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健康科普 > 人體有酸鹼度的說法有科學依據嗎

人體有酸鹼度的說法有科學依據嗎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91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酸性體質易患病患癌,鹼性體質的人長壽,爲了大家的健康,多喝鹼性水!”近年來,關於水的酸鹼度對身體的影響很常見。市面上常見的飲用水都用PH試劑溴百里酚藍做了檢測,顏色各不相同。朋友圈也被這個問題刷爆。

這個說法乍一聽似乎很有道理,相信很多網友都會按照這個圖和表來購買飲用水了。酸性水真的不如鹼性水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揭開飲用水酸鹼之謎!

人體真的有酸鹼體質之分嗎?

人體有酸鹼度的說法有科學依據嗎

酸性體質和鹼性體質是這幾年非常熱門的概念,而且是名副其實的僞概念!

首先人體體內確實存在很多酸性或者鹼性的物質,但是人體強大的酸鹼中和能力把體內的PH值一直控制在7.35—7.45之間,體內大多數體液的PH值都是在這個區間之內,而且不同器官的酸鹼性環境都不一樣,不能簡單的定義一個人是酸性還是鹼性。

人體的自我調節機制很強,不是一個簡單的化學反應器。人只有在代謝發生障礙的時候,纔可能導致酸鹼失衡。

如果酸鹼平衡被破壞就可能生病,比如體內酸丟失過多或者從體外攝入鹼過多的臨牀情導致血HCO3-過高(>27mmol/L)和PaCO2增高,就是鹼中毒了,很多新生兒因爲啼哭唿出過多二氧化碳就有可能導致鹼中毒。

所以,健康的人體內PH值都是偏酸性的,如果簡單用酸鹼性來判斷一個人是否健康,那麼無論男女老少所有人都是不健康的體質了,這肯定是不靠譜的推論。

不同食物的pH值各有不同。可以看出,無論食物本身的酸鹼度如何,均衡膳食、平衡搭配才更有益於健康。

關於“酸鹼體質”問題的駁斥解析

1.不同體液有不同酸鹼度無一能直接等同於體質酸鹼性

人體有酸鹼度的說法有科學依據嗎 第2張

人體體液有很多種,細胞內液、細胞外液(血液、組織液和淋巴液)、分泌的各種消化液(如唾液、胃酸、腸液、膽汁等)、排泄出的汗液、尿液等等都屬於體液。不同體液各有各的酸鹼度,且相差很大。胃酸的pH值在1到2之間,而血液的pH值可以達到7.45。即便是同一種體液,由於環境的不同,自身酸鹼度也會存在一定的浮動範圍。例如正常的尿液pH值就在5.0到7.0之間,其酸鹼度會受到所吃食物的影響,吃肉、蛋、奶時,pH值會偏低一些;吃蔬菜、水果則會相對偏高一些。但尿液的酸鹼度是腎臟“調節”的結果,而且作爲被隔離在膀胱中的排泄物,不會影響到人體的機能。

2.科學上沒有“體質酸鹼性”這一說法

以某一種體液在某一時刻的酸鹼度來衡量所謂體質的酸鹼性是不科學的。“酸鹼體質說”傳播過程中,將體液或等同於血液、或等同於尿液、或等同於唾液或不加區分籠統地稱爲人體體液,是典型的僞科學言論。國際上常規的人體環境檢測方法主要從靜脈血、尿液、體內鹼貯備和二氧化碳結合率四個方面進行測試,單憑pH值來看人體的酸鹼性同樣不科學。

3.食物酸鹼性劃分是僞科學,同一種食物會分別產生酸、鹼性代謝

人體有酸鹼度的說法有科學依據嗎 第3張

“酸鹼體質說”會簡單地將食物區分爲“酸性食物”和“鹼性食物”,劃分理由是根據食物在體內的代謝產物對體液酸鹼度的影響。但實際上一種食物往往含有多種化學成分,它們經過消化、吸收、代謝之後也會產生多種不同化學性質的代謝產物。這些產物有的呈酸性,有的呈鹼性,還有很多呈中性。隨意指定一種代謝產物來認定原來食物的酸鹼性屬於想當然,這樣的劃分方式有時會自相矛盾,導致同一種食物既被認爲是“酸性食物”又被認爲是“鹼性食物”,難以自圓其說。

4.人體內酸鹼永遠處於平衡狀態,無法通過飲食調節

事實上,人體的消化系統、排泄系統和唿吸系統都能夠精密地控制酸鹼平衡,同時血液中有各類緩衝物質,它們組成了身體內部的酸鹼緩衝系統。在正常人體內,酸和鹼是永遠處於一個動態平衡的狀態。比如不論是什麼食物,吃到胃裏都會變成酸性的,因爲胃酸是含0.2—0.4%鹽酸的強酸。當食物從胃進入腸道,又會被鹼性的腸液影響,變成鹼性的。酸鹼度不同的食物無法改變人體體液的酸鹼度。

