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健康科普 > 野外出遊這些蟲子一定要小心

野外出遊這些蟲子一定要小心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50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春夏季節,很多人會去野外出遊玩耍,而隨着氣溫的升高,蚊蟲的活動也越來越頻繁,要小心蚊蟲叮咬,有的蟲子一定要特別小心,如果處理不當還會有致命風險,尤其是蜱蟲

野外出遊這些蟲子一定要小心

蜱蟲體積小,很多人會以爲是黑痣而忽視,但如果仔細看是可以看清楚的。蜱蟲叮咬一般是在身體裸露的部位,被叮咬後一定不要硬拔或者直接拍死,否則蟲體的殘留部分的多種病毒,會留在被叮咬者體內,引發感染,嚴重者甚至會發生腎綜合徵出血熱、無形體病,甚至死亡。而如果捏破了蜱蟲,手接觸到蜱蟲體液,也可能會感染病毒。由於蜱蟲叮咬而受傷甚至死亡的案例也很多。

被蜱蟲叮咬後傷口有的會出現紅腫現象,有的則不明顯,發病潛伏期達一個月。蜱蟲吸血後還會繼續往身體裏鑽。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將酒精擦在蟲體上,殺死蜱蟲後用鑷子將其從體表拔除。如果自行處理不好的話一定要及時就醫診治。

蜱蟲大多生活在草地、農田、森林等野外環境,大家要儘量避免在草地上坐臥和晾曬被褥衣服。郊遊時穿着緊口、淺色、光滑的長袖衣服,束緊袖領及褲腳,不要穿涼鞋,可防止蜱蟲附着或叮咬。如在蜱蟲較多的地方郊遊,可在裸露的皮膚上塗抹驅避劑,帳篷等露營裝備可用殺蟲劑浸泡或噴灑。

這些蟲子一定要小心

恙蟲

恙蟲叮咬人時會分泌一種酶使人麻痹,所以叮咬後98%都會產生焦痂,主要分佈在腋下、乳房下、會陰部、後背等隱祕位置。恙蟲病首發症狀是高熱,除了眼睛紅,會有皮膚紅腫、四肢麻痹、噁心嗜睡等。

應對方法

如果野外活動後出現長時間高熱不退,且腰、腋窩、腹股溝等處發現焦痂,應及早就醫。

野外出遊這些蟲子一定要小心 第2張

隱翅蟲

皮損爲條狀、片狀水腫性紅斑,其上有密集丘疹、水皰及小膿包,附近淋巴結常腫大。

應對方法

避免接觸,如遇蟲落在皮膚上,不要在皮膚上拍死它,而應把它彈走。夜間應關好紗窗,睡眠時放下蚊帳,以免毒蟲進入。如被咬,應內服抗組胺藥,外塗解毒搽劑或外用糖皮質激素,有繼發感染者用抗感染藥。

螞蟥

螞蟥致傷是以吸盤吸附於人體皮膚上,並逐漸深入皮內吸血。被叮咬部位常發生水腫性丘疹,不痛。

應對方法

螞蟥吸附於皮膚上時切不可強拉,否則螞蟥吸盤將斷入皮內引起感染。可用手掌或鞋底用力拍擊,經過劇烈的震打以後,螞蟥的吸盤和顎片會自然放開,或用食醋、鹽水塗搽叮咬處,螞蟥就會放鬆吸盤而脫落。

蜈蚣

被蜈蚣咬傷後傷口是一對小孔,局部表現爲劇烈疼痛、瘙癢,全身表現爲頭痛、發熱、噁心嘔吐、抽搐及昏迷等。若被大蜈蚣咬傷,甚至會造成局部組織壞死。

應對方法

若無法立即就醫,用肥皂水、石灰水、小蘇打水等鹼性液體沖洗傷口,以中和蜈蚣的酸性毒液,然後包紮,切勿用碘酒或消毒水塗抹傷口。

蜜蜂

被蜜蜂蟄傷後,局部皮膚會出現疼痛和搔癢,還會伴有紅腫熱等過敏刺激和局部炎症反應。如果身休被蜂羣蟄傷多處,常引起發熱、頭痛、頭暈、噁心、煩躁不安、昏厥等全身症狀。

應對方法

應用針尖或鑷子挑出蜂針,將傷口四周皮膚捏起,擠出蜂毒,用肥皂水、小蘇打等鹼性溶液擦洗傷口,局部塗解毒搽劑或外用糖皮質激素。傷口腫脹時可冷敷,如果引發局部或全身皮膚過敏反應,應立即就醫。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