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今日頭條 > 網上看病遊走“正規醫療”邊緣 有非法行醫之嫌

網上看病遊走“正規醫療”邊緣 有非法行醫之嫌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29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去年引得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互聯網巨頭相繼落子佈局的互聯網醫療,卻遲遲未能真正走入大部分老百姓的生活。

網上看病遊走“正規醫療”邊緣 有非法行醫之嫌

不久前,重慶市民雷浩然的孩子出現咳嗽、發熱等症狀,他擔心看病麻煩,按照網絡在線醫生的建議,給孩子吃了兩天感冒藥和抗生素,症狀沒能緩解,反而加重。隨後,孩子在醫院被診斷爲肺炎,必須住院治療。

《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發現,低門檻導致這一行業魚龍混雜,誤診現象時有發生且維權困難,讓很多患者感到“通過網絡看病,心裏不踏實”。

與此同時,一些醫院反應冷淡,缺乏與企業合作的動力與興趣,以及互聯網醫療企業身份尷尬,遭遇信息壁壘等問題,也阻礙着這一產業的發展。

行業魚龍混雜

互聯網醫療行業過低的准入門檻和規範缺失,導致投資該行業的企業良莠不齊,一旦發生誤診等醫療糾紛,患者維權無門。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手機上隨機下載了幾款醫療軟件,有的軟件比較規範,在線解答的醫生標明瞭姓名、工作單位、專業等信,但也有不少軟件信息缺失。記者在一款軟件中嘗試輸入一個皮膚病方面的問題,得到的答覆卻源自一位耳鼻喉科醫生,繼續追問後再沒收到回覆而且不少醫生都是簡單詢問患者情況後就做診斷、開藥方。

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血液科副主任高蕾表示,很多疾病的症狀、原因複雜,且患者個體差異明顯,需要望聞問切和專業儀器輔助,單靠互聯網平臺的簡單交流容易誤診,該行業魚龍混雜的現狀無疑將這一風險放大。

互聯網健康諮詢和診療之間的界限非常模糊,存在着“身份尷尬”。在醫院內的診療活動,如果出現醫療糾紛,醫院通常不會讓醫生獨自面對,而是出面協調解決。而在線問診中一旦發生醫療糾紛,則有可能出現醫生“裸奔”的現象,醫院不會爲醫生承擔法律責任。

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教授譚啓平說,患者到醫院就醫,醫患雙方即形成法律意義上的合同關係。但用戶在互聯網醫療客戶端上獲得的處方卻沒有明確的法律規範,一旦出現誤診或用藥問題,患者將陷入維權困境,很難找到責任主體。

上海醫庫軟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塗宏剛說,現行《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和《互聯網醫療保健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法規條例,均未涉及互聯網醫療行業。

此外,目前網上治療的醫保報銷政策處於空白階段,也導致病人對於網上診療的接受度較低。

醫院反應冷淡

在互聯網醫療領域,無論是預約掛號還是健康管理,核心資源都是公立醫院和醫生。但記者採訪發現,許多公立醫院與企業合作動力不足,企業無法與現有醫療資源有效對接。

“儘管各級主管部門比較支持,但公立醫院普遍缺乏合作興趣。”掛號網CEO廖傑遠說,在企業市場推廣過程中,不少醫院管理者甚至認爲掛號難、看病難是老百姓的事,與醫院無關。與企業合作會增加醫院的工作量,還可能出現一些問題。例如與網絡預約掛號企業合作,如果患者通過網絡預約成功而沒有到醫院看病,將會增加醫院的服務成本。

對此,浙江省人民醫院院長黃東勝表示,醫院如果與企業合作,比如允許醫生到網絡問診平臺工作,在政策監管空白的情況下,要面臨較大的誤診糾紛風險。而且醫院平時業務量很大,這勢必會影響醫生在醫院的正常工作;如果與智能醫療硬件企業合作,則會增加很大一部分設備成本,按照目前的醫療價格體系,醫院無法彌補該成本支出。同時,很多醫院都有自己的預約掛號平臺,所以不願意與掛號網站合作。

益體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周鉕表示,目前民營醫院的配合度最高,因爲他們需要挖掘線上用戶,爲患者提供差異化服務。但我國醫療資源配置極不平衡,公立醫院擁有絕大部分專業設備和高水平醫師。由於長期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有些院方認爲沒有必要通過互聯網開拓患者資源,甚至認爲企業是和醫院搶飯碗的,在缺乏政策推動和頂層設計的情況下,公立醫院不可能有足夠動力。周鉕說:“很多醫院還是想獨立搞一套,例如醫院自己搞預約掛號系統、健康管理系統,但這大多是孤立的、封閉的。”

浙江省衛生信息中心主任倪榮表示,由於無法與現有醫療資源有效對接,目前的互聯網醫療服務,無論是預約掛號、問診還是買藥、支付,都只是“在醫療活動的外圍晃盪”。

深陷“身份尷尬”

多位企業負責人反映,目前有關部門尚未對互聯網醫療企業予以資質認證和經營許可,這種尷尬身份往往讓有意與互聯網企業合作的醫院“望而卻步”。同時,無處不在的信息壁壘也阻礙着這一產業發展壯大。

“好大夫在線”創始人王航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他們在與全國各地的醫院洽談業務合作時,經常被院方提出的兩個問題“難倒”:一是公立醫院與互聯網醫療企業合作,是否有政策支持;二是互聯網醫療企業並未獲得資質認證,醫生參與健康諮詢是否屬於非法行醫。一些醫院因企業資質認證問題拒絕合作,並明令禁止醫生進行互聯網諮詢服務,或參加企業組織的健康管理、慢病管理系統。成都影泰科技CEO徐宇表示,在其遠程醫療服務推廣初期,絕大多數醫院都存在“牴觸心理”。

由於醫院拒絕合作,企業往往選擇繞過醫院,直接與醫生本人聯繫。不少醫生在未經醫院允許的情況下加入健康諮詢平臺或健康管理系統。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賀娟認爲,我國目前的執業醫師法規定,醫生是“單位人”必須定點執業,只能在其供職的單位提供醫療服務或得到單位許可進行院外診療,而互聯網醫療企業不具備醫療機構資格,醫生參與網絡問診是否存在非法行醫嫌疑,現在還沒有界定。

同時,信息壁壘也已成爲產業發展的重大障礙。阿里巴巴“未來醫院”負責人表示,由於無法打通醫保信息系統,目前該平臺只支持自費用戶,無法支持醫保結算,“未來醫院”要惠及大部分老百姓還任重道遠。“掌上藥店”手機客戶端創始人王浚海說,國家藥品監管碼對於醫藥電商非常重要,用戶可通過掃碼來辨別藥品真僞,但目前卻並未向醫藥電商開放,非常影響用戶體驗。

此外,北京衛計委副主任鍾東波認爲,互聯網醫療的發展意味着醫療體系從封閉走向開放,患者隱私數據將面臨較大風險,保障信息安全將成爲互聯網醫療行業面臨的挑戰。目前不少企業尚處於起步階段,但已經收集了海量用戶的健康數據,企業在信息安全防護方面的投入普遍不足,健康數據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私密性,一旦發生大規模信息泄露事故,將給行業發展帶來毀滅性打擊。

責編:王志勝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