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今日頭條 > 剖宮產給“二孩”埋下隱患 易致胎盤植入等

剖宮產給“二孩”埋下隱患 易致胎盤植入等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43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2013年年底,我國啓動單獨兩孩政策。目前,全國符合單獨兩孩政策條件的夫婦有1100多萬對。國家衛生計生委組織的生育意願調查顯示,現有一個孩子的單獨家庭,希望生育第二個孩子的佔60%左右。近日,記者採訪北京、天津、江西等地的育齡婦女和相關醫務人員發現,由於有剖宮產史,一些媽媽雖然符合生育政策,卻已不具備再生育條件。接受採訪的業內專家普遍認爲,隨着單獨兩孩政策的實施,剖宮產造成的問題將日益凸顯。

剖宮產給“二孩”埋下隱患 易致胎盤植入等

沒留住孩子,還失去了子宮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婦產科主任、中華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主任委員楊慧霞教授說,濫用剖宮產不僅損害健康,有剖宮產史的女性再次懷孕時還容易發生兇險性前置胎盤、胎盤植入。這時候,子宮不再是寶寶溫暖的家。

今年2月21日,北京市正式實施單獨兩孩政策。在此之後,34歲的王女士懷上了第二個孩子。然而就在懷孕第17周時,有過一次剖宮產史的王女士發生了前置胎盤大出血。這次懷孕,不僅沒留住第二個孩子,王女士還失去了子宮。

王女士的家人說,計劃生育政策調整了,他們全家都期盼着再要個寶寶。生第一個孩子時,王女士的家人主動要求剖宮產,沒想到竟付出瞭如此慘痛的代價。

楊慧霞說,子宮切口疤痕處通常肌肉組織少,是一片“不毛之地”,如果胎盤附着在疤痕周圍,前置胎盤和胎盤植入風險將會明顯增加,即使孕中期採取終止妊娠,出血都會很兇猛,甚至需要切除子宮。

剖宮產造成的風險不止於此。

在北京打工的四川籍小宋今年28歲。單獨兩孩政策實施後,她和丈夫決定再要一個孩子。然而到醫院檢查後發現,她剖宮產疤痕厚度僅3.4毫米。醫生建議她別冒着生命危險再懷孕了。

北京婦產醫院婦產科副主任陳奕解釋說,如果小宋再懷孕,隨着胎盤越來越大,羊水越來越多,第一次剖宮產時形成的瘢痕會越來越薄,當子宮內的壓力超過疤痕組織所能承受的力量時,子宮隨時有破裂的風險。子宮破裂可能造成胎死宮內,孕產婦還可能腹腔出血、休克等,危及生命。這樣的例子陳奕每年都能碰到幾例。

江西省婦幼保健院輔助生殖技術中心副主任趙琰說,有剖宮產史的女性還有可能不再容易懷孕。這是由於剖宮產可能引起子宮切口憩室,即使胚胎着牀,也不容易懷孕,特別是子宮後位的患者,表現更明顯。

接受採訪的業內專家普遍表示,如果嚴格遵循剖宮產的醫學指徵,本該有更多育齡婦女及家庭可以享受兩個孩子的幸福。

剖宮產率爲何如此高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剖宮產率應控制在15%以下。而目前我國剖宮產率爲40%左右。

據介紹,初次剖宮產的常見原因依次爲,產程異常、胎心率監護異常、胎位不正、多胎妊娠及可疑巨大兒。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剖宮產原本是一種應對難產和部分高危妊娠分娩的有效手段,如今卻成爲不少人分娩的首選,主要緣於產婦擔心自然分娩痛苦、希望“保持身材”、選擇“良辰吉日”生產等觀念。

楊慧霞介紹,對剖宮產的風險認識不足,也是我國剖宮產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在國外,孕婦要求剖宮產時,她的保健醫生會將剖宮產可能帶來的母嬰近遠期風險告知孕婦,如果孕婦仍然堅持,則會有更專業的醫生對其客觀講解近遠期可能出現的出血、感染,切口部位子宮內膜異位症、瘢痕部妊娠等併發症。“有了嚴謹、科學的溝通之後,仍堅持剖宮產的孕婦自然就很少了。”

趙琰說,巨大兒增多也是造成剖宮產率高的原因之一。“一般情況下,從懷孕到生產前,媽媽前後的體重增加不應超過13公斤。現在越來越多的媽媽一旦懷孕就使勁吃,容易造成胎兒過大。”

剖宮產率高,還折射出醫患關係緊張的現狀。記者採訪的北京王女士,就是在醫生判斷認爲其骨盆、胎兒大小、胎心等條件都非常適合自然分娩的情況下,其家屬堅持要求剖宮產,並表示“如果不給剖宮產,產婦出了任何問題醫生承擔一切”。一位天津某三級醫院的婦產科醫生說,產科本來就是高風險科室,產程也是無法預測的,爲避免醫療糾紛只能放寬剖宮產指徵。

一些醫院的利益驅動也不容忽視。這位婦產科醫生說,其實,對醫生來說,剖宮產既賺錢又省事,更利於醫院創收。

安全避免初次剖宮產

楊慧霞介紹,2014年3月,美國婦產科醫師學會與母胎醫學會聯合發佈首個產科醫療共識——《安全避免初次剖宮產》,建議醫師權衡剖宮產及陰道分娩的近期和遠期利弊,安全有效避免濫用剖宮產,尤其是初次剖宮產術。

針對上述原因,該共識提出系列干預措施,包括產程異常的重新定義,減少產程中不必要的干預;提供產程中的陪待產服務等非醫療性支持,提高胎心監護的識別能力;妊娠期合理營養指導,預防巨大兒發生等。

基於國外對足月頭位單胎妊娠孕婦產程的大樣本分析報告,該共識強調第一產程潛伏期延長(初產婦超過20個小時,經產婦超過14個小時)不應作爲剖宮產指徵;第一產程進展緩慢不應作爲剖宮產指徵。

楊慧霞說,由於近年來衛生行政部門和學術界對高剖宮產率的關注以及相關措施的實施,一些醫療機構的剖宮產率已經呈現下降趨勢。但多年來隨着剖宮產術的廣泛甚至是過度應用,產科醫師處理難產的能力下降,陰道助產技術例如產鉗術、胎吸術和臀助產術等的臨牀實踐機會明顯減少,導致產科醫生陰道助產水平的整體下降。

楊慧霞倡議各級學術團體以及政府行政部門,儘快組織實施陰道助產、臀位外倒轉、產鉗和胎吸助產、肩難產處理等助產技術的培訓,提高產科醫師和助產士的整體助產水平。同時,提高我國自然分娩率的措施還應包括開展分娩鎮痛,使自然分娩怕疼的孕婦樂於接受陰道分娩。此外,還需政府積極引導,不要讓醫護人員10餘個小時守護自然分娩產程獲得的報酬,遠不能與一臺不足1個小時就能完成的剖宮產所獲相比。

記者瞭解到,我國今年啓動了愛嬰醫院複覈工作,複覈標準中重要的一項內容便是要求“愛嬰醫院近3年非醫學需要剖宮產率逐年降低”。同時,國家衛生計生委協調教育部已經同意恢復大學本科助產士專業招生,今年和明年將陸續啓動,同時協調人社部進行助產士職稱晉升相關改革,爲降低剖宮產率提供人力保障。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