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醫界要聞 > 公廁國標引“難落地”質疑 如廁尷尬何時能解?

公廁國標引“難落地”質疑 如廁尷尬何時能解?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52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中國的很多城市中,排長隊,髒亂差的“公廁尷尬”一直是個老話題。近日,衛生部就強制性的公廁國標草案公開徵求社會意見。草案中的臭味分級、蒼蠅限值、廁位比例等規定立即引發社會爭議。分析認爲,公廁測評需考慮執法的可操作性,引入民衆參與測評監督,城市的公廁文明需要從市政規劃到民衆素質的全面提升。

公廁國標引“難落地”質疑 如廁尷尬何時能解?

臭味分級、蒼蠅查數“公廁測評應民衆參與”

此次衛生部公佈的《公共廁所衛生標準(徵求意見稿)》將廁所臭味分爲四個等級,並明確評臭人員由3人組成,其中至少包括一名專業人員。此外,徵求意見稿要求,附屬式公共廁所每平方米蒼蠅數小於等於1只,獨立式公共廁所小於等於3只。

“公廁新國標”草案公佈之後,臭味分級和蒼蠅限值這些規定最爲社會關注,同時也最爲公衆質疑。

“規定是死的,但蒼蠅是會飛的,數量怎麼強制?”“臭味分的這麼細,執行起來有客觀參照標準嗎?”“北京等地公廁早就限制蒼蠅數,但是有多少執行到位了?”……

正如網友質疑,近年來,對於備受民衆詬病的公廁衛生,中國多個城市已經在各自探索。北京規定每間公廁的蒼蠅數量不得超過兩隻,南昌規定不超過三隻,南京要求不超過五隻,三亞則要求無蒼蠅……在剛剛過去的2012年,“幾隻蒼蠅”的話題已經在社會引起了廣泛熱議。

其實,早在1998年發佈的《城市公廁衛生標準》中就分別規定了3類公廁的蒼蠅數量;中國對國家級衛生區、國家級衛生鎮的評定標準中,也基本都有對蒼蠅數量上限的規定,有的還對蚊子的數量進行了規定。無論是國家標準還是各地規定,卻很少有監管部門在蒼蠅的事上“較真”,難以落實的公廁標準一直被民衆抱怨爲“空頭規定”。

“比如,上午查了有4只,下午再去時可能1只都沒有,這種情況怎麼評測?”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副研究員支振鋒表示,蒼蠅限值的制度設計,整頓公廁衛生的出發點值得肯定,但是這樣的規定也會導致無法精確執法,甚至不能避免出現一些選擇性執法現象。從國家到地方一系列公廁衛生規定,在可操作性上的欠缺最終導致標準的“落地難”。

而對於公廁的臭味評級,支振鋒稱,評臭的關鍵在於“誰來評”,“公廁的環境保護民衆受益者也是參與者,公廁有無臭味,周圍居民最有發言權,公廁評定人員的組成,應該有附近的居民參與。”

男女廁位“宜爲1:2”女性如廁難能否破解?

除了衛生環境,近年來,社會對於公廁“如廁尷尬”的抱怨還集中在“男女廁位比例”。在此次出臺的公廁新國標草案中,徵求意見稿在“公共廁所規模”一項中規定:在公共廁所服務區內男女人羣數量相當情況下,男女廁位比例宜爲1∶2。但是,該草案同時明確該這條規定爲“推薦性條款”。

廁位比例的非強制規定,讓很多遭遇過公廁排大隊的女性民衆對這份公廁標準感到失望。其實,對“公廁標準”在廁位配置上態度模糊的爭議早已存在,國家在2005年出臺的《城市公共廁所設計標準》中,指出廁所“男蹲位與女蹲位宜爲1:1~2:3”。

標準在這裏的“宜爲”一詞,一直被一些學者指責爲“公廁國標”實施7年來,“女性如廁難”問題長期無解的原因之一,而在目前的“新國標”草案中,雖然廁位比例變爲了“1:2”,但是“宜爲”一詞,仍然保留。

事實上,在歷經數年廁位國標之爭、各地頻頻上演“佔領男廁”運動之後,包括北京在內的中國多地,已有針對公廁廁位比例的改革措施,然而,地方探索均難見實效。

對於“公廁比例”的爭議,支振鋒解釋,目前的公廁可分兩類,一類屬於市政設施,由政府財政投資和維護,政府可以直接控制,並按實際需求設計公廁的數量和廁位比例;另一類是賓館、飯店、酒店等公共場所的廁所,這些屬於商業機構的配套設施,產權不在政府方面,政府不能直接控制,所以,政府只能推薦和鼓勵標準實施。

正如支振鋒分析,其實這部《公共廁所衛生標準(徵求意見稿)》,在開篇就明確了“本標準適用於城市、鄉村、旅遊區等新建、改建、擴建供社會公衆使用的固定式公共廁所以及公共場所設置的公共衛生間的規劃、設計、建設、管理和衛生學評價。現有其他公共廁所、學校公共廁所、單位內部人員使用的公共廁所可參照執行。”

在一些網友看來,這一系列的“前提條件”,只能讓備受女性詬病的商場、寫字樓、學校廁所的如廁尷尬,尤其是女性如廁排大隊的問題再次擱置。

網友更期待改進基礎設施公廁文明需全面提升

在衛生部這份“公廁國標”草案出臺之後,一份針對該草案的微博調查在網上出現,在參與投票千餘名網友中,有超過一半的被調查者認爲“與其關注臭味和蒼蠅,不如改進公廁基礎設施”。如同網友意見,城市中存在的“如廁尷尬”既不僅限於女性,也不只限於廁所環境髒亂差。

在北京西單地區一家營業面積百餘平米的快餐店內,當記者向服務員詢問廁所在何處時,得到的卻是“出門右轉100米”的熟練答覆。一位正在就餐的顧客調侃道,“這才叫快餐,快吃快走,洗個手都不允許。”更多的顧客則質疑,餐廳不應該因節省面積而不設廁所。

在快餐店附近的一個公廁,男女廁所外均有排隊現象。廁所管理員說:“人流量這麼密集的地區,街邊能找到的廁所就這麼一個,一些餐館還跟着‘搭廁所’,能不排隊嗎?”然而,在公廁附近的一家規模較大的飯店中,服務員也向記者抱怨:“外面的公廁太少,我們這進進出出的人,吃飯的不多,找廁所的不少”。

在記者走訪調查的幾個街頭公廁中,如廁的民衆對於北京公廁的體驗,可謂一言難盡:“公廁缺少引導標示牌,沒考慮殘疾人和兒童”,“有些廁所常年處於‘停業維修中’”,“廁所的門永遠大敞着,有的裏面還沒隔板,方便時太尷尬”,“廁所太髒,有的廁所管理員晚上8點就鎖門下班”。

對於普通市民眼中的“公廁亂象”,支振鋒表示,公廁改革需要更細緻便民的考量,也需要更宏觀和科學的城市發展規劃,政府在做新區規劃和老城改造時,對於公廁的投放、設計應更便民、更人性化,對於商業場所的廁所要有更細緻、更嚴明的法規進行約束。

“社會發展到今天,民衆對於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和服務期待,已經不能僅限於‘有沒有’的層次了,政府更應該注重的是自己的公共服務是不是更精細、更優質,要考慮政策措施‘好不好’以及落實的實際效果。”

支振鋒表示,小小的公廁體現着政府公共服務的水平,也反映着一個社會的整體文明程度,公廁文明,不僅是政府的問題,市民使用公廁時的文明素質也需要提高。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