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健康科普 > 空巢老人有多空

空巢老人有多空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33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受訪專家:中國心理學會老年心理專業委員會理事王一牛


中國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2.4億,佔總人口的17.3%,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1.6億。空巢老人約佔老年人總數的一半,其中獨居老人佔總數的近10%,僅與配偶居住的老人佔41.9%,且農村老人比城鎮老人面臨更多困難。空巢老人究竟過着怎樣的生活?記者走進五個空巢老人家庭,爲您講述他們的故事。

“改變不了的就接受它吧!”

10月26日這天,有些冷,風很大,看着窗外搖擺的樹枝,85歲的高美霞不打算出門了。一個人生活的她,習慣每天出門前看看天氣預報,她說:“這把年紀了,感冒一場怕扛不住。”這已經是她空巢的第11個年頭了。

高美霞和丈夫早年都是國企員工,常年駐外工作,兩地分居,最後在北京安定下來,一兒一女定居國外。本想退休後享受幸福的二人世界,可沒想到,2007年,高美霞的丈夫被診斷出肝癌晚期,僅僅7個月,就永遠地離開了她。提到丈夫,高美霞會不由自主地望望牆上丈夫的照片,眼裏噙着淚水。

空巢老人有多空

丈夫離世後,高美霞謝絕了兒女的邀請,不願去國外養老,也堅持不僱保姆,至今都是一個人獨居生活。爲了讓兒女放心,她每天生活都很規律,早上6點左右起牀,爲自己做營養早餐:包子、牛奶、雞蛋、小菜,上午堅持看書、讀報,天氣好時,她會去附近的公園轉轉。下午,樓下傳來孩子們的練琴聲,她還會跟着哼唱兩句。

作爲空巢老人,高美霞坦言,生活確實有諸多不便,不敢生病,怕家人朋友擔心。爲確信她健康無虞,兒子、女兒、妹妹每天都與她視頻聊天。“老了,明顯感覺不如前幾年了!”走路不方便了,高美霞每月只去一次銀行;飯菜做不了了,她就去附近單位食堂買;家務忙不過來了,她也開始僱小時工。但高美霞過得很知足。她非常喜歡語言學家周有光的一句話:“改變不了的就接受它吧!”

“老了才知道什麼是相濡以沫。”

宋遠山出院後的第五天,記者來到他家,他的妻子云英迎上來開門,懷裏抱着暖手寶。老兩口住在縣城裏,10月尚未供暖,屋子裏有些陰冷。宋遠山在牀上蓋着厚厚的棉被,身旁的電暖氣一直烘烤着。十幾天前,宋遠山因突發腦出血,被送進醫院搶救,幸虧出血量只有5毫升,才保住了性命。

“那天,老宋在廚房燉排骨,咣噹就倒下了……”雲阿姨一邊抹着眼淚,一邊回憶道:“我都嚇傻了,使勁兒敲鄰居家的門,請小夥子幫忙……”出事後,住在省城的大女兒連夜開車回來,在日本的小女兒也打電話來問情況,打算回國。爲了讓孩子們放心,宋遠山病情穩定後就催着女兒回去:“外孫子要高考了,趕緊回去吧!”

幾天裏,客廳堆滿了前來探望的禮物,但對兩個70多歲的老人來說,熱鬧退去後的冷清是最難受的。女兒們出嫁後,除了幫忙帶帶外孫,這樣的空巢生活持續了近20年,迎來送往時少,孤獨寂寞時多。這次生病讓宋遠山夫婦變得特別親,以往還有拌嘴的時候,“老了才知道什麼是相濡以沫。”他們商量着:“要是倆人都不能動了,就去住養老院吧!”

空巢老人照顧空巢老人

“燕子,你什麼時候回家啊?”“媽,我這周要出差,下次啊!”說着女兒掛掉了電話。對樑宏文夫婦來說,這樣的情形已不是第一次,在外企工作的女兒每天都很忙,即便都居住在北京,一個月也難得見上一面。在樑宏文看來,他們的生活還不如空巢老人。

樑宏文夫婦今年65歲左右,空巢老人照顧空巢老人,是這個家庭的特徵,更是這個家庭的無奈。“我有6個弟弟妹妹,但都在異地打拼,沒辦法,贍養兩位80多歲老人的重擔只能落在我們肩上。”樑宏文說,父親自從腦梗後變得脾氣暴躁,每天都會發無名火,患老年癡呆症的母親更是讓樑宏文頭疼不已,只要一眼沒看到,母親就會去剪電線、摔盤子,還時常不知飢飽、不分晝夜。家裏3個月換了4個保姆,都是被老母親罵走的。無奈,樑宏文和妻子只能提前申請退休親自照顧。每天一大早趕在父母起牀前去超市買菜回來,並在臥室、客廳、廚房都裝上了監控,方便實時監護。

空巢老人有多空 第2張

退休5年多來,樑宏文夫婦倆整天如此,沒有自己的生活,心力交瘁。“本打算退休後出去旅旅遊、培養個愛好,這下看來全泡湯了。”

“要是有那麼一天,希望死得快點!”

