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醫界要聞 > 網傳看病“潛規則”多不靠譜 就診“祕笈”

網傳看病“潛規則”多不靠譜 就診“祕笈”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77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人們常說:沒啥別沒錢,有啥別有病。看病難也成了人們心頭的一塊兒病。其實對於患者來說,看病真是一門學問。近日,一篇《看病潛規則》的文章在朋友圈裏瘋狂轉發,很多人在轉發的同時還不忘點擊收藏,寄希望於當自己有需要時能作爲“指路明燈”,少走彎路,得到更好的診治效果。

網傳看病“潛規則”多不靠譜 就診“祕笈”

記者注意到,所謂的“看病潛規則”從門診、住院和手術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議。不過,這些所謂的“看病潛規則”真的有道理嗎?

門診“潛規則”大多不靠譜

1.看病最佳時間是週一至週三,權威醫生在這個時間坐診的最多。

2.醫生對待患者的態度是:退休返聘老專家>年輕醫生>中年專家。

3.看病時衣着整潔,不花哨、不土鱉。雖說醫者父母心,但不可否認外觀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着醫生是否耐心。

4.醫生態度最好是在整個門診前15%~40%的時間裏。太早沒進入狀態,晚了又陷入疲勞期、抱怨期。

5.先掛普通號做基礎性檢查,再掛專家號。第一次檢查醫生都會讓你進行前期的檢查準備。

6.詢問有沒有更便宜的藥不會影響到醫生看病認不認真,這是你的權利。

針對門診“潛規則”的前四條,煤炭總醫院副院長王洪武和望京醫院皮膚科主任李廣瑞不約而同地表示不靠譜。

李廣瑞告訴記者,門診“潛規則”第一條傳言看病最佳時間是週一至週三,理由是“權威醫生在這個時間坐診的最多”的說法是不對的。他指出,一般醫院在週一到週五都安排有專家門診,甚至現在不少醫院,在週六和週日也都安排有專家門診。

至於潛規則中第二條稱“醫生對待患者的態度是:退休返聘老專家>年輕醫生>中年專家”的說法,王洪武認爲這個說法也不對。因爲醫生的態度取決於醫生的個人性格特點和職業素養等因素,和年齡的關係不太大。

潛規則中還提到看病時“衣着整潔,不可否認外觀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着醫生是否耐心。”對此,李廣瑞指出,醫生一般不會“以衣取人”。不過,去醫院看病穿衣確實有講究。建議患者看病時,最好穿便於檢查、治療的衣服,不佩戴首飾和裝飾品,鞋子應是平跟,容易穿脫爲好。“有的病人穿着緊身褲或連褲襪來看腿上的皮膚病,脫衣檢查很不方便。”同時,女性最好不化妝。不少疾病可從臉色反映出來,如貧血者臉色蒼白;與潮熱相伴出現的肺結核者臉頰潮紅;一氧化碳中毒的臉色櫻紅;阿托品中毒的臉紅等,都易被胭脂所掩蓋。

門診潛規則中也提到了現在備受詬病的醫生態度問題,稱“醫生態度最好是在整個門診前15%至40%的時間裏,太早沒進入狀態,晚了又陷入疲勞期、抱怨期”。李廣瑞表示,這種說法並不準確。只要是來就診的病人,醫生都會認真處理,這是醫生的職業特點決定的。當然,醫生也和普通人一樣,一上午看幾十個病人,醫生會非常累,但即使再辛苦,醫生的職業特點決定了醫生會認真處理好自己診治的每位患者。

對於門診“潛規則”中的第五條和第六條,專家則表示有一定道理。北京現在實行層級診療,患者首診先掛普通號,由首診醫生來判斷患者是否需要由大牌專家接診,既節省了就診費用,也節約了就診時間。而藥物雖說由醫生來開具,不過一般來說,醫生也會在療效相同的情況下尊重病人在藥物方面的選擇。

住院“潛規則”基本有道理

1.最需要搞好關係的是管你牀的小醫生以及你牀位的護士,而不是主任或者帶組醫生。

2.帶點小禮物給醫生和護士們,哪怕是一塊巧克力、一瓶可樂、一枝鮮花都會讓人心情愉悅。

3.醫生一天查兩次房,詢問病情請最好集中在這兩次時間,醫生都會解釋清楚,這是義務,也是爲了避免麻煩。

相比備受關注的門診“潛規則”,文章中提出的住院“潛規則”反而是相對比較靠譜的。對於“最需要搞好關係的是管牀醫生以及牀位護士,而不是主任或者帶組醫生”的說法,李廣瑞表示有一定的道理。他說,病人住院後,接觸最多的是管牀醫生和牀位護士,而管牀醫生對病人病情的充分了解,有利於上級醫生和主任查房時瞭解病情,從而準確地判定病情,做出恰當的治療。

同時,李廣瑞也認同潛規則3的說法,住院後,醫生一天會查兩次房,病人及家屬如果想要更瞭解病情,或有什麼診療的諮詢,最好集中在這兩次時間,醫生一般都會解釋清楚。

至於“潛規則”中說的要“帶點小禮物給醫生和護士們,哪怕是一塊巧克力、一瓶可樂、一枝鮮花”,李廣瑞指出,按照規定,醫生和護士是不可以收取患者禮物的。“其實,也並不會因爲患者送了小禮物而區別對待。”

手術“潛規則”別偏聽偏信

1.7月份手術死亡率和併發症比其他月份都高。

2.下午4點開始的手術麻醉出問題的比例是一天中最高的。公共假期入院手術的死亡率比平時入院病人的死亡率高出48%。

3.手術後第一天是問題多發期,不要把手術安排在星期五下午,否則星期六門診醫生的辦公室關門,各科室人手不夠,急診室人滿爲患。

對於“7月份手術死亡率和併發症比其他月份都高”的說法,李廣瑞告訴記者,這個說法源自美國的一篇報道,報道中提出的原因是,在美國每年的7月份是畢業生進入醫院的日子,衆多醫學“新手”齊聚醫院。李廣瑞同時提醒,這個說法實際上是不成立的,因爲新醫生入院之後有一整套嚴格的培訓過程,根本不可能一進醫院就上手術檯做手術。

至於“下午4點開始的手術麻醉出問題的比例是一天中最高的,公共假期入院手術的死亡率比平時入院病人的死亡率高出48%”的說法,李廣瑞同樣表示,儘管隨着工作時間的延長,疲勞是在所難免的,“但不管什麼時間手術,在做每臺手術前,都會對手術進行一個評估,並做出統籌安排的,所以這個說法也是沒有道理的。”

對於“手術後第一天是問題多發期,不要把手術安排在星期五下午”的說法,王洪武表示,手術後24小時—72小時,是需要密切觀察的,這個階段確實最容易出現問題。不過,李廣瑞也同樣表示,醫院每天24小時都有人值班,即使是在週六、週日和假期,病房也安排有醫生值班的。

□貼心提醒

聰明就診掌握“祕笈”

門診看病永遠是一堆病人等着看醫生,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裏讓醫生了解你的病情,給出準確診斷,需要醫患雙方的配合。聰明的患者在就診前應掌握“祕笈”,做好準備,提高就診的效率,使看病變得容易。

對於一些慢性病患者,應將正在服用的所有藥品列出一張清單。對於一些營養補品,應該帶上完整的藥袋或包裝盒,醫生纔會知道你正在吃什麼藥,會不會影響療效。有些藥物可遮掩症狀,因此,除非病情緊急,一般在就診前不宜亂用藥,特別是鎮痛藥、解熱藥、降壓藥、鎮靜安眠藥等。

一、準備

疾病的發生有一個過程,如果是初次就診,候診時可將病程發展的大概過程記在心裏,方便到時告訴醫生,如果擔心到時漏記,可事先將病程記錄在紙上。

如果是再次就診,一定要準備好以往曾經做過的檢查結果及病歷資料。最好能夠按時間順序排列,幫助醫生快速瞭解你的病情,也可避免做重複的檢查。

二、訴病情

在人滿爲患的診室中,如何利用短短的5分鐘,高效地與醫生溝通,提供對準確診斷病情最有幫助的信息呢?

有的病人在醫生問診時常常因爲不好意思而遮遮掩掩。俗話說,病不忌醫,向醫生講述病情時應該實事求是。醫生最喜歡竹筒倒豆子型、表述清楚的病人。所以病人越能清楚地描述自己的問題,就越能幫醫生及早、準確地下結論。

講述病情也需掌握技巧,由近及遠,先描述最近的症狀;描述儘可能具體,如能夠指出“肚子疼”的部位,比單純回答“肚子疼”更加具體。

三、聽和問

一個好的醫生在詢問病人時,能夠通過自己的提問,把握交談的方向,內容和氣氛等,因此一定要聽清楚醫生的問題和要求再做回答。對於醫生的問題有任何不明白的地方,也應該提出來,請醫生再說明一次。

此外,還要主動問清楚自己所關心的內容,與醫生溝通,建議事前列一張問題清單,可以避免因爲匆忙而忘了該問什麼,也可節省思考的時間,如我得了什麼病?病因是什麼?什麼時間可以知道結果?得到結果後應該怎麼辦?該病如何治療?爲什麼要吃這個藥?這個藥應如何吃?以後有什麼需要注意的事項?如何預防再發生?

指導專家

煤炭總醫院副院長王洪武望京醫院皮膚科主任李廣瑞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