5.所謂的“鹼性食品”能保健並非因爲其“鹼性”

被“酸鹼體質說”推崇的蔬菜、水果等“鹼性食品”,之所以對一些慢性疾病有預防作用,主要是因爲它們產生的能量低,且富含維生素、礦物元素、膳食纖維等,而不是所謂鹼性的作用。如果按照“酸鹼體質說”的飲食觀念,糾正“酸性體質”靠每天引用蘇打水就可以解決問題,完全不用大費周折去吃各種“鹼性食品”——事實上,即便是蘇打水對人體體液酸鹼度的影響也微乎其微。健康的飲食應該是均衡的飲食,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各種營養素的食物都應該適量地合理地攝取,而不必在意什麼酸鹼性。

6.人體的酸鹼度與疾病發生無關

人體有酸鹼度的說法有科學依據嗎 第4張

在正常生理狀態下,人體酸鹼失衡並不容易發生。一味追求人體環境的鹼性反而不可取,很多有害微生物的生存環境都是偏鹼性的,如副溶血性弧菌、沙門氏菌。僞科學在傳播過程中常常加入一些誇大其詞的元素,比如酸性體質易致癌的傳言,使得人們本着寧可信其有的心理,放鬆對謠言的戒備,從而大行其道。

7.腫瘤有衆多誘發因素,唯獨不包括“體液變酸”

(1)人體消化系統不同部位的pH值各有不同。

“酸性體質導致腫瘤”是“酸鹼體質說”經常提到的一個觀點,許多人對此深信不疑。腫瘤有很多種,每種腫瘤的誘發因素都不同,公認的致癌因素很多,到目前爲止,醫學上並沒有人體酸鹼性和腫瘤誘因有關的這個說法。腫瘤是各種綜合因素導致的結果,不是一個酸性食物就能誘發的。

(2)腫瘤可能導致身體周邊微環境變酸,但反之不成立

並不是“酸性體質”這個“惡因”誘發了腫瘤。而需要將因果對倒過來,腫瘤的生長會導致實體瘤周邊的微環境變酸。科學研究發現,實體腫瘤周圍微環境的pH值的確比正常組織和器官要低。這是因爲腫瘤細胞在在生長過程中生成了更多的乳酸等酸性代謝產物,使得腫瘤組織周邊的組織液pH值降低。此外腫瘤對體液酸鹼度的影響只侷限於腫瘤組織周邊的微環境,尚無科學證據表明實體腫瘤會導致整個身體的體液都“變酸”。

(3)其他酸鹼中毒多由疾病導致,非因體液過酸過鹼致病

人體有酸鹼度的說法有科學依據嗎 第5張

健康人的血液pH值在7.35到7.45之間。當血液pH值低於7.35,已經屬於酸中毒了,是需要治療的嚴重疾病。酸中毒一般是某種疾病的併發症,病因也複雜多樣。比如代謝性酸中毒可由腹膜炎、休克、高熱、腹瀉、腸瘻、急性腎功能衰竭等引起,而唿吸性酸中毒則可由腦膜炎、血栓、嵴髓灰質炎、支氣管哮喘以及廣泛性肺疾病引起。

反之,如果血液的PH值高於7.45,則是鹼中毒,同樣是需要治療的嚴重疾病。所以並不是“鹼性體質”就是好的。酸鹼中毒多由疾病導致,而非因爲體液過酸過鹼導致疾病,也不可能通過進食普通食物改變體液的酸鹼性。

酸性水不能喝?

即使我們前面闡述了人體酸鹼平衡能力的強大功能,還是有很多人質疑:那麼爲了保持這種平衡,我是不是應該少吃酸性物質少喝酸性水呢?

當然不必,這些都不是我們需要操心的,身體的調節能力會搞定這些。

我國GB5749《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中規定pH6.5-8.5,是因爲低pH對自來水管道有腐蝕作用;我國GB8537-2008《飲用天然礦泉水》標準中沒有規定pH指標;已經出臺的GB19298-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包裝飲用水》中也沒有規定pH指標。

和血液酸性唯一相關一個可能的致病源,就是“酸中毒”,但是酸中毒這麼大幅度的缺失,不是什麼食用水或者食物可以調節的,實際上是循環系統自己的失調。所以所謂水中的酸性,或者食物的酸性能打破這種平衡,將人體的ph達到7.35以下,是根本的無稽之談。簡單得通過pH值來判斷一款飲用水是不是有利於身體健康,這是非常草率的!

結語:一些可以表明酸性的跡象包括膀胱和腎臟問題,免疫缺陷,糖尿病,骨骼脆弱和乳酸建立。pH值是與人體電解系統,細胞內活動,身體組織利用酶和礦物質以及維生素的方式聯繫在一起的。而人體本身的酸鹼度的說法也只是商家爲了銷售而宣傳的噱頭。正確對待“酸鹼度”說法,均衡營養纔是保養身體的根本。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