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天地 > 中醫養生 > 後溪針刺技巧 針刺後溪注意事項

後溪針刺技巧 針刺後溪注意事項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8.2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後溪爲手太陽小腸經俞穴,爲本經脈氣所注,屬俞木穴,又是八脈交會穴,通於督脈,與陽蹺脈-申脈穴相溝通。穴在手小指外側(尺側),本節(掌指關節)後之阿偏出,握拳時,穴處肌肉隆起如山峯,按之似小溪之曲處,故而得名。下面來看看後溪針刺技巧。

後溪針刺技巧

簡易取穴:前臂旋前姿勢,肘關節半屈。第5掌骨小頭後方,掌第1橫紋內側端,手掌內側緣厚度1/2處(黑白肉交界)。

進針方向:從橈側面向橈側直刺。

進針深度:半握拳,於第5掌骨小頭內上方,掌橫紋內側,沿掌骨前緣向外直刺0.5-1寸,留針15分鐘;艾炷灸1-3壯,或溫和灸3-5分鐘。

感覺及放射方向:酸覺向小指,並可至整個手部。

後溪針刺技巧 針刺後溪注意事項

後溪針刺的作用主治

後溪穴在小指外側,本節後骨縫陷中,緊握拳尖取之。手太陽小腸經所主爲腧木。該穴有通絡解鬱,清熱截瘧,宣通陽氣,寧心安神,清利溼熱的作用,多用於治療頭項強痛,落枕,頸部扭傷,目赤腫痛,面肌瞤動,耳鳴耳聾,熱性病證,瘧疾,癲癇,小便赤澀,時疫病證,黃疸,肘臂手指攣急,麥粒腫,蕁麻疹,肩臂腿疼痛,脅肋痛,小兒驚厥等的治療。

後溪針刺技巧 針刺後溪注意事項 第2張

後溪穴位層次解剖

1.皮膚:由尺神經手背支和掌支雙重分佈,到達穴區的神經纖維由第8頸神經組成。

2.皮下組織:有上述皮神經的分支通過。

3.小指展肌:該肌由尺神經深支支配,到該肌的神經纖維由第8頸神經和第1胸神經組成。

4.小指短屈肌:神經支配同小指展肌。

5.小指尺側緣的指掌側固有神經和指掌側固有動脈位於針的掌側,前者爲尺神經的分支,後者爲掌淺弓的分支。

深層有小指尺掌側固有動,靜脈和指掌側固有神經。

後溪針刺技巧 針刺後溪注意事項 第3張

後溪穴常用配伍療法

1.本穴經配伍,針刺平補平瀉法或瀉法,祛風散寒,通督止痛,如配肩髃,肩髎,臑俞,治療風寒入絡之肩凝證;配風池,大椎,天柱,肩外俞,列缺,治療外感風寒之落枕,頭項強痛;配肩髎,曲池,外關,陽溪,合谷,八邪,治療經脈痹阻之肘臂痛,手腕拘急,手背痛。

2.本穴經配伍,針刺瀉法,疏風清熱,如配天柱,風府,治療風熱頭痛;配少商,魚際,合谷,治療風熱咽痛;配風池,翳風,聽宮,支溝,治療風熱耳鳴。

3.配身柱,天柱,本神,鳩尾,豐隆,針刺瀉法,熄風化痰,通督醒神,治療風痰上蒙心竅之癇證。

4.配勞宮,水溝,上脘,大鐘,針刺瀉法,清熱化痰,治療痰火擾心之狂證。

5.配大椎,筋縮,百會,水溝,針刺平補平瀉法,柔筋止痙,治療督脈筋脈拘攣強急之痙症。

6.配大椎,曲池,外關,丘墟,針刺瀉法,和解少陽,驅邪截瘧,治療邪伏少陽之瘧疾。

後溪針刺技巧 針刺後溪注意事項 第4張

後溪爲手太陽小腸經俞穴,爲本經脈氣所注,屬俞木穴,又是八脈交會穴,通於督脈,與陽蹺脈-申脈穴相溝通。穴在手小指外側(尺側),本節(掌指關節)後之阿偏出,握拳時,穴處肌肉隆起如山峯,按之似小溪之曲處,故而得名。下面來看看後溪針刺技巧。

針刺後溪注意事項

1.後溪穴位處肌肉淺薄,分佈有肌腱,故不宜直刺過深和重刺激,以免損傷血管,肌腱。

2.透刺時手法宜輕柔,不宜大幅度捻轉提插。

3.本穴皮薄肉少,位於掌指關節部,指掌經常活動支出,故不宜用直接灸或化膿灸。

後溪針刺技巧 針刺後溪注意事項 第5張

運動養生
養生日曆
穴位養生
母嬰保健
疾病預防
減肥瘦身
養生小妙招
中醫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