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健康科普 > 教給你緩解生活帶來的壓力

教給你緩解生活帶來的壓力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25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隨着時代的發展,城市生活的壓力也越來越大,許許多多青年男女都因爲過大的生活壓力患上了各種各樣的疾病,失眠頭疼等症狀也是隨之而來的副作用。那麼在城市生活壓力大的人們應該怎麼樣緩解自己的壓力呢,以下介紹幾個可以緩解壓力的方法供大家學習。

心理壓力過大怎麼辦呢?造成心理壓力過大的原因有很多,想要緩解壓力就要先了解心理壓力大的原因。那麼在日常生活中心理壓力過大都有哪些表現呢?緩解壓力的方法又有哪些呢?跟着小編去了解一下吧。

心理壓力過大有哪些常見表現

教給你緩解生活帶來的壓力

頭痛:很多白領都患有偏頭疼,其主要的根源就是由於壓力過大過於緊張所導致,

失眠:過大的壓力極有可能會引起失眠問題,並且隨着壓力的加重失眠也會隨之加重。

好忘事:長期壓力大會改變大腦神經細胞結構,損害記憶。

電腦狂暴症:在電腦發生故障後,會產生嚴重的焦躁不安的情緒,並將怒火發泄到電腦上的症狀,在白領中大有人在。

抑鬱症:由於工作上壓力大,生活上壓力大,造成失眠,抑鬱症等精神類的疾病,抑鬱症就是白領男人常常患有的一種精神疾病。

強迫症:過於追求完美、長期機械工作、壓力過大令都市人強迫症發病率不斷升高

感冒:壓力也會導致你的免疫系統下降,外界的一些病毒以及病菌就很容易侵入體內,從而引發呼吸道疾病。

頸、肩部痠痛:運動少、壓力沉重令肌肉緊張,血氣運行差,肌肉毛細血管形成淤血所致。

眼睛疲勞:戴度數不合適的眼鏡或隱形眼鏡、壓力太重、電腦畫面與辦公室亮度差別太大。

慢性腹瀉:壓力是導致腹瀉的重要原因。

眼皮跳:如果長期處理比較細緻的工作,就容易出現這種問題。用眼較多的人每20分鐘應觀賞一下窗外景色,也可以閉目休息,症狀就會消退。

內分泌失調:知識女性對事物的心理感受比較細膩,精神壓力大,造成內分泌紊亂,進而出現卵巢早衰。

教給你緩解生活帶來的壓力 第2張

10個緩解心理壓力的辦法

1、暗示法

選準最佳時機,有意識地利用語言、動作、回憶、想象以及周圍環境中的各種物體等對自己實施積極暗示,可以消除負性情緒,減緩心理緊張,使心理保持平靜和愉快。如背誦名人名言、回味成功經歷、精心打扮自己等。

2、換境法

固定的環境會使人逐漸失去興趣,進而引發一些心理問題。適當地變換一下環境,可以刺激人的自信心與進取心。如到遠方旅遊,能夠轉移精力,寄託情感,排解不良情緒帶來的種種困擾。

3、隨境法

這是心理防衛機制中一種心理的合理反應。古人云:“隨遇而安。”面對生老病死、天災人禍等各種各樣的負性生活事件,以一顆隨遇而安的心去對待它們,可以使你減少許多不必要的痛苦,擁有一片寧靜愉快的心靈天地。

4、放鬆法

選擇幽雅的環境,舒適的姿勢,排除雜念,閉目養神,儘量放鬆全身肌肉,採用穩定的、緩慢的深呼吸方法,確有解除精神緊張、壓抑、焦慮、急躁和疲勞的功效。吸氣時雙手慢慢握拳,微屈手腕,過敏性鼻炎症狀吸氣後稍稍屏息一段時間,再緩慢呼氣,全身肌肉呈鬆弛狀態。確定適合自己的頻率來重複呼吸。

5、幽默法

幽默是心理環境的“空調器”。當你受到挫折或處於尷尬緊張的境況時,可用幽默化解困境,維持心態平衡。幽默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它能使沉重的心境變得豁達、開朗。

6、音樂法

當你出現焦慮、抑鬱、緊張等不良心理情緒時不妨聽一聽音樂,做一次心理“按摩”,優美動聽的旋律,可以起到調適心理和轉換情緒的效果,如《梁祝》的和諧,《步步高》的歡快,《秋日私語》的寧靜等,會讓你緊張焦慮的情緒放鬆,心情愉悅。

7、觀賞法

閱讀精彩的圖書,觀賞優美的影視劇,容易喚起愉快的生活體驗,釋放緊張,排解憂鬱,驅趕無聊。

8、自嘲法

這是一種有益身心健康的心理防禦機制。在你的事業、愛情、婚姻不盡如人意時,在你無端遭到人身攻擊或不公正的評價而氣惱時,在你因生理缺陷遭到嘲笑時,你不妨用阿Q精神勝利法進行自嘲,來調適一下鼻子乾燥怎麼辦你失衡的心理,營造一個豁達、坦然的心理氛圍。

9、宣泄法

心理學家認爲,宣泄是人的一種正常的心理和生理需要。你悲傷抑鬱時不妨向朋友傾訴;也可以進行一項你喜愛的運動;或在空曠的原野上大聲喊叫,既能呼吸新鮮空氣,又能宣泄積鬱。

教給你緩解生活帶來的壓力 第3張

10、逃避法

這是使心理環境免遭侵蝕的保護膜,在一些非原則性問題上不妨採取逃避措施,假裝“糊塗”,無疑能提高心理承受的能力,避免不必要的精神痛苦和心理困惑。有了這層保護膜,會使你處亂不驚,遇煩惱不憂,以恬淡平和的心境對待生活中的緊張事件。

壓力大並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我們要正面面對自己生活中的壓力,自己也要積極的調整心態避免過大的壓力給自己帶來過多的副作用。即便是壓力過大所帶來的失眠焦慮內分泌失調等症狀我們也要及時緩解主動就醫避免累積對自己的身體造成更不好的影響。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