10月1日,吉林省梨樹縣董家鄉的一個小村莊鞭炮震天響,對林淑芬和郭茂才這對夫婦來講,今天是個非比尋常的日子——兒子終於娶媳婦了!一直在北京打工的兒子兒媳婦回家辦婚禮。33歲,在村裏人看來,生的孩子都該會打醬油了。爲了給兒子娶媳婦,老兩口把養老的10萬塊錢取出來,可相聚的日子就只有3天。婚宴結束後,兒媳婦就說:“農村生活不太方便,就不給爸媽添麻煩了。”

兒子18歲那年去北京打拼,只有每年春節回來一次……這15年來,老兩口都處在空巢狀態。郭茂才說:“農村生活節奏很慢,基本不用看錶,家裏那隻大公雞一打鳴,一天就開始了。”早上天沒亮就起來餵豬,打掃雞舍。上午去地裏轉轉,看看苞米長勢如何,有空時除除草。週末還會去村裏趕大集,買些熟食。村裏永遠是出奇的安靜,偶爾看見幾只老母雞慢悠悠地走過,很少聽見犬吠聲。下午天氣暖些的時候,林淑芬喜歡在村口閒坐,望着不遠處的空地發呆,她回憶說:“以前那片地,總有孩子嬉笑打鬧,蹦蹦跳跳的……”

鄉間小路上,偶爾有幾個老人拄着柺杖走過,孤獨是二老心中難以排遣的憂傷,更是這個村子的痛。在周邊幾個村子,很少能看到年輕人。郭茂才說:“(年輕人)走了好,呆在村裏能有啥出息啊!”

相比其他老人,不到60歲的林淑芬和郭茂才是幸運的。“村口老張頭纔可憐哩,腦梗後就偏癱了,也沒人照應,活遭罪啊!”說到這兒,郭茂才嘀咕了一句:“以後我要是有那麼一天,希望死得快點!”

“人都沒了,空巢真的空了。”

這是一個悲劇……據侄孫女小林回憶:老屋已經很久沒有人收拾了,佈滿塵垢,廚房碗筷一片狼藉,衣服發黴,蒼蠅嗡嗡地飛。河北省保定市某村莊,小林的舅爺爺——70多歲的蔣高峯就在這樣的屋子裏離開了人世,而在9月,她的舅奶奶纔剛剛過世。

舅爺爺和舅奶奶常年務農,他們的大兒子賣化肥,小兒子開餐館。在鄉親們看來,有兩個出息的兒子,十分令人羨慕。然而,冷暖自知。兒子們忙着賺錢,很少顧及兩位老人,只是抽空來送些生活用品。小林說:“舅爺爺早年腦出血了,之後就一直癱着,兩個兒子很少來看,兩個兒媳婦也嫌髒,只有舅奶奶不離不棄地照顧。可是禍不單行,今年年初,舅奶奶被診斷出胃癌晚期。即便這樣,兩個兒子也很少照顧,只有經濟狀況稍微好些的小兒子說要僱個保姆,但始終沒有落實。”

每逢寒暑假,小林會過來探望舅爺爺一家人,得知這個消息,小林泣不成聲:“一想到他們餓了沒人做飯,渴了沒有水喝,我就很難過。從小兩位老人對我不錯,沒想到最後竟這樣走了。人都沒了,空巢真的空了。”

全社會要關愛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是指沒有子女照顧、單居或夫妻雙居的老人,一般分爲3種情況:一是無兒無女無老伴的孤寡老人,二是有子女但與其分開住的老人,三是兒女遠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空巢老人的產生,有兩代人生活習慣差異大等家庭因素,有老人不捨離開故土等個人因素,也有本地機遇少,年輕人更傾向於到大城市打拼等社會因素。

空巢老人有多空 第3張

俗話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老無所依、孤苦伶仃,這樣的狀態似乎已經被空巢老人們接受了,畢竟他們認爲“戀家的孩子沒出息”。儘管如此,老人們對親子溝通、醫療照護、養老撫卹、社會交際的渴求,依舊是不敢言說的痛。希望子女“常回家看看”是他們共同的心願:“孩子們少些壓力,多些假期!”“希望有人能陪我說說話,嘮嘮嗑。”“生病時最好有人搭把手。”

中國心理學會老年心理專業委員會理事王一牛表示,空巢老人身體機能逐漸下降,社會圈子不斷萎縮,普遍情緒欠佳、情感訴求強烈,渴望豐富多彩的生活、陪伴和尊重。若這些訴求得不到較好的撫慰,便會產生消極情緒,懷疑自己存在的價值,誘發心理危機。

對此,王一牛呼籲,一是政府要加大孝道養老的宣傳力度。發揚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傳統美德,樹立尊老敬老道德模範,增強子女尤其是農村子女對父母養老的責任感。倡導、監督外出青年履行“常回家看看”的義務。作爲子女,“孝敬父母”的做人底線不能丟。若不在老人身邊,可以每週抽空打幾次電話或視頻,每年十一或春節儘量回家,對父母都是莫大的安慰。

二是應構建空巢老人社區服務網絡。根據空巢老人的情感需求,設計敬老爲老服務內容,通過服務網絡合理調配資源,幫助他們解決困難,達到互助目的,擴大空巢老人的社交圈子,強化自身存在感。

三是健全法律制度,維護空巢老人合法權益。從立法層面保護老年人的生理以及心理健康,應繼續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細化懲罰措施,還可制定老年人精神贍養保障法,在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之外,系統地對各種撫慰方式進行規定,切實保障老年人權益。

四是積極引入第三方,爲空巢老人提供多元化的生活、情感支持服務。第三方機構可相互聯動,彼此協調,共同爲空巢老人的精神需求提供立體化撫慰,以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對空巢老人來說,被動、消極地接受空巢狀態,不利於自身情緒調節,積極樂觀的心態可保持身心健康。既然空巢狀態很難在短期內改變,老人不妨積極調整心態,理解子女的工作壓力及生存狀態,不要輕易對子女產生怨恨情緒,多加強鄰里親友間的往來,多走出去,擴大社交面,都有助於克服失落、孤獨、自卑等負面情緒。


【版權聲明】本文爲生命時報獨家授權的原創文章,請勿轉載、抄襲或改寫。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