲全體職工放兩天“末日假”,希望職工利用“最後”的時間,多陪陪最親的人。該公司總經理表示:“那兩天即便是上班,大多數人估計也不會太專注。所以不如找個理由,讓同事去陪陪父母親人,珍惜所謂的‘末日’。”

而據外媒報道,12月21日是瑪雅歷的世界末日,儘管早有專家闢謠,恐慌情緒還是蔓延開來。中俄都發生了搶購蠟燭和必需品現象,美國生存掩體銷量也暴增。法國有人打算爬到山上等待外星人營救……而關於世界滅亡的方式也說法不一,包括彗星撞地球和太陽風暴……在荷蘭,一位商人建造了一艘“諾亞方舟”,希望能夠在“末日洪水”中得以倖存。在法國,政府不得不採取行動,阻止越來越多的人涌上南部的布加拉什山。很多人相信世界末日到來之時,布加拉什山是整個地球上能夠保護他們的唯一地點。那麼,2012年12月21日,“世界末日”真的會降臨嗎?

“末日情緒”

會對人產生負面心理影響

益普索調查公司對中國、俄羅斯、韓國、日本、美國、法國、英國、德國等的數據顯示,在16262人的調查樣本中,20多個國家居民對於世界末日的想法各不一樣。只有6%的法國人認爲他們將會見證世界末日,這一數字在土耳其是22%,在南非和阿根廷則稍微少一些。在比利時,只有7%的人持有相同看法。而在英國,這一數字是8%。大約有10%的人稱自己因爲將要到來的“世界末日”感到恐慌,恐慌者在人羣中的比例在俄羅斯和波蘭最高。

數據顯示,兩類人羣更容易感到“末日恐慌”:教育水平較低的人羣、收入水平較低的人羣。“末日情緒”帶來的恐懼往往對人產生一些負面的影響,包括情緒低落、自殺和傷害傾向。在國內外都有“末日情緒”給個人帶來心理傷害的案例,最具代表性的是在國外屢屢發生的“諾亞方舟案例”。在這些案例中,人們往往被“末日情緒”影響開始自己建造諾亞方舟,希望末日到來時可以得到“救贖”。在國內則表現爲上個世紀末出現的居民大量囤積糧食的現象,而且還會有類似不敢出門、害怕到公共場所等這樣的強迫症,這樣發展下去最終可能會導致精神分裂。

“末日情緒”是因恐懼而誘發的一種焦慮情緒

天津心理衛生協會心理諮詢師藍楓表示,“末日情緒”在心理學上可以說是恐懼誘發的焦慮情緒的一種。其實恐懼是人類在無知狀態下調用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對歷史和地球科學的不瞭解,導致了這種無知。其實,和歷史同期相比,現在地球的地震次數並沒有明顯的增加。

北大燕園博思心理諮詢中心資深心理諮詢師盧悅認爲,“末日情緒”對個人心理健康的影響有好也有壞。從好的方面來講,“末日情緒”實際上是人們對恐懼感的宣泄,把個體內心的苦惱或恐懼轉移到大家共同焦慮的話題上來,“末日”話題實際上就成爲了人們轉移焦慮的一個渠道。從這個層面上說,“末日情緒”對於個人心理狀態的調節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最主要還是看人們如何正確應對。

北京晨暉心理諮詢中心首席諮詢師雷明認爲,“末日情緒”對那些自我認同比較低、非常容易受到暗示的人,就會有心理傷害。但凡周圍的人有些許恐慌情緒,這類人就輕易被這種情緒俘虜,他們自己把一些本不相關的事情串聯在“世界末日就要到來”的線索上,多一個偶發事件,他們就自我加強一次心理暗示。

“末日情緒”背後折射現實壓力

有心理專家認爲,“世界末日”的討論尚且可看成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訴求,而人們這種氾濫的社會心態根源則是社會和自己本身。人們並不是真的相信世界末日,人們的“末日情緒”更多的是噱頭,所謂的“世界末日”,或許只是人們在都市生活中擠壓的各種情緒的發泄口,更是民衆心靈訴求的窗口。

“末日情緒”可看成是公衆表達自己不安和恐慌一種含蓄的方式,自顧自地調侃。從世界範圍來看,地球人面臨着,政治動盪、經濟低迷、失業率居高不下,人們對未來的預期並不樂觀;從中國來說,隨着經濟的高速發展,伴隨着的是不斷瘋漲的房價、令人生畏的醫療費、巨大的工作壓力、信仰的缺失、社會不平等感等問題,使人們形成了一種易碎的心理:對現狀的擔憂、對未來的恐慌。這種內心的不確定性、工作生活的巨大壓力,便演化成一種半是戲謔半是緊張的大衆情緒,並互相傳染,於是推動2012“末日傳說”成爲一個欲罷不能的焦點熱題。

轉移注意力普及科學,政府應積極引導介入公共情緒管理

要擺脫“末日情緒”,首先要用科學武裝頭腦,縱觀人類歷史,所謂異常現象的出現實在是非常微小的事件而已,地球時刻都在變化着,預言從來都是一種含糊的表達,多數沒有科學依據,並不可信。

雷明表示,擺脫“末日情緒”,先要讓自己轉移注意力,找一些自己愛做的、能沉浸其中的事情去做,這樣杞人憂天的情緒會遠離你,你也不會再四處尋覓一些偶發事件,並把這些事件當做證據一次又一次地穿在“世界末日就要到來”這一線索上,沒事自己嚇唬自己。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EAP簽約諮詢師和心理測量師王建一認爲,對“末日情緒”這一社會現象,政府應該介入公共情緒管理。因爲應對這樣的大衆化情緒不僅是個人的事,也是政府和相關部門的責任,在適當的時機對大衆化的情緒進行公共管理已經迫在眉睫。

王建一建議,應對“末日情緒”這樣的公衆情緒,政府首先要積極去引導,關注影片娛樂之外的科學成分。心理狀態是自上而下的,政府對於天災和民衆的心理要有積極的姿態,正視問題,將真相告知民衆,並提出相對應的解決方案。這樣才能做到一種心理狀態的轉換,也許就會把這種“末日情緒”的消極影響,引導到積極的方面來。(念壁)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