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健康科普 > 吃味精的五大禁忌 鹽吃了會怎麼樣

吃味精的五大禁忌 鹽吃了會怎麼樣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90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食用調味料,生活中最常見的了。在廚房中,鍋碗瓢盆肯定少不了,那除了柴米油,最重要的還有鹽,除了這些生活必備品,還有做菜必須要用到的調味料,而味精,也是調味品當中的一種,有了它的存在,我們做出來的菜,才更加鮮美,從味精剛出來時,它比較風靡,漸漸地大家在瞭解了它的危害之後,食用的就少了,並不是每道菜都適合放味精的,尤其當以下五種情況出現時不可放味精。

吃味精的五大禁忌 鹽吃了會怎麼樣

1、放醋的菜不能放味精

酸味明顯,醋加得比較多的菜餚不能加味精。因爲味精在酸性環境中不易溶解,而且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鮮味效果越差。所以糖醋里脊、醋熘白菜等酸味大的菜餚都不能放味精。

2、調餡料不宜加味精

許多人在調餃子餡、春捲餡時,都會放點味精,這樣很不安全。味精拌入餡料後,會一起經過蒸、煮、炸等高溫過程。但是,溫度只要超過100℃,味精就會發生變性。不但會失去鮮味,還會形成有毒的焦穀氨酸鈉,危害人體健康。除了不能拌餡,在製作熱菜時,也是要在菜餚即將離火時才能加入味精。

3、炒肉菜不用加味精

肉類中本來就含有穀氨酸,與菜餚中的鹽相遇加熱後,自然就會生成味精的主要成分——穀氨酸鈉。除了肉類,其他帶鮮味的食物也沒必要加入味精,如雞蛋、蘑菇、茭白、海鮮等。

4、拌涼菜不宜放味精

味精在溫度爲80℃—100℃時才能充分發揮提鮮的作用。而涼菜的溫度偏低,味精難以發揮作用,甚至還會直接粘附在原材料上,無味且掃興。如果做涼菜時非要放味精,宜用少量熱水把味精溶解後再拌入涼菜之中。

吃味精的五大禁忌 鹽吃了會怎麼樣 第2張

5、味精用鹹不用甜

在適當的鈉離子濃度下,味精的鮮味才能更突出。所以,味精的鮮味在鹹味菜餚中才能有鮮美表現,但如果在甜味菜中放入味精,不但不能增鮮,反而會抑制甜鮮的本味,併產生一股異味。所以,雞茸玉米羹、香甜芋茸等菜餚中不能加味精。

鹽吃多了會怎麼樣

頭疼: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在吃過一頓重口味大餐之後,出現頭痛的情況,這是因爲鹽吃多了會提高患上頭疼的概率,因此本身就常出現頭疼的朋友更需要當心。

水腫:說到鹽吃多了會出現的最直觀的症狀,那就要屬水腫了,一旦身體攝取大量鹽,就容易不停的喝水來緩解,水分子進入血液,容易讓血管膨脹,血壓升高,整個人也出現水腫的情況。

感冒:一旦攝取大量鹽分,就容易抑制呼吸道細胞活性,降低身體的抗病能力,還容易降低唾液的分泌,從而容易患上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發炎:一旦食用高鹽的食物,就容易出現口乾舌燥、嗓子發炎、痰多咳嗽等症狀,尤其患有慢性咽炎的人更需要當心。

長斑:大量吃鹽絕對是一件毀容的事情,因爲攝取的鹽過量,就會因爲滲透壓,導致身體的水分變少,排出的水分變多,從而降低皮膚的水分,導致皮膚越來越差,並且鹽吃多了還容易長雀斑,讓皮膚暗黃。

胃癌:鹽吃多了還傷胃,容易造成胃發炎,提高患胃癌的概率,同時也容易誘發高血壓以及高血脂,直接影響身體健康。

吃味精的五大禁忌 鹽吃了會怎麼樣 第3張

怎樣控制鹽的攝入

平時大家在烹製時候的時間,建議多用蒸、煮等烹飪方式,這樣不僅可以讓你品嚐到食物的原汁原味,更好的鎖住食物的營養,而且還能減少鹽的攝入;烹製食物的時候還可以添加一些醋、檸檬等酸味調料,這樣也能減少鹽的攝入,還能讓食物擁有更鮮美的口感。

哪些食物鹽分含量高

果脯蜜餞當沒有胃口,食慾差,或者暈車、無聊時來一顆酸甜的話梅總是讓人感覺到很舒服,但是你可知道,話梅等果脯蜜餞裏面含有大量的鹽分,如果你吃上幾顆,就佔了身體一天所需要的一半鹽分,雖然因爲加工製作的關係,讓你覺得這類食物比較酸甜,反而不覺得特別鹹,但其實鹽分絕對不容小覷,因此建議平時少吃,吃兩三顆解解饞還是沒有問題的。

海鮮:海鮮雖爲天然食物,但是海產品裏面都含有天然鹽,因此平時在烹製時一定要注意鹽的用量。

醃肉等加工肉:火腿、想吃、臘肉、午餐肉等各種加工類的肉類,因爲加工時需要浸泡,添加大量的鹽分,因此這類肉類裏面都含有大量的鹽分,不利於身體的健康。

調味料:除了鹽,醬油、生抽、老抽、蠔油、豆瓣醬、辣椒醬、豆腐乳等各種調味料裏面都含有大量的鹽分,因此平時大家在烹製食物的時候一定要當心,如果放入了這類調料,就要相應減少鹽的用量。

吃味精的五大禁忌 鹽吃了會怎麼樣 第4張

總結:以上就是在食用味精與鹽時的一些生活小常識,味精在酸性環境中不易溶解,而且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鮮味效果越差。味精拌入餡料後,會一起經過蒸、煮、炸等高溫過程。但是,溫度只要超過100℃,味精就會發生變性。不但會失去鮮味,還會形成有毒的焦穀氨酸鈉,危害人體健康。平時在放味精時,一定要熄火之後再放味精。而鹽的食用量也不能過多,醃製品最好少食用